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1 / 1)

青龙三国 天堂之手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樊能还没怎么反应便倒翻在了地上,于是好容易集结起来的几百断后兵卒,便又乱了。

守护在樊能四周的亲兵护卫无奈之下,只能背起樊能的尸体,丢了樊能的将旗转身逃窜,哪里还有断后的心思。

“敌军主将已死,杀啊,杀啊,一个不留,全杀了!”

眼看着樊能的旗帜倒落,在黑暗中似乎响起了蒋钦的叫喊声,显然方才杀死樊能的冷箭就是他射的。

继而从各处冲杀来的几支孙策兵马,似乎也汇合到了一起,继续向混乱的张英、樊能兵卒处掩杀过来。

樊能没能组织起断后的防御,便被杀死了,前面的张英自然也没机会整合队伍。

听到四周传来的喊杀之声越来越近,张英也不敢竖起自己的将旗,吸引孙策兵马的围攻,无奈的收了旗帜转头跑了。

在战场上,写着将领名字的旗帜便是手下兵卒的主心骨,旗帜在哪里竖起,就说明主将就在哪里,兵卒可以向哪里聚齐。

然后主将的旗帜往哪里冲锋,手下的兵卒便也会跟随一起冲锋。

可以说在这个年月打仗,将领全凭旗帜、擂鼓等方式指挥战斗,否则靠喊话、传话是根本不可能在混乱的战场上让所有士兵听到。

这也是所谓的闻鼓而进,闻金而退了。

同时在战阵中也能看到很多旌旗飘飘,不同的将领都会有自己的旗帜,上面或是写将领的名,或者画上将领特有的图标。

这些旗帜一般都是由将领身边的亲兵持旗官举着,亦步亦随的跟在主将的身边,随时听从主将的命令,用旗帜来传达指令。

比如用挥舞旗帜的不同方法来传递进攻,撤退,伏击,停止,扎营等等号令。

特别是战场上陷入混战之时,旗帜更是重要了,绝对的军心所在,一旦旗帜倒了,就说明主将死了或跑了,那手下的兵卒军心也就散了,基本上也就溃败了。

现在樊能被人蒋钦射杀,自然没人能有资格举旗指挥了,后面张英又怕自己举旗引来孙策兵马的围攻,主动收了旗帜,自然也就不能指挥全军了。

故而张英、樊能之军完全失去了指挥,陷入了溃败状态,所有人都在管自己逃命了。

事实上在古代军队的训练上,除了训练士兵的体质和战斗技巧外,就是要训练士兵怎么看懂旗帜的指挥号令和怎么听懂战鼓和鸣金的号令。

这是非常关键的训练项目。

所谓乌合之众,便是不懂这种指挥号令,只会像混混打架般一窝子乱冲的新军,又或者是失去了指挥系统的败兵。

在战场上乌合之众是很难打赢有人指挥的正规军队。

虽然不是绝对,可绝大多是情况都是如此,哪怕双方的兵力数量悬殊,有指挥的军队也往往能做到以少胜多。

这也是之前黄巾之乱时候,汉朝军队往往用几百士兵就能击败几千黄巾军,又或者两、三万士兵便可以击败十几万、几十万黄巾军的原因之一。

除了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外,主要就是黄巾军绝大多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根本不懂得如何看旗帜来服从指挥号令。

而汉军的正规军队则可以在旗号、鼓令的指挥下,有目的、有方向的在敌军阵中冲杀,在短时间内做到局域性的以多打少,又或者是直接冲击敌方的首脑所在。

如此就像是利刃切割肥肉般,游刃有余的把不懂指挥的乌合之众,随意切割斩杀,打起来自然就轻松了。

当然了,在战场上你举起旗帜,也等于是告诉敌人,你在哪里,便也会在混乱中被敌军重点攻打。

故而也有将帅之分。

主帅是坐镇后方指挥战斗的,不需要上阵厮杀,就算是竖起旗帜告诉敌方自己在哪里,也不会被敌方轻易攻击到。

而将领是在前冲杀的,故而将领竖起将旗,就是必须的了,要不然怎么指挥军队冲杀呢。

将军被杀了倒也没什么,只能是自己本事不够,往往这时候他率领的兵卒也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当然,就算是将领意外被杀了,手下的士兵还有很多没死,那主帅也可以派出其他将领来接替,这样士兵自然又可以跟随新的将旗战斗了。

有时候为了确保冲杀的将领安全,迷惑敌方,在将领冲入敌阵的时候可能会带有很多旗帜,只有精心训练过的兵卒才知道自己主将的旗帜是什么,而敌方就未必知晓了。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需要如此的,毕竟后面还有主帅在指挥,而且多树旗帜确实会影响战前指挥。

可惜现在张英却没有后援可以支持,自然不敢竖旗招祸了……

正文 71、就像是赶鸭子般

点击、收藏、推荐,求求求!

至于看盗版的朋友,现在还是公众章节,也没必要看盗版的,请来起点支持吧!

=======急需支持的天堂恳求========

一般来说,在双方军队对峙的时候,只有主帅所在的军阵会竖立很多旌旗。

这不仅仅是意味着带兵的将领数量多,实际上很多旗帜还是为了掩护主帅的位置,以免敌方发现了主帅所在,集中兵力冲击一点,强行斩首获胜。

所以一场战役打胜了,在战利品上也往往可说缴获旌旗无数,其实很多旗帜就是用来掩护的,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当然了,现在张英、樊能两人来袭击孙策的军营,只是带了两人各自的将旗,却没有准备其他的掩护旗帜。

毕竟是在夜晚,本来就不怎么看得清,多树旗帜,岂不是让手下兵卒更为看不清指挥系统。

现在樊能死了,张英不敢竖起将旗,像樊能般被孙策部将有目标的围攻,就只能在周围亲兵的护卫下偃旗息鼓的逃出孙策埋伏。

然后张英也只能用呼喊的原始方法,把路上遇到的兵卒都聚集到自己身边来。

可这样的聚兵效果是很差的,结果张英、樊能带来的四千多兵卒完全变成了溃败状态,绝大多数兵卒都在自顾自的寻路逃命。

而孙策军这边却是在十多面将旗的指挥下,有目标的冲击张英、樊能乱兵中的兵卒聚集之处,不让张英有机会反击。

结果张英、樊能的乱兵被杀得更是混乱,完全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哪怕是张英逃出了孙策军营,可他和樊能带来的兵卒就像是一盘散沙般的摊了开来,根本没机会能聚集起来。

这些败兵也顾不得手中的火把了,基本上都是摸着黑往历阳方向逃去。

可孙策之前选定此处扎营,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