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出鞘5(1 / 1)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462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755章 出鞘5

别人可能不知道他们怀里揣着啥,洪涛一眼就能看出来。衣服盖着的必须是短火枪,还不止一把。他们肯定不是镖局的镖师,动作太规矩、表情太生硬、感觉太凶戾,这个德性会让客户更不放心。

“苗魁,别缩着了,赶紧出来!”这些人具体是干什么的洪涛先不打算问,还是把正主儿叫出来比较安全。

“都退下!罪人苗魁,拜见帅司大人……”闻声从船舱里钻出一个壮硕的身影,只向这边张望了一眼,就跳下船一瘸一拐的跑了过来,跪地便拜,连带着跪下一大片。

“嘿嘿嘿,苗指挥,抬头让本王看看可否落泪?……嗯,不错,没哭哭啼啼就还有救。都起来吧,人在就什么都有可能,人没了可就啥都没了。以前的事儿咱们找时间再聊,情况紧迫,先陪本王去看看东西。”

洪涛本来以为苗魁会哭一鼻子,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对于一个理想破灭还落下残疾的将领而言,这已经不轻了,落泪也是正常。

可是苗魁没哭,也没诉苦,脸上只有一堆的不好意思。这下洪涛放心了,不知道周一日用了什么方式,居然把他的心理问题给医治好了。

船舱里装的全是陶罐和木箱,为了防止磕碰还绑着稻草绳子,塞得满满当当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苗魁抽出腰间匕首打开泥封,从里面掏出一节小臂粗的竹筒,再把蜡封刮掉才递给洪涛。

“好嘛,我以为是泡菜坛子呢,一路上可还顺利?”

竹筒里还有一层蜡纸,打开之后里面才是一颗颗纸壳弹。做工很精细,纸壳底部用红色的石蜡涂抹过,只要不破开蜡纸就算环境潮湿也不会很快受潮。

“大人放心,有蒋大人的官凭伴身一路畅通,这边有九公子接应也稳妥的很。周夫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太多,先送来十万枚纸壳弹、二千支追魂枪和二千枚炮弹,下批还要等一旬左右,到时候还有大惊喜。”

看到洪涛对货物比较满意,苗魁算是长出一口气。这个活儿别看不累,可责任和危险性太大,所有押运人员几乎天天三班倒,时刻不敢松懈,比重体力劳动还熬人。

“惊喜?都老夫老妻了还搞这套……先装车,本王可没有一旬时间了,边关的情况很危急,齐王殿下怕是已经和西夏人照面了。一旦兰州有失,本王十多年的筹划全将付之东流。”

既然周一日敢让苗魁押送弹药,就说明已经完全可信,有些事情他知道了反倒比迷迷糊糊更好些。至于说惊喜什么的,对于一个太理性的人来讲,和意外一样,最好都没有,一切按计划执行才最美妙。

“朝廷怎么会让齐王领兵出征,这有点不合常理吧……”好歹也是亲从官出身,就算再不识时务,基本常识还是具备的,苗魁马上觉出了其中的蹊跷。

“现在讨论这些没什么用,不管是否有人心怀鬼胎,首要任务都得先把边关稳住,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苗魁都这么讲了,洪涛心里只能更担忧,看来自己的怀疑不是没有依据。但嘴上还不能表示什么,做为一军主帅,犹豫、彷徨是最要命的品质,会传染给手下人。

“……在下觉得大人此时不宜太过急切,救援齐王自然要紧,可大人的安危更事关重大。没有齐王照样可成事,不可缺了大人您。”不过这番套话没糊弄住苗魁,他一点都不笨,当年只是脑筋没转过来。

“本王若是想登上那个座位,在析津府的时候就该动手,何必再等这么多年呢。就算没有党项人、契丹人在北面虎视眈眈,你觉得让新军把禁军杀得血流成河,再把开封城用炮火洗一遍,真就比外族入侵强多少吗?”

“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了,每次都因为那个座位杀得人头滚滚。抢到之后为了坐稳还得想方设法的愚弄百姓,最终还不是同样被别人再一脚踹下去,你想见到百年之后本王的后代也被人踹下去吗?”

又来一个想让自己黄袍加身的,所以老生常谈还得完封不动的再讲一遍。有时候洪涛真想让真理报给自己印一沓子说明文件,以后再碰见这样的人就直接扔一份过去。

“……那由齐王登基就不会被踹了?”这番话的意思苗魁是听懂了,但不太认同。既然谁上去都是被踹的命,不如找个比较强力的,还能延缓一下循环周期。

“这几年见过老十没?”洪涛是真不想再当复读机了,但又不能不回答,偷懒的办法很多,比如拿王十说事儿。

她除了特务头子的属性之外,还有布道者的潜质。每年不辞辛苦的流窜于全国各地,每到一处就会弄个研讨班,把她和王二这些年苦心钻研的心得拿出来讲一讲,事后还会写一份会议纪要连同讲演稿送到扬子镇的凉王府备案。

洪涛每份都看过,心情嘛,五味杂陈。这俩孩子很有革命者的天赋,敢想刚做,但狂热、执着、理想主义非常严重。假如没有自己这么一个启蒙者压着,她们早就按照想法去实现宋朝版的乌托邦了。

不过只要自己能把握好大方向,她们又是极好的执行者。过于理想化的东西可以用实际工作慢慢磨砺,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她们也在不停修正着原本的理念,和自己的想法会越来越靠近。

“……去年十姑娘去成都的路上在奉节停留了几日。”苗魁有点纳闷,国家大事刚开个头怎么又聊起儿女私情了。

“她给你们讲课了吧?”

