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说了出来,当然,他说得比较含糊,只说自己想杀李浩,却被李浩反用猛虎攻击自己,若是详细述说,只怕自己的丑态就全部暴露在袁天罡面前了,太丢人。
袁天罡蹙着双眉听完,然后缓缓道:“王爷,恕老朽斗胆,李浩……不能杀。”
李恪闻言一愣,随即皱眉不悦地问:“为何不能杀?”
袁天罡道:“殿下有所不知,李浩这个人……老朽留意他很久了,此人身负绝世大才,将来殿下若是夺了皇位,还必须要仰仗此人,方能让国家振兴昌盛,击破一切蛮夷,威服天下!”
“哦?”李恪闻言疑惑问,“先生的大才也比不上李浩吗?”
袁天罡道:“术业有专攻,李浩的兵法和政事才能只是小道,远不如老朽,他最大的才能,便是科学,科学二字,不知殿下可有听说过?”
李恪摇头:“这个本王闻所未闻。”
袁天罡道:“科学一词,李浩也才推出不足一年,尚未传至巴蜀,殿下没听过,也不足为奇,但殿下应该知道李浩所做过的一些大事,譬如关中大旱,李浩创出风力水车,解决了关中旱情。”
“嗯。”李恪闻言点头道,“风力水车确实解决了关中的大半旱情,难道这风力水车便是科学?”
袁天罡道:“回殿下,这风力水车,连科学的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殿下应该知道,老朽给出的高炉炼铁冶金法吧,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范畴,其实这冶金之技,是老朽从李浩那里偷来的。”
李恪闻言浑身一震,高炉冶金法他自然知道,正因为高炉冶金法的出现,他们大唐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兵器,他有袁天罡进献的资料,在所有工匠的摸索下,实现了高炉冶金,暗中打造了无数兵甲,随时准备造反用,没想到这也是李浩的杰作。
李恪缓缓点头沉吟:“难怪现在满大唐有那么多的炼钢厂,原来都是李浩的杰作,冶金关乎一国兵事,此乃国之大事,如此说来,这李浩当真了不得。”
“是的,殿下。”袁天罡道,“正因为科学乃是强国之本,而李浩精通科学,所以他才了不得,所以这李浩,杀不得。”
李恪狐疑问:“冶金术已然十分厉害了,难道李浩还有其他科学?”
说到现在,李恪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他以为科学只是一项或者几项技艺。
袁天罡也不知道如何跟他解释,因为他在前世的时候也没怎么读过书,对科学知之甚少,不过他亲眼见证过科学的霸道,他看过飞机,见过大炮,知道电灯电话,火车,汽车等等高科技的东西,他的见识也就这么多,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物理,什么是化学,但他已经对科学无比的向往和崇拜了,所以他十分羡慕李浩。
袁天罡只能笼统地说道:“殿下,科学不是某项技艺,而是数门学问的统称,这数门学问,研究的乃是天地间的至理,相互结合之下,可以创造出无数神奇的东西,比如,可以载人飞天的器械,无需任何牲畜之力便载数百人一日行驶数千里的车,不需任何燃料便可亮的灯,还要让两人数千里外通话的神奇器械,科学十分神奇,而且永无止境,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李恪闻言震惊得瞠目结舌,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袁天罡,许久之后才难以置信地问:“军师你莫不是诓骗于我?”
“老朽岂敢骗殿下。”袁天罡道,“老朽所说,句句属实,老朽在关中盘桓如此之久,已经打听到,李浩最近正在命人建造那载人数百人日行数千里的车,而那不用任何燃料便能亮的灯,在关中某些地方,已然出现了,殿下若是不信,大可亲自派人去打听,便知虚实。”
李恪见他说得信誓旦旦,自然不再怀疑,连番惊叹科学之神奇,良久之后,他才道:“如此说来,李浩确实不能杀,本王这次实在冒失了,本王以为他就兵法厉害而已,心想他或许会成为我们将来举事的阻力,不如趁他远离关中的时候将他解决掉。”
袁天罡道:“殿下放心,老朽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举事之时,老朽定能一举击溃李浩。”
李恪还是有点担忧,想了想,道:“军师,你看看咱们可否将李浩笼络过来……”
袁天罡摇头叹道:“殿下,其实老朽已经与李浩接触过了,此人性格执拗,而且心中有自己的谋国打算,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
李恪皱眉问:“哪怕就是武媚娘篡夺我大唐江山,他也不远助本王对付武媚娘么?”
袁天罡叹道:“殿下,您并非皇上的嫡系血脉,就算武媚娘篡位,李浩也是扶持嫡系血脉,不会上您的船的。”
李恪闻言大觉失望,但他任不甘心地问:“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实在不行,将他绑来便是了。”
袁天罡闻言双眼一亮,似是被李恪提醒了,忽然道:“殿下,老朽有一言。”
李恪赶忙道:“讲!”
第五卷:浮沉照影 673章:舌灿莲花袁天罡
袁天罡道:“殿下,就如您说的,将李浩绑过来。”
李恪闻言一愣,皱眉摆手道:“军师莫闹,本王方才只是情急之下随口一说,怎能当真?”
“殿下稍安勿躁,请听老朽详言。”袁天罡缓缓分析道,“殿下,李浩平时身旁总有无数高手护卫,而且久居长安,根本难以对其下手,老朽虽然或许可以做到,但老朽与他有言在先,所以不便出手,而殿下不同,殿下您与他并无任何约定,大可想办法将他抓过来。”
李恪闻言想了想,摇头道:“不行,若是在本王府内擒他,父皇必会怀疑本王,若在府外,他带着五千精兵,自身武艺又高,本王又如何能擒他。”
袁天罡道:“王爷,此事您千万不可自己动手,否则一旦事败,将难以解释,必须借他人之力。”
李恪忙问:“借谁的力?”
袁天罡一字一字道:“南诏王,细奴逻。”
“细奴逻?”李恪闻言一脸不置信地问,“他敢绑李浩?他可是很惧怕咱们大唐的。”
“殿下有所不知。”袁天罡道,“此次细奴逻的儿子盛罗带领南诏使者赴唐,请求册封,但却被人毒杀,死在了大唐,虽说皇上给了说法,但咱们可以扭曲这个说法,挑拨南诏与大唐之间的关系,让细奴逻投靠我们,杀子之仇啊,殿下想想,细奴逻还会效忠大唐吗?”
李恪闻言双眼一亮,随即坏笑问袁天罡:“军师,那盛罗的死,想必是你的杰作吧。”
袁天罡若有深意的一笑,也不回答,继续说道:“殿下,其实想要擒拿李浩,也不能让细奴逻出手,因为细奴逻只怕也没能力擒住李浩,不过咱们可以让细奴逻邀请江湖势力出手。”
“江湖势力?”李恪闻言讶问,“什么江湖势力这么厉害?能擒李浩?”
“还真有一个。”袁天罡拈须道,“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