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门客负责统领族兵。
而这些门客自然不会对朱卫的整顿有太大反应了,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脖子来反抗。
整编了这些各族联军之后,朱卫把自己这边选派出的八千兵卒也分成了四千弓兵,四千刀盾手,倒是很简单的两个兵种,并没有设置矛戈兵之类的兵种。
主要是南方少马战,所以用来对抗骑兵冲锋的矛戈用的机会很少,而且矛戈使用起来其实很不顺手,矛戈是一种足有三、四米长,犹如竹竿般兵器,主要就是借助前端的矛刃和戈刃,做出捅刺、敲锤的攻击动作。
在对付敌方骑兵部队的时候,这些长长的矛戈倒是可以竖成枪阵,让骑兵无法靠近身边,让快速奔跑的战马自动撞上来找死,从而抵挡骑兵部队的冲击。
一般都是在这些枪阵后面配置弩阵或箭阵,便可对骑兵部队进行远程的反击,这种方式是步兵面对骑兵的常规作战方式。
不过矛戈手在中原的军队中可能是必要的兵种配置,在多山岭河川地貌的南方,没有那么多骑兵需要面对,所以却不是那么必要在军中配置了。
因为在单对单的步兵对战中,矛戈这样的长型武器,绝对是碍手碍脚的,一旦被刀盾手贴近,那就只能赤手空拳的反抗了。
所以在南方战场上,长柄的矛戈用的比较少,守城可能会用一下,攻城基本用不上,倒是山越之类的贼匪可以砍伐竹子做长矛,看上去会使用多些。
可如果不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话,这种长条矛戈真的不具有实用性,特别是随着后期骑射变成了骑兵的常规战斗方式后,这些用来阻挡骑兵靠近的矛戈就渐渐被战场淘汰了。
故而在宋朝时期步兵往往会用红缨枪来替代长兵,红缨枪要比矛戈短三分之一左右,必要时也能形成拒马的枪阵,而在平时因为枪身改短了,便也可以让枪兵在步战面对其他兵种时候,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红缨枪制造起来也简单,一根枪身,一朵红缨,一个枪头便可以,所以宋兵的常规武器就是红缨枪。
可惜枪兵在宋朝时期还是无法对抗辽国骑兵和金国骑兵,特别是面对蒙古骑兵之时,更是没有任何防御优势,野战中很容易被蒙古骑兵的曼古歹战术击溃。
这些不多扯,只说现在朱卫对于矛戈兵种也不是很重视,故而手下的兵种也就只有刀盾手和弓兵两种。
而那些陵阳县的各家私兵联军中倒是有些矛戈手存在,这也是为了在守护家宅、坞堡时候配备的,加起来数量也就千人左右。
现在朱卫暂时是准备用这些矛戈手在最前面稳住六千私兵联军的阵线,免得他们在祖郎山越贼兵的冲击下,阵线一下子就被冲溃。
不过在增强自己这边的阵形稳固性的手段上,朱卫专门打造了一些虎车般的矛车、刀车,这样等于是弄出了一些移动的门墙。
朱卫在自己的辅兵中寻了千多人来推这种可以称为“虎车”的阵战器械,在必要时候便可以在军阵前方凭空弄出一堵刀墙、矛墙,堵住敌方对朱卫军阵的冲击路线。
可以说,在这些时日里陵阳县这边也做好了出兵前的各项准备。
所以在这日,朱卫带人走到了陵阳县城的城门楼上,准备正式的祭旗出兵了。
在朱卫身边也有穆兰带领的千多亲兵护卫守护,王语嫣则帮着朱卫准备了祭旗所需的物品,同时也准备了好几面将旗。
在陵阳县城的城门前,八千朱卫兵卒,六千私兵联军,五千多的辅兵,以及那些推着虎车的一千多辅兵,都整齐的列队站立着。
周围更是有不少陵阳县的百姓站立旁观,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朱卫的祭旗点兵,分发将旗,完成出军前的最后仪式……
正文 119、祭旗点将出兵
祭旗点将,选兵出战,可算是这年月常见的战争出军仪式。
其实这都是鼓舞士气,向全军明确将领职务,让军队政令通行的手段,比如祭旗便是祭祀神灵,用神灵护佑的方法来鼓舞士气,同时也是正式向所有人展现主将帅旗的时候。
在如今这个年月,这也是必须的迷信手段。
如果在祭旗时候出现天象异变,比如云烟上升,帅旗上出现光芒闪耀什么的,那就说明大吉,出兵得到了上天的护佑,战则必胜。
如果忽然出现异风,将帅旗的旗杆吹断了,甚至把帅旗吹飞了,那就是恶兆了,全军的士气都会动摇,这一点在史书上似乎也发生过,特别是演义小说中更是有很多表现。
祭旗之后的点将,便是正式任命领兵将官的过程,需要将领兵主将和副将的将旗分发给他们,这样在战场上,士兵便可以追随着将旗冲杀战斗了。
这次朱卫出兵,主要就是给自己帐下的庞偃、凌操、穆兰、王语嫣四人给了统兵的将旗,庞偃、凌操是可以独领那八千兵卒的正副将官,是带兵出战的主力。
而穆兰是朱卫身边的近卫护军统领和后军所以辅兵的副将,王语嫣则是成了后军主将,主管所有后勤辅兵和各项后勤事务。
而那陵阳县各家的族兵联军,朱卫只是给陵阳县的县尉发了一面将旗,算是让他统领这些陵阳县各家的族兵联军,也体现了之前在陵阳县衙寺中商议的结果。
至于那陵阳县令则被指令负责后勤辅助的工作,算是给王语嫣打打下手,依旧留在陵阳县城这边,随时给前线输送物资所需。
这祭旗点将的仪式做的倒也是顺顺利利的。
虽然朱卫没能找到几个可以杀鸡儆猴的刺头来祭旗,却还是宰了猪、牛、羊这样的三畜来祭旗,随后便是正式悬挂起了“卫”字帅旗,接着开始擂鼓点兵,分发将旗。
待所有的将旗都分发下去之后,朱卫开始宣读了出战前的军法,倒是参照了江东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所谓十七禁令便是悖军、慢军、懈军、构军、轻军、欺军、淫军、谤军、奸军、盗军、探军、背军、狠军、乱军、诈军、弊军、误军,至于五十四斩太多了,这边就不详叙了。
虽然这些军法很是繁琐,估计也很少人能清楚十七禁令和五十四斩究竟是什么,可现在朱卫也是没办法,手下都是降卒、新卒,不用严法吓唬一下,随时都可能出什么状况。
而这江东的十七禁令和五十四斩应该也是孙氏传承于兵圣孙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