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六章:腐败来了?(1 / 1)

唐朝最佳闲王 末日游侠 550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六七六章:腐败来了?

“腐败的根基是什么?”李元吉与李承光同榻而坐,耐心的讲解着。

他们猜对了,三个总督,身上很大一部分职责就是下去抓人的。

唐朝的腐败现象并不多,但也并非没有,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样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腐败。

历史上的大唐的确如此,但是到了后期,到了宋朝,贪官腐败就彻底的浮出了水面,他们甚至已经不去在乎自己的颜面,一切向钱看齐。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李元吉不敢说自己全搞懂了,但至少很多出现过的问题,他是认真思考了的,也想过该怎么去改变的。

“是人心的变化?”李承光有些似懂非懂的回应道。

今年开始,李承光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一些问题的避讳也开始逐渐的消失了,现在几乎什么问题,李元吉都会提一些。

今日更是提起了以往从未提过的贪腐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虽说之前不多,但每一个朝廷都在严厉的防范。

没有人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但李承光还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李元吉摇了摇头:“是环境!”

“以往大唐一穷二白,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官员们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洁身自好,不愿为了那点钱财去败坏自己的名声以及前途。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唐的环境变了,说来说去,还是钱多了,朕大兴基础建设,朝廷投入了大量的工程,作为普通百姓,他们赚到了钱,而作为负责这些建设的官员,除了名声以外又什么都没捞到。

看着人家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却只能守着碗中的那些饭菜,时间久了,是个人都会有些想法。”

“既然儒家思想可以限制,父皇又为何要限制儒家思想的发展?”李承光很是不解的问道。

从他记事起,儒家就已经开始败落了,一个诺大的学派,被李元吉给硬生生的打压了下去,原本他以为是儒家思想不行了,可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

对于儒家的限制,李元吉依旧做的很严密,但是现在,却又如此的肯定了儒家思想,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的吗?

“凡事过而不及,朕认可儒家的一些东西,但也不认可儒家的一些东西,就好比是内阁,倘若内阁只有一位大臣,那他与朕又有何区别?况且儒家的作用要远比这个更加严重。反之现在呢?科学院内集百家于一身,虽然看似门派繁杂,但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显然易见的,倘若不是儒家上千年时间对其他百家的打压,大唐现在有的,怕是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有了。

无论何事,一家独大,永远是最坏的结果。”李元吉用各种案例解释着,分析着。

李承光也陷入了深思,李元吉的这一番话,显然对他影响比较大。

腐败的根基在哪里?

在于儒家被打压,或者说,儒家被打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尽管出现了现在的这种情况,但是对于儒家的压制,依旧不能有任何的减小,这是国策,也是必然的。

上千年的历史,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不能让儒家一家独大。

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便一家独大了近千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朝代更迭不断,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儒家还是那个儒家。

不是说儒家没用,而是对于帝王来说,对于一个有想法的帝王来说,这样的儒家,显然是不符合帝王利益的。

因为真正算起来的话,儒家才是真正传承千年的最大赢家,而确定了儒家地位的汉武帝,他的汉王朝早已消失了数百年。

儒家被打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环境的改变,朝廷决定发展经济,推行各种各样的改革手段,大量的工程被投入进去,这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事情这么多,总有疏漏的地方,而有些人,则是盯上了这一块。

总督,李元吉为何要设置总督这个职位?而且还是级别如此高的巡视官员?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现在的大唐已经出现了腐败的苗头了。

事情发生在去年,一个闲得无聊,一个异想天开,一个想升官,想要政绩想疯了的监事,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不对,应该说是做了一个很不靠谱的举动。

但恰恰是因为这个很不靠谱的举动,才揪出了这么一件案子。

案子的规模并不大,但这件案子最终却直达天听,并且引起了李元吉的重视,以至于重视到要派出三位内阁大臣作为巡查总督,到各地的巡查。

而总督的权力有多大?