“是,十姑娘口才极好,去成都府也是给当地促进社讲学的……在下不才,去年也由周夫人作保加入了促进社,论起来应该是十姑娘的学生、大人的徒孙。”

果不其然,苗魁也听过王十的课,看样子还挺推崇。一把年纪了自愿给个小姑娘当学生,只是说到徒孙这一层关系时才有点不好意思。

“别,我可不打算认你这么笨的徒孙,或者是老十没讲明白?”有时候洪涛挺羡慕王十的,她每天肯定都过得挺充实,除了挖坑害人就是各地宣讲理想,这尼玛不正是自己最想过的日子嘛。

“……大人是说皇帝真的能放弃生杀大权,官员真能由百姓推举?”

苗魁听课还是很认真的,只是并没全信王十的话,后者说只把王十所讲的东西当成了一种信仰。就像信奉宗教一样,再虔诚的信徒也不会百分百相信经书里讲的内容能很快实现,但他们总是抱着乐观肯定的态度。

“本王不正在想办法让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吗?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要立规矩,从皇帝到流民都要遵守的规矩。这个规矩不光你我承认,还得让大多数人一起承认,然后其它的事情全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这之前我们不能去当破坏规矩的人,哪怕再难也得按照规矩来。齐王就是规矩的开始,皇帝是他们赵家的,我凭什么拿走?就因为我厉害?假如将来又出来一个比我还厉害的,岂不是又要来夺,夺不走就开打。”

“到头来我们建立了啥?什么都没有,还和现在一样谁拳头大谁说了算,那样是不成的。想不明白就回去问问周夫人,周夫人还讲不明白再找机会去问老十。等本王收拾完西夏人,肯定会入川看看的,到时候再讲也不迟。”

洪涛突然觉得光靠王十和王二用促进社为平台口口相传效率有点低,不如在长江学院里开办个讲习班。

把各地负责人和骨干定期抽调回来一批,专门就这些问题研讨研讨,免得总有各种认识上的偏差,同时也能让自己过过为人师的瘾。

第755章 出鞘5

“那自然是好,在下早就想听大人亲口讲述,不用等那么久,此去渭桥镇千里有余,日行二百里也需七八日,在下可以日日听大人教诲。”

以前苗魁跟在洪涛身边除了讨论行军打仗之外就是喝酒闲聊,他也不是个善言的人。但现在真是变了,成了个好奇宝宝,求知欲极强,还特别喜欢聊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题。

“你要跟我去魏桥镇?”洪涛一直以为苗魁是来押送弹药的,自己身边有王大、蒋二郎、萧兀纳,都是能领兵征战的将才,没必要再带上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腿上还有伤,何必再去前线风餐露宿。

“周夫人听说大人要去边关作战就组建了一支新军,打算给大人一个惊喜。人数不太多也没经过战阵磨砺,但都是不错的小伙子,枪炮也用得熟练。只是他们的方言有些难懂,也没在大人麾下效过力,周夫人才命小人跟随北上,免得这些家伙乱了分寸。”

看样子苗魁还真是想去前线,除了周一日的命令之外,一说起打仗他眼睛里的神采也活了,还有过硬的理由。

“人数不太多是多少?”苗魁真要想去洪涛也不拦着,打几个胜仗能让他的心理问题完全康复。但听话里的意思还有一支军队要跟着,难道是这几十个人?这也叫军队,太不开眼了吧。

“四个营,都是见过血、会使用枪炮的青壮,不会抓民伕凑数的!大人若是嫌少,二个月之内还能再凑四个营,也是枪炮熟练之辈,只是没怎么见过大阵仗。”

苗魁觉得吧,你打仗我们送兵,必须不能嫌多只可能嫌少,咬了咬牙,把家底都报了出来,这可是没经过周一日批准的。

“本王什么时候允许你们私建军队了,这是谁的主意?你到底训练了多少人?”没想到报的数量越多洪涛脸上的表情越难看,要不是怕被搬运弹药的士兵听见,估计就要开骂了。

“父亲,可是货物有问题?”但这幅龇牙咧嘴的德性还是惊动了旁边的王九。

“……没事儿,你苗叔打算跟着大军北上,我怕他的腿吃不消。”这件事儿里肯定有周一日的份儿,没有她的首肯谁也不敢这么做。但当着王九不能聊,让他知道了以后也得有样学样。

“孩儿以为让苗叔跟着也没坏处,其实孩儿这里也不是特别忙,抽出几个月时间……”

王九果真不是省油的灯,打仗这事儿他不陌生,从小没少跟着父亲上战场,敌人也正是西夏人。所以他也想去弄份功劳回来,不求让朝廷加官进爵,只求在体系内部小小的炫耀炫耀,男孩子没几个不喜欢立战功的。

“打住!该干嘛干嘛去,一个时辰之内我要在城北见到车队。苗魁,安排好你的人,然后去城北找本王,都是不省心的玩意!”

