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8 章(1 / 1)

我只想自力更生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热打铁的就能搞定人生当中可能最有前途的一部戏。

  毕竟不是所有优秀演员都能当主角。

  万年龙套比比皆是。

  成才和袁琅都是有能力却一直没遇见一部以他们为主的戏来爆红。

  没准儿这次就抓住机会了。

  机会真是留给这种时刻都在准备的人。

  虽然这俩有很大的区别。

  连易菲都知道:“袁老师很用心的,他是真正对演戏倾注了感情的人,一直在沉淀酝酿自己,之前一部话剧在平京火得不得了,连演一百多场都还是爆满!成才就更积极的想成功,姚敏一定能跟他拍出好作品来”。

  赵德柱就简短的嗯。

  他跟别人是话痨,这里却越发注意保持距离。

  自从WX升级版本完善了语音之后,赵德柱和易菲的交流,基本是这个。

  但明显也是这部戏,才让易菲主动联络赵德柱的密度骤然上升。

  因为从北欧电话联系上开始,两人没什么共同语言,易菲也不是个多热情主动的性格,甚至连《恋爱那件事儿》的电影期间,赵德柱基本都是找陶正说事,易菲也就偶尔感谢联络下。

  可这一回不同。

  赵德柱跟袁琅也不太熟,那家伙更不太会来事儿。

  就成了易菲难得的主动:“袁老师说其实你不太乐意投这个,能跟我解释下你的想法吗,其实我知道你在这方面的感觉很敏锐”。

  赵德柱还是自己开车,不用接女儿下班都是直接回家,前面稍有堵车,手指敲着方向盘,随口把自己的态度表达了:“这种电影很难赚钱吧,我也是挺喜欢袁琅,加上你不是就想着拍艺术片吗,你俩都算是了个心愿,亏吧,另外拍几部赚钱的找补回来就行”。

  易菲也确实跟姚敏不同,较真:“这个题材很深刻的,关西平原上白露村的,白家、路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的历史变化,恩怨纠纷,从两家人祖孙三代的细节看时代,很有内涵……”

  文盲赵敷衍:“行行行,你们觉得好就行,我开车。”

  换个凑合的,反正老板投资给了,想那么多干嘛,别得罪了老板,又或者知趣的,听见在开车就闭嘴。

  易菲认真:“那……要不我把小说给你念一遍,你就当上下班路上听听看,不耽误事儿吧,一共就五十万字。”

  赵德柱不识好歹:“谢谢,我从来都没有看小说,听小说的习惯,更不喜欢这种什么反思文学,反思个屁”

  他还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那小说有些情节可跟小黄文似的,易菲都是脱口而出说念一遍才想起来耳根子发热。

  现在简直苦口婆心:“这是对我们苦难过去的深沉反思……”

  赵德柱不耐烦:“为什么非要搞深沉呢,我知道你们文化人研究这些东西,但老百姓不关心这个,日子已经过得很苦逼了,就想看点乐呵的,恋爱那部戏就很好,你们又心里瞧不上,说到底,就是你们这些文化人想留名,觉得自己多高深,多能瞎掰掰,才非得去把那些苦难扒拉开,谁特么稀罕啊!”

  他可能还刻意加重了些跟神仙姐姐交流的粗鄙。

  觉得这样更撇清。

  殊不知,对于易菲这样看到任何人都基本保持文质彬彬状态的少女来说,他这种态度也太独树一帜了。

  甚至有点激发她的斗志,她一贯淡雅不争的性格,唯独对赵德柱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改变心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反思,只有让更多人明白了这种反思,清醒的认识到时代的变革,才能更好的改变时代……”。

  赵德柱不屑:“你可拉倒吧,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必然,是人必须要适应那个时代,我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换做战争年代,我可能分分钟就惨死了”。

  “如果没有高职教育,我也可能就是个啥都不会的废物,好比你呢?你会比我更惨!因为你漂亮,就像是小孩子抱着一堆现金走在街头,难保有人起了心思围猎,你还有资格非要想演艺术片?能活着就不错了,所以别矫情”。

  “所以每个人都得适应自己所处的时代,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让时代更好,如果为了家人为了大义可以做出牺牲,但前提是保护好家人,如果为了自己,那就是没有意志力的野兽”。

  作为没多少文化的实干家,赵德柱是真心瞧不起矫情的艺术家,所以喷得比较随心所欲,老婆教导的意志力话语,也随口用上。

  易菲其实也只有十九岁啊,听起来觉得赵德柱说得好像也挺有道理。

  甚至有些震撼,哇,好有见地……

  主要以前没人敢这么喷她。

  特别是有这么成功的事业打底,就更显得赵老板都说得对。

712、科技害人啊

  其实谈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两人之间有了个差异很大,却又必须谈的话题。

  赵德柱是发自内心的瞧不起知识文人那套弯弯绕绕。

  他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工程师,但毕竟还是个文盲,对比较清高或者讲格调的文化人有种下意识的疏离。

  所以他那抱肩头的招牌动作,跟姚敏勾搭起来都毫无障碍,什么时候对易菲上过手呢?

  无论是对方那种温柔的文雅气质,还是类似龙芷羽的那种认真细致。

  都让赵德柱感到既有吸引力,又有本能的躲避。

  所以他俩直面交流很少,几乎都是短信、电话匆匆说几句。

  但实际上两人没话题,还是说得很少。

  易菲也习惯性的内敛防备,很少对人张开心扉。

  两人的话就更少。

  但刚刚开通的这种语音聊天好像恰恰挺适合他俩的。

  不用在同一个电话里面,你说了,我没话回应,或者控制自己回答,就尴尬冷场。

  完全可以听完之后,毫无压力的选择怎么说,什么时候说。

  这本来就是网聊的特点。

  两人围绕这部戏的对话就这样持续下来。

  每天几乎都会聊几句。

  哪怕是错开时间的各说各话,却慢慢形成了习惯规律。

  易菲完成了《初恋》的宣传事务就立刻去了平京,以德喜影业那小四合院为基点,开始跟袁琅探讨剧本和剧组的细节。

  因为拿过国家最高奖的五十万字小说,时间跨度八十年,剧情含量巨大。

  之前那些士兵突击的演员们不是帮袁琅算计过嘛,拍电视剧这都可能是四五十集往上的容量。

  但电影却基本都是浓缩在一百分钟左右。

  敢拍好几集的,都得像哈利波特、漫威、魔戒这样走娱乐路子。

  所以这剧本压缩得厉害,既要紧凑又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