看看李元吉的准备就知道了,一个营的禁军内侍,一个九十七人规模的处置组,处置组包含十名武侯,五名搜证官员,四名调查官员,十名法庭武侯,以及一个总人数为六十八人的完整法庭。

也就是说,这个法庭不论在哪里,他们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庭,可以从案发开始,一直到宣判的,中间所有的流程,所有的步骤,他们都可以单独的去完成,而这个规模,跟一个县的法庭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五人组成的督军组,负责对案件进行查询,提疑,同时案件的宣判结果,也必须要得到这五位督军的认可才算生效,否则只能重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三十二人规模的总督司,这个可以看做是跟随在总督身边的工作组成员,负责协调各地的正常发展,以及协调案件等等。

至于总督,并不参与案件的审查,但是当有外力开始干预的时候,总督就要站出来将其顶回去。

一个拥有内阁大臣身份的总督,站出来说这句话,份量还是很足的。

有人会说,这是高射炮打蚊子,因为案件自身的价值,并不足以朝廷搞一个这么大的阵仗。

因为那个监事查出来的,虽然属于贪腐,但涉及的资金却并不大。

很简单,案情也很简单,事情发生在铁路工地上。

具体都有谁参与了,那位监事并没有查出来,他是以工人的身份混进去的,自然属于最基层的劳动力,也接触不到那么高的东西。

而且现在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证据,但对方却十分肯定的称,他亲眼见到的,在铁路工地上普遍的存在中饱私囊的行为,因为工地上是要记工的,卡车则是记录次数的,每来回一趟,就给一个凭记。

他发现有些卡车在天黑以后,还会再来工地一趟,但是这些卡车都是空的,并没有卸货,但却正常的领到了记工的凭记。

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卡车是往来于工厂与工地之间的,要想记工,就有一套相对应的流程要走。

进厂,装货,记录,拿到工厂凭证,然后到工地,上交工厂凭证,卸货核对数量,然后领取记工凭证,这是一整套的流程。

但是车上没货,却领了这个凭证,那么车上的货去了哪里?

那位监事一直观察了一个月的时间,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每天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每天的数量都不多,有时候只有一两台卡车,有时候只有一台,除了天不好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

他们正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在中饱私囊,而这些人很谨慎,李元吉曾经暗中派人去观察了下,发现这位监事的举报是属实的,又让人去查了下账单记录,所有的记录都是正常的,且工厂与工地可以对的上。

所以,中饱私囊的现象已经可以十分的肯定了,因为是经过了两拨不同人的观察的出的结论。

于是,李元吉愤怒了,工地上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其他的地方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

这就是他设立总督的目的,反腐,单纯的依靠地方上的努力是远远不行的,朝廷必须要施以重拳,以雷霆之力迅速的摧毁这股不正之风,再给其他人警示的同时,李元吉也做好了下一步的准备。

还是那句话,反腐,靠朝廷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行。

这个大家指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单一的总督,朝廷,或者地方,这里面包含了官员,包含了百姓,包含了任何人。

但是如何让大家参与进来呢?这是个技术活。

但是对于李元吉而言,这却并不难。

一奖一惩,参与的人自然就多了,不过这个办法李元吉并未急着拿出来,必须要等到第一阶段结束以后,才能拿出来。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发财机会,但是也有风险,至于怎么去把控,全看个人的看法,反正李元吉是支持的,同时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反腐!难吗?难也不难,难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不难的是朝廷的决心……”李元吉淡淡的说着。

至于熟悉的那些反腐案例,李元吉承认效果很好,但认真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猫腻,其实反的更多的,还是‘非既得利益集团’。

正文 第六七七:调查

程知节有些蛋疼,是的,就是蛋疼。

想自己堂堂一个淮、江巡查总督,现在竟然特喵的只能坐在这里喝茶?

好吧,江南的茶的确不错,可老子又是什么身份?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就特喵的是为了喝茶?

喝酒行不行?

不行!