现在就算苗魁说不想去都不成了,洪涛真没想到周一日会有这么胆子,瞒着自己偷偷训练了八个营四千人的军队。保不齐里面还有水分,必须问清楚,敢撒谎,蒋二郎就敢给苗魁上刑。

早上九点多抵达,傍晚五点开拔,一万人连带辎重车马没出任何问题,食物、弹药也都如愿得到补给。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可洪涛仍旧绷着一张脸,蒋二郎和萧兀纳见到此种情形都有意躲开,生怕溅一身血。

让洪涛如此不高兴的不是新军的表现,而是周一日、王十、朱八斤、蒋大郎在四川内部的胆大妄为。如果不是苗魁一五一十的招了供,自己还被蒙在鼓里呢。

她们已经快把四川变成独立王国了,送往朝廷的大多数报告基本都是假的,什么叫官商勾结、什么沆瀣一气,算是表演了个淋漓尽致。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居然和蔡京暗中来往,为那个大奸臣在朝中得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说白了吧,这几年蔡京之所以能扶摇直上,和在四川获得的大笔财富密不可分。

难道说周一日、王十、朱八斤叛变了?这倒不是,正相反,她们非但没叛变,反而很坚定的执行了自己的命令,把四川经营成大后方。

但是她们采取的办法有点太出格了,暗杀、收买、胁迫、敲诈、煽动民意、蛊惑百姓,无所不用其极,和蔡京的暗中交易就是其中一项。

蔡京在调入中枢之前,正好在成都担任知府,并兼任成都路的转运使。朱八斤跟着周一日入川时蔡京还没调任,想在成都府发展自然要和当地官员拉上关系。

在这方面朱八斤已经快成专家了,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来一遍,手段无比熟练。不到三个月他就打通了转运使属下的门路,花了一大笔钱在成都风雪楼里见到了蔡京,双方相谈甚欢。

不是说朱八斤谈吐文雅、气度超凡,而是他有钱,且愿意让蔡京入干股经营白糖生意。蔡京就这么不开眼吗?也不能说不开眼,他是政坛的后起之秀,在人脉方面有些弱,又远在四川上任,如果朝中没人替他说话很难简在帝心。

想有人替你说话,除了门生故吏、政绩斐然之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钱砸。一个缺钱但有野心的官、一个有钱但缺官方照顾的商人,俩人真是天作之合、相见恨晚。

说起来蔡京人品还算不错,收了钱真给办事儿,朱八斤有了转运使大人和知府大人的协助,业务发展的非常快。当地商人试探了几次都碰的头破血流,立刻就知道这位不是好惹的,态度也从对抗改为了合作。

可惜好景不长,或者说朱八斤很郁闷,好不容易抱上的粗腿刚用了三个多月突然要上调回京,这笔钱岂不是白砸了。

该咋办呢?他也没了主意,正好赶上王十入川巡视,召集各地的负责人去奉节开会,他就把这件事儿在会上讲了讲。希望得到明确指示,是继续追着投资,还是赶紧再打听谁是下一任知府。

朱八斤不认识蔡京,王十也不熟悉,但周一日在驸马府见过这位当时的开封府尹,更听洪涛没事的时候点评过此人。

一听朱八斤和这个夫君口中的大奸臣勾搭上了,立马表示应该赶紧把股份退了,并与之切断关系。

这时王十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觉得不管蔡京是不是贪官,只要对促进社在四川的发展有利,就应该继续保持关系。

不光要保持还得加强,因为王十已经知道蔡京要进入中枢为相,就算他离开了成都府路,依旧很有用。

王十是如何说服周一日同意并不向洪涛汇报的苗魁不清楚,反正这事儿朱八斤就按照会议决定去做了,不光没把蔡京的股份退掉,还把新成立的化肥厂股份又送给了蔡京一份。并在蔡京离开成都返回开封时免费让顺丰镖局用最高规格,连人带家眷细软一路护送。

常言道雪中送炭暖人心,奸臣也是人,他也有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

蔡京觉得这位朱掌柜出手大方、为人仗义,还挺有能力,是个值得交往的对象。于是也有来有往,回京之后立刻写信把朱八斤推荐给了继任的成都知府,并在信中暗示此人乃他的好朋友。

好歹也是当朝副相,只要没有派系斗争,官官相护这个词儿就不是白叫的。再加上朱八斤也会做人,除了蔡京的信之外也没少给新任知府送好东西,他在成都府的日子依旧挺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