为了一本兵书争的面红耳赤,如果不是他还在场,怕是早就打了起来,景帝无奈的揉了揉眉心,莫非那本兵书,真有什么奇特之处?
“几位老将军,不要争了……”李轩开始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私下里找个场合将这本书拿出来,急忙道:“此书,此书……,大部分都是长安县伯的功劳,几位将军若想斧正,还需得到他的同意。”
反正李易现在不在这里,这个难题暂时扔给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争来争去,正主没有在这里,几位老将逐渐不再争吵,回头看到景帝,怔了怔之后,立刻说道:“老臣君前失仪,还望陛下恕罪!”
景帝摆了摆手,并不介意此事,反正他们君前失仪也不是十几二十次了,说道:“几位爱卿觉得此书如何?”
“妙!”薛老将军朗声说道。
“精妙绝伦!”红脸老将军补充了一句。
“臣等可以直言,此部兵书的意义,要远超我国现存的所有兵书,若是齐人也从未见过如此兵书,更是可以在战场上起到奇效。”几位将军正色说道。
景帝看着李轩,狐疑的问道:“这兵书------真是你和李易所著?”
“那是前几天的一个正午,比平时的正午要更热一些,那天我和李县伯正在把酒言欢,偶然谈到兵法……”李轩用了半个时辰,简明扼要的描述了一下这本旷世奇书是如何出世的,末了又补充了一句说道:“当然大部分都是李易写的,我只是,只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用的确挺重要的,要不是他指出那一个错字,这一本足以流传后世的著作就有了难以抹去的瑕疵,那就太遗憾了。
李轩点了点头,在心里如是说道。
“此书还未命名?”薛老将军皱眉道。
“也不是……”李轩思忖片刻道:“要不然就叫《李子兵法》吧。”
“李子?”
景帝愕然之后,再次揉了揉眉心,几位老将满脸黑线,真以为一个县子,一个世子就能称“子”了?
古往今来,能够称“子”的,又有几个?
别说李易现在已经成为了县伯,就算他成为县候,县公,也不可能被人如此称呼……
不多时,李轩如释重负的走出了立政殿,薛老将军叹了口气说道:“老夫早就说过,让那小子进兵部是最适合的,可惜,可惜啊……”
景帝摇了摇头,说道:“以他目前所展现出来的才能,三省六部,有哪一个不能进?可他却偏偏想要当一个闲散的勋爵,他若无心,就算朕逼他也无用……”
薛老将军连忙说道:“李小子的性情是懒散了一些,但关键时刻,却总是能站出来为陛下分忧,足见他对于陛下,对于我景国,也是赤诚一片的。”
“赤诚?”景帝差点忍不住告诉薛老将军,为了让他站出来,自己是用什么条件交换的……
不再去想这件事情,景帝又问道:“明日的比试,都安排好了吗?”
“若只是年轻小辈之间的切磋,几个将门子弟都可。”薛老将军说道:“让他们去考状元不成,争勇斗狠一个个的都是好手。”
齐国人将武试限制在年轻俊杰之间,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战阵推演还是比武切磋,他们都不能上场,当然,宫中诸高手也被限制,不过这最后一场也不用担心,若是将门子弟不成,宫中收拢的年轻高手也不少,无论如何,那一场齐国人都不可能赢的。
景帝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了殿外。
武试的最后一场结束,齐国使臣便再也没有了任何机会,与齐国的交锋接连取胜,这是数十年来都没有过的盛况,至此,景国民众必然会士气大振,若是在他有生之年,能够为景国除此威胁,就真的没有什么遗憾了。
鸿胪寺,齐国使臣居住的院落。
那年轻人一脸灰败,几位留京的使臣脸色同样不好看。
一位身穿蓝袍的中年男子面色阴翳,说道:“文试我们已经输了,武试也输了一场,下一场,只能胜,不能输!”
一位使臣提醒道:“别忘了这里是景国皇城,皇宫之内,高手众多,下一场……,我们如何能胜?”
蓝袍男子脸上浮现出一丝阴狠,说道:“放心吧,此事三皇子走的时候,已有安排……”
正文 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的娘娘
听到蓝袍男子说三皇子走的时候早有安排,几人对视一眼,脸上迅速的浮现出一丝喜色,终于放下心来。
既然是三皇子的安排,他们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胜负输赢,且看就是。
不多时,众人各自散去,蓝袍人一声不响的回到自己的房间,抬头看到堂内站着的两道身影,立刻面色一变,将房门关好,回头躬身说道:“属下参见娘娘,参见紫衣使者!”
“都安排好了吗?”紫衣男子看了他一眼,淡淡问道。
“回使者,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蓝衣人急忙点头,说道:“明日便是与景国武试的第二场,届时娘娘可跟随使团一同进宫。”
“娘娘的身份……”紫衣男子再次开口。
“三皇子早已安排好此事,不用担心其他人,至于景国朝廷,比试期间,他们不会对我们使团过多的盘问。”蓝衣人解释了一句,又犹豫道:“只是,两国早已将比试限定在年轻俊杰之间,娘娘怕是……”
“此事娘娘自会有安排,你先下去吧。”紫衣男子摆了摆手,蓝衣中年人立刻退了出去,却也没有走远,坐在院中一处石桌旁,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静。
等到蓝衣人走出之后,紫衣男子才再次说道:“娘娘,皇宫戒备森严,皇帝身边更是高手众多,娘娘明日可千万要小心。”
穿着宽大道袍的中年道姑自然知道皇宫守卫森严,高手众多,就算她身为宗师高手,也不可能悄无声息的潜进去,没有正面应答,却在片刻后开口问起了另一件事情。
“这两日,京都信众都在传那位“天后娘娘”?”
紫衣男子脸上的表情一怔,立刻说道:“是的,那日足足有近百人看到了“天后娘娘”显灵,根本隐瞒不过去,其中又恰有一人精通画技,为那位“天后娘娘”画了画像,在信徒之间传扬,怕是要不了多久,不止京都,就连其他地方的信众也会听闻此事。”
想到那日自己亲眼所见的画面,紫衣男子脸上也浮现出一丝难以置信,随后又道:“此事是属下考虑不周,才有今日乱象,还请娘娘责罚。”
此事若再继续下去,怕是圣教之中,就会出现一位新的娘娘了。
中年道姑摆了摆手,说道:“观音千面,天后娘娘自然也可不止一面,此事无妨。”
紫衣男子闻言一愣,随后脸上便露出敬佩之色,说道:“娘娘高明!”
虽然忽然冒出来一位新的天后娘娘,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也使得那些信徒更加的虔诚,达到了他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