禁酒的,这下程知节算是彻底的蛋疼了。

现在自己就算是想找点事去干,也没事可干。

是的,淮、江巡查总督就是个闲的发霉的职位,而自己唯一的任务,就是坐在这里,或者坐在其他的地方也行,具体的事情并不用自己插手,自己只需要下命令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则由下面的人去做。

这么清闲的一个官职,这才是程知节梦寐以求的啊,可是,为毛现在就是高兴不起来呢?

这话还要说回到半个月之前,李元吉再跟李承光谈过心之后,便正式的跟三位总督交代了他们详细的职责。

主要任务就是来抓人,然后余下的事情,目前来看基本上是没什么事情的,他们没有主动办事的权力,除非是各省找上门需要协调或者帮助,才会轮到程知节出马。

半个月前,团队熟悉了半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也都安排的差不多了,然后就到了出行的日子了。

临出行前,李元吉给了程知节一个箱子,不对,准确的说,是给了程知节一把钥匙。

箱子在禁军那里呢,然后告诉他,到了地方以后,就打开这个箱子,然后拿出里面标记为一的资料出来,再然后,安排给下面的人就好了,程知节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为下面的人扫清障碍就行了。

然后,程知节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特喵的这是一个箱子套箱子,外面一个大箱子上了锁,里面一堆的小箱子,还封了油泥。

取下标注为一的盒子之后,禁军便将箱子给收走了,重新上锁。

然后就有了现在,程知节只是看了眼盒子内的内容,就把盒子交给了下面的人,接着他就开始无所事事了起来。

“这是要榨干老夫呀……”程知节肉疼的嘟嘟嘴。

别人都有事干,就他自己没事干,总不能整天待在行署大眼瞪小眼吧?

所以喽,只能出来转转,看看热闹什么的,一壶茶三百钱,上等的龙井,比特喵的酒还贵,肉疼啊……

这么搞下去,估计在这待两年的话,家里面就要卖房子了吧?

……

扬州,作为大唐东南部唯一一个能与洛州,长安相比的地区,这里的经济自然是没的说。

繁忙的水运,将火车带来的压力略微抵消了一些。

况且扬州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机遇,目前徐州通往扬州的铁路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勘探,位置也已经选了下来,据说徐州那边已经开始在建造分叉口了,而其他的地方,也会在半年内相继动工。

为什么要等这么长时间?还不是被工程兵军团给闹的,大多数青壮劳力都加入了军队,民间修铁路的人自然减少了,还需要重新培养,速度一时半会儿的根本快不起来。

虽然铁路还没修,但这并不妨碍扬州的地位,拥有水路,陆路两大交通优势,以及历史以及行政优势的扬州,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江南的老大。

从去年的经济总量来看,扬州甚至还要略微的压洛州一头,不过各有各的优势。

扬州的优势在于茶叶,丝绸等,洛州的优势在于重工业,长安的机械厂要负责大量的军队订单,所以民间订单,更多的被转移到了洛州,而镇北,则是以粮食,牲畜类为主。

长安则是集中地,这个优势就不多说了,就算不用说大家也都能明白,天子脚下嘛,牛逼一些也是正常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城池概括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了。

于是,全国各地的城池,都对城门进行了扩建。

原本就是单一的一个城门,人员,货物什么的都走这里进出,但是现在不行了。

每一面城墙,都在原本的城门左右大约五十米的位置各开了一座新的城门,原有的城门则是主要以人员进出为主。

左侧的城门则以进城货物为主,右侧的则以过境进城为主。

其意很明显,商队在离开的时候,都会有出发地税务所开具的目的地证明文件,如果到了目的地,就直接进城,在进城的同时,需要按照单子上的货物进行缴税,途中卖掉的货物,则拿出各地开具的纳税证明来抵扣。

而过境进城就简单的多了,出示证明,然后领取一份进城登记证明,等到离开的时候,拿着这份证明出城就好了,不过在出城的时候需要检查货物,按照规矩是需要自行申报贩卖货物数量,并主动纳税的。

