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都身患霍乱而死。
田龙近乎崩溃,他至今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浩搞出来的,剩下的两万六千人中,一万高昌兵士,一万六千西突厥兵士。
西突厥的将领们懵逼了,惊恐了,颤栗了,他们出发离开西突厥的时候足足五万人,当初听说是攻打庭州那座小城,他们还以为必定手到擒来,五万人太多了,然而现在只剩一万六千人了,庭州城却还没攻下来,依旧好端端地在那里,由唐军把守着,这简直就像老天在跟他们开玩笑。
交河公张猛一直派人严密关注着庭州这边的战况,因为他要报仇,被夺帅之仇,当他得知军中爆发瘟疫之时,他开心坏了,做出了一个很的事情,他把军营中爆发瘟疫的消息呈报到了高昌城,不仅如此,他还在交河城中大肆宣扬此事。
迪力拉尔娜一直住在交河城的驿馆中,一听说军营之中爆发瘟疫,震惊无比,立刻带着范水还有自己的一百亲卫前往庭州,她当然不是去庭州,而是去高昌军营,她毕竟是西突厥的将领,自然担心自己将士们的性命,倘若将士们损失过多,她决定不再履行什么借兵承诺,一定要把兵士们带回西突厥,即便大汗责罚,她也不怕,因为对她来说,将士们的性命可比金银珍贵千万倍。
正文 上架感言(看一下吧,花间的心里话)
开书至今,107天,65万字,终于上架了,算是上架得比较晚了,每一本书都要经历这一步,这是无法避免的,每次上架都要写上架感言,这也是必须的。
《开着房车回大唐》从开书至今从未断更过,每日稳定两更,以后也会如此,如果有存稿,我会开加更活动,说这些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更新很稳定,请大家放心地度,不用担心太监的问题,上架之后更不可能太监,因为那会影响写作生涯。
上架对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章节要收费,就国内情形来说,看盗版的人还是很多的,不过我还是要老生常谈地鼓动并怂恿大家来订阅花间的这本书,因为你们不订阅,我就拿不到稿费,拿不到稿费我就没饭吃了,没饭吃我就写不了书了……哈哈,开玩笑的。
不过说实话,盗版确实毁了很多的作者,是网文界的第一毒瘤,虽然方便了读者,却坑惨了作者,作者们辛辛苦苦创作的文章被人无情盗用,以至于许多作者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放弃写作,这样的案例还是非常多的。
仔细算算,我正常更新速度是一个月十八万字到二十万字,起点最贵的订阅收费是千字5分钱,零头不算钱。
也就是说我一个月写的字,你们只需要花7元到8元就能看完,连一包香烟钱都不够,还是非常廉价的,毕竟我每天下班后都要坐在电脑前忙碌写作,放弃所有的休闲娱乐,大热天的,同事和朋友都出去游泳,出去泡妹,去网吧吹着空调开黑等等,我必须在家写书,因为我不能断更,不然你们要闹脾气,对于我来说,打一局游戏或者看一集电视剧都变得十分奢侈,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会坚持下去,因为我要把我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如果喜欢花间的书,可以加花间的粉丝qq群336757504,大家一起来聊天吹牛讨论剧情,也可以约队友撸黑,至于能不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情缘……你想多了,我这里又不是非诚勿扰,其实关键还是要看你们本事了,对不对,最后还是要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
正文 201章:我们回家
就在高昌军营中爆发瘟疫的时候,李浩的第二封求援奏章已经到达兵部,上次因为李浩奏折的事情,兵部侍郎冉旭背了不小的锅,当时李承乾说没有收到李浩奏折,那他们兵部肯定要背锅啊,所以这次兵部侍郎冉旭收到奏折后先叫来兵部尚书侯君集还有其他朝中官员一起见证,然后又叫来长孙无忌,将奏折交给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看到奏折的时候很不开心,这不是把烫手山芋往他手上扔嘛,自己不接还不行,他无奈之下,只能去拜访房玄龄,二人一起去东宫呈递奏折。
李承乾看了奏折后,也很不开心,一个月前他压下了李浩的奏折,没想到现在又收到了李浩的战报,而且战报里还说李浩夜袭敌营,以一千人击溃高昌一万五千大军,这可是战功一件啊,理当重赏。
关键问题是李承乾不仅不想封赏李浩,还想弄死他,他脑瓜一转,忽然咧嘴笑起来:“这李浩果然非等闲之辈,竟以一千人击溃高昌一万五千大军,简直是我大唐神将,有他镇守庭州,孤便放心了。”
“殿下!”房玄龄蹙眉拱手道,“殿下,李诗狂固然有勇有谋,堪称神将,但奏折中言道,高昌从西突厥借兵五万,意欲一举拿下庭州,臣以为,此刻应当速速出兵驰援,迟恐有变。”
李承乾不爽地皱了皱眉,问向长孙无忌:“舅父,此事你如何看?”
长孙无忌稍微沉吟了片刻,便拱手道:“殿下,臣附议。”
李承乾闻言更加不开心了,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群人总是站在李浩那边,自己可是太子,大唐未来的皇帝,皇帝耶!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恨李浩,却总是帮李浩,他很伤心,也很气愤。
然而再气也只能忍着,等自己真正坐上皇位的时候,再一个个地找这些人算账,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先解决眼下的事情再说。
其实长孙无忌也很无奈,他不想跟李承乾产生嫌隙,但又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否则李世民回来便饶不了他,他很想劝劝李承乾,让他暂且放下私人恩怨,国事为重,但房玄龄在场,他又不好说,况且,他了解李承乾的脾气,说了也没用。
于是李承乾挑眉问道:“那二位倒是说说,出兵驰援应派多少兵马,又该由何人领兵?”
房玄龄道:“此去庭州,近万里之遥,还要途径两千里沙碛,地无水草,气候异常,不宜大军出动,臣以为,可派凉州都督李大亮统兵两万,从凉州轻装出发,经长城,至肃州,过玉门关,两月便可抵达庭州。”
李承乾闻言暗暗佩服,这确实是驰援庭州最快的方法,兵马数量也相当适宜,毕竟是去守城,两万兵马足够了,房玄龄不愧为老成谋国之臣,对于政事军事都非常有一套。
但佩服归佩服,李承乾还是不太喜欢他的答案,因为他要李浩死,所以不能这么快就去救援,两个月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