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7 章(1 / 1)

我只想自力更生 中秋月明 2000 汉字|1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着一家的密不透风。

  却在遍布园区的竹林绿化中,显得更有生活气息,

  而围绕整座专家园区,逐渐会扩展到上万户的规模。

  山脚商业街、大商超、电影院、娱乐会所之类的配备一个都不会少,赵德柱还指名要求有大保健呢。

  彻底摆脱柴米油盐、房子票子车子的生活压力。

  连孩子都有市属重点学校来保证教育质量,这样的生活,谁不希望呢?

  搞这套方案跟江州市申请的时候,还有部门质疑是否有这个必要,是不是有点脱离群众生活水平。

  甚至有人酸溜溜的说,这还有学者的风骨和风范么,作为学者、科学家不是更应该做出勤俭节约的表率么。

  赵德柱不声不响的再给每家都配齐家电,拎包入住即可。

  还叽歪?

  那就每家医疗保险和社区医院给备上。

  往远了说,中国人就不能享受美好生活了?

  只要不铺张浪费,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豪宅别墅能够给富人享受,就不能给这些学术瑰宝,国之重器消除后顾之忧?

  凭什么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就要过清贫的日子?

  不就是“妒人有,笑人无”么。

  赵德柱最恨这种打着道德大旗,泄私人之怨的人。

  实际上这种一次性投入才多少钱?

  一个巨贪都不够。

  或者说一个戏子的一部片酬而已。

  赵德柱要的只是地块跟政策,最后给老林打了个电话,很快就批复下来动工了。

  只是有点吃惊,真的需要上万科研技术人才的规模吗?

  当年核弹大会战,都没做到这种地步啊。

  赵德柱也不知道啊。

  但这钱花得他是一点都不心疼。

  内心爽得不得了。

  他自己则在春节期间,跟诧异来访的屏东方董事长见了个面。

  颇有种肝胆相照的简单轻松。

  只是确认下,都走在同样的战壕里,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屏东方承诺会加大力度对手机触控屏做倾斜研发,并且会在江州建厂,优先供应多普塔手机的液晶面板。

  更是选择在中原地区,两边合作共建一所电子高职学院,正在上路的屏东方和琴城高职学院联合起来推动高素质的电子厂技工技能。

  这种局面下赵德柱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直到三月才算是缓过一口气。

  使劲挠头对上媛媛刚送过来的清单。

  吃惊的知晓,从高新产业园区的电商、社交、游戏三大支柱产业,到附近工业园区的三家手机代工厂,不同数量的生产线,外加独立的科研中心、手机研究院等等,哪怕不算跟微软、企鹅合作的研发团队。

  现在已经有超过四万名员工!

  其中研发技术员工,占比接近四成!

  光是按照最低年薪十万的标准,那也是几十亿的薪水。

  看到统计报表的总助浑身都抖了下,咱家再有钱也禁不住这样烧啊。

  赵德柱主要是觉得没有比较标准,上一世那些大企业到底怎么样,自己也没打听过啊。

  可根据陈晓龙他们规划出来的架构,这种研发技术力量还远远不够!

  赵德柱只是想当然的遐想,老子要修多少地产啊。

  难道这一世最终还是要成为地产商么。

  实在是其他的也不懂啊。

  好在媛媛看他挠头,还担心是烦恼,赶紧讨好的递过另一份文件:“《士兵突击》在赚钱了……八百万……”

  现在连她都觉得这点钱不是钱了。

  赵德柱却大喜过望的接来看看,果然就像他之前判断的那样,《士兵突击》这种电视剧,需要慢慢品味。

  而且最好是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才能琢磨出其中蕴含的意义。

  恰恰就是春节。

  有家电视台搞了个每天三集连播,十天就把三十集放完。

  结果无数在家无聊过春节,躲亲戚走亲戚的观众,耐住性子把这部戏看完。

  立刻就在网上口碑爆棚……

858、不抛弃,不放弃

  实际上更加热播的是姚敏和冠西哥的那部仙侠剧。

  去年春节姚敏播出的九州青云志,不光帮助智能手机打开看片的局面,也让她的古装扮相深入人心。

  整个07年挟这股热度,连上三部造型万变不离其宗的仙侠剧,本来观众有点审美疲劳了。

  结果主打还是继续猛攻春节档。

  冠西哥高产,影视剧一年五六部,但还是和易菲的那部初恋让他进一步在国内打开名头。

  那年头还没小鲜肉一说,但正处于港台演员来大陆演戏的前后两个阶段缝隙空档。

  绝对的最红小帅哥。

  现在和姚敏配戏,收视率确实轻松碾压士兵突击。

  可就像那堆男人在电视剧里的形象一样,真金火炼的成色经得起时间考验。

  偶像仙侠剧在WB上热度非常高,各路粉丝已经隐然有饭圈成色,维护自家偶像,各方开战的风气从超级女生的时候就有了。

  现在姚敏、冠西哥更是进一步提炼出这种喧哗来。

  可士兵突击却悄无声息的引来好多人在官博下面讨论,顺着王保强的WB又找寻到张怡、大黑牛等人的WB,袁琅没有,这个傲娇的男人根本不屑用粉丝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的存在。

  和苍白矫情的那些偶像粉丝以喧闹为主不同。

  士兵突击的观众,更多是表达人生感悟。

  就像写观后感似的,长篇累牍的表达自己感受。

  有人在偶像剧里面找寻自己希冀的感官刺激,也有人在寓言故事里寻觅自己的内心方向。

  讲述那种被纯粹、真切、凸显军人血性和人生意义的主题打动的心情。

  不抛弃,不放弃。

  这六字真言,既是对伙伴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坚守。

  WB编辑部自然也要把这种趋势作为主推。

  上一次首播的时候,也推过。

  却没有引起波澜。

  这回在WB的带动下,如同滚雪球般迅速掀起舆论狂潮。

  春节还没完就有电视台接力播出,反而比春节档更加火热,不是收视率单纯数字的火热,而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那种话题性。

  好些电视剧里面的台词,成了街头巷尾的励志语录和语文作文中的高频句子。

  更有无数年轻人在士兵突击的官博下面留言,自己因此决定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偶像剧有这样的待遇吗?

  所以接二连三的电视台开始排队买播出权。

  虽然没有首播那么贵,这种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本来也不贵。

  但胜在细水长流啊。

  赵德柱乐滋滋的翻看好一会儿,比智能手机收益报表看着还开心。

  然后才翻到影视公司报告进度中白露原剧组刚刚杀青。

  这帮人在西北拍了半年?

  春节都没看见易菲回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