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在称霸全球的几十年里,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
底蕴深厚。
赵德柱开着车才慢慢领会到姜滔滔说的这个意思:“两种不同的无人驾驶,各有优缺点,无人机在天上,怎么飞都行,只要不落地就不存在卡住的问题,这是汽车的短板,可汽车在地面又不用考虑稳妥的问题,对吗?”
姜滔滔瘫坐在副驾驶:“对,其实两者是一样的,有共通的地方,加大感应器,精确的感应模块……汽车的感应,是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
赵德柱嗯嗯嗯:“我现在那辆奔驰S,已经带着八个泊车雷达,但无人机用不上,空中感应的……是高度?平衡?反正一定要平!”
姜滔滔就像个神叨叨的和尚:“算法是核心,这是你跟佩奇都公认的地方,这就是大脑,感应器,感应器,对车来说,摄像头、雷达就是眼睛,我们在开车,假如是个机器人,肯定要让他用摄像头看前方,分析公路,用雷达探测障碍物,这确实是眼睛,那汽车方向盘怎么动,油门大小,就是手脚……”
“眼睛看到,头想好怎么做,手脚再怎么去操作,这就是无人驾驶的三大环节,对吗?”
然后自问自答:“对的,那请问怎么把这个原理转化到无人机上面来呢?”
赵德柱忍不住看了眼自己的兄弟。
不敢打扰。
只好专心的开车。
实际上刚才那些离开的人,所有的大佬们,如果听见这句话,可能会醍醐灌顶!
觉得石破惊天!
因为姜滔滔只为了思考自己无人机,把无人驾驶汽车的三大环节总结出来了!
还仅仅当成个参考桥梁借鉴。
上一世,全世界最顶尖的无人驾驶参与者们,从今天开始,花了两年的时间。
也就是又持续搞了两届这个大赛。
才终于沉淀出来,奠定了所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架构三原则!
摄像头、雷达等视觉系统组成感知层,这是眼睛;
芯片和算法组成的决策层,这就是大脑;
最后电子驱动、电子转向、电子制动构成的执行层,这正是手脚。
譬如特斯拉后来就是把感知层提前装好,执行层也装好,芯片啥的也不缺,就是慢慢完成算法,等到测试完成,直接在所有汽车上开通下载这个算法。
然后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了。
谁都没能想到,这一切,花旗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大量高校、科技团队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还要过两年才敢确认的三原则。
被这两个旁观的亚裔小伙儿给提前总结出来。
一个知道怎么回事,不懂原理也不会表达的技术白痴。
跟一个痴迷技术的天才,借助别人的只言片语。
慢慢拼凑出正确答案。
不过这后世会引发全世界多少汽车产业震动的答案。
他俩随手就扔到车窗外了。
我们是研究无人机的。
专业人做专业事。
不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包括赵德柱自己都是认为的。
他可以做很多生意,但受了上一世的影响,搞无人驾驶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都是骗子。
329、越分越薄
哪怕赵德柱是重生。
他的认知也是有局限性的。
譬如他对游戏的看法,他对无人驾驶的看法。
其实是有很多偏颇的。
但是到他这个地步,哪怕偏颇,也会推动事物前进。
错了,改就是。
包括最终执手机系统两大牛耳的这两位大佬。
何尝不也是这样?
先死的乔教主对后来这位三十多就志得意满的安卓后辈非常欣赏。
但唯一不太认同的评价就是,乔教主认为佩奇搀和的领域太多太杂。
毕竟古歌后来从手机系统、搜索引擎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甚至生物科技。
什么跟高新科技沾上边的,都会投入参与。
这跟苹果只专注于一两个自己熟悉领域的做法区别很大。
况且除了搜索引擎,古歌其他业务大多都不赚钱。
包括无人驾驶也是特斯拉更先出彩。
起码好几年后,在确认了这个三原则之后。
特斯拉选择摄像头为主的方向,古歌则把雷达感应器当成眼睛的重点。
一直到十多年以后都没有分出谁是更优解。
乔教主觉得自己正确了一辈子。
其实他这个老前辈,最后也死在自认为正确的观念上。
佩奇认为自己这种思路才是正确的。
之前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他们只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
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淘汰掉。
最能证明他这种思路的就是柯达、爱立信,还有即将发生的诺基亚甚至摩托罗拉,花旗国那么多著名汽车企业。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世界,多面手才有更多转型活下去的机会。
这点恰恰跟赵德柱的态度差不多。
他基于高职学院这个什么都能推动新职业新专业的底盘。
不断推动各种高职教育去迎合市场的变化。
新行业,新专业之间甚至毫无关联。
能够联系起来的可能就是背后大量的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
这种让前空姐最觉得东一下西一下的作风,才是未来能让整个团队走得更稳的根基所在。
虽然赵德柱自己这个文盲没意识到这种高度。
但他真是故意这样去的做。
多投点各种赚钱的项目,交叉赚钱,交叉支持,才能交叉稳定。
一个好汉三个帮嘛。
然后包括在姜滔滔这样的单项上,又能比较纯粹专一的努力。
他不会胡乱伸手去,只适当的提供支持。
这又是很多大老板做不到的特点。
因为成功者都会觉得自己很牛逼,喜欢瞎比比的外行指挥内行。
这对姜滔滔这种纯粹的技术天才,无疑是福音。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撇掉了摄像头的选择。
哪怕赵德柱告诉他摄像头是无人机实现价值盈利的主要关键。
他也没掉坑里。
今天来,姜滔滔眼里的摄像头已经不是赵德柱说的那个摄像头了。
相比汽车感应环节是距离、方位、路况。
无人机在意的是高度、平衡、甚至还有赵德柱给他提到过的卫星定位坐标。
所以他需要努力的就是感应器。
如何把汽车无人驾驶的感应器这个部分。
转化到无人机上,再联系到飞控算法这个大脑,最后实现在旋翼平衡上。
这条思路,直到在航班上才逐渐厘清。
哪怕一点点后世看起来简单轻松的选择。
其实在研发的时候,无比艰难。
那么多高智商高学历的研发人员,都只能茫然的去一个个试错。
最后才能证明三原则的重要性。
这就是关于科技,关于商业的战略眼光。
好像解释开来很简单的东西。
在当事人当时的时候,却无比深奥难懂。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