但也有精明的家伙,喜欢在城中倒一下货物,保证与进城的时候货物数量一样,这种情况的,被查出来是要严惩的。

但是在完善的制度,也会被人找到漏洞可钻的。

对于聪明的人来说,这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裤子。

“兄台,我们商队的货物丢了一箱,不知能不能……?”一个男子上前走到一名税务官面前低声的说着。

“丢了一箱?”税务官皱了皱眉,有些为难道:“你这个让我很为难呀……按照规矩,就算是丢的这一箱,你也要纳税的,除非你去报官,拿到衙门的通条。对了,你这货是怎么丢的?自己商队不慎遗失的?还是贼人所盗?”

“自己不慎遗失的,丢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货,成本也就三百多钱,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男子继续交涉着。

“这个是真的不好通融,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呢,你让我怎么办?”税务官摊了摊手,三百多钱,纳税也就是三十来钱而已,并不多。

不过,正是因为这笔钱不多,所以里面才有操作的空间,要是数额太大,他们反而不敢有任何的心思。

“兄台帮帮忙,商队耽搁不起呀……”男子满脸的着急,暗中悄悄的从下方递了个小袋子过去。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税务官仅仅只是接过钱袋,就能猜测出里面大约有二十钱左右。

对于商队来说,当然是能赚一钱就赚一钱的,价值九百多钱的货物,能给个二十钱就算不错了,毕竟就算按照规矩,交个三十多钱的税就可以了。

如果给的再多一些,那还不如直接交税呢,何必干这种冒风险的事情呢?

“哎,你们这些商队呀,真是一点警惕心也没有,按照你们这种搞法,估计都还没到地方呢,这货物就丢的差不多了。”税务官摇头训斥道,不过这也只是做个样子而已,接着伸手一指,道:“去查查他们的货,如果只是少了一箱,就带他去报个案。”

货物自然是只少一箱的,这个是做不得假的,然后,去查验的那个税务衙役就带着男子朝着衙门方向走去。

不过最终却没有进入衙门,而是在离开人群视线以后,便直接拐弯走进了一条小巷,进入了一个不大的院子,然后让其在外面等着。

大约半盏茶的功夫,衙役从院子内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份报案通条,直接递给了男子。

通条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商队于某某日在城内过夜不慎遗失一箱货物,于某某日什么时间报案,经查,货物因其商队自身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马匹缰绳松动,在马厩内发现遗失货物残骸,已全部废弃,许此一箱货物免去税务,上面还盖的有扬州武侯所的印章。

通条是一式三份的,一份留在武侯所,两份交给报案人,一份报案人自留,一份出城的时候交给税务官备案,合情合理,合规合矩。

这种制度本身是为了避免商队货物遗失的时候还必须要缴纳税款,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损失的时候遭受更大的损失。

但是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敛财的手段,这样一来,商人等于是少出了十几钱,税务官拿到了二十钱,而朝廷则损失了三十几钱。

单一来看,并不多,但是架不住量大,日复一日的,鬼知道这些年来这些人到底通过这种手段扣了多少税款下来。

货物真的丢了吗?

丢个屁,这商队就是个普通的商队,总督府的人亮出身份之后,便要求他们配合总督府的行动,好处是纳税减半。

当然,为了保护商队自身的安全,同时将这件事情给隐藏下来,这笔钱并不是通过减税来完成的,而是在确定合作的时候,总督府直接将减去的钱给商队,之后商队该怎么纳税还是要怎么纳税的,跟正常商队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商队在离开之前,他们也不会动手,这同样是为了保证商队的安全。

交了一份通条,商队顺利的离开了扬州城,期间并未遭受任何的阻拦,因为先前已经检查过货物数量了,所以这一次更是连常规的检查都没有就直接放行,而其他的商队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

白天,没有任何的行动,宵禁虽然取消了,但是晚上城门还是要关的,只是不限制上街时间而已,所以,当城门关闭之后,才是最佳的动手时机。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