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宁远之战(上)(三更)(1 / 1)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星星草 3667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867章 宁远之战(上)(三更)

早上派出去的4万鞑子,太阳没落山,他们便败回来了,还算不赖,没有全军覆没,四万铁骑回了一万多人,两员主将只回来一个,另一个阵亡。

当浑身是血,狼狈不堪的铁尔木跪在洪承畴面前请罪时,洪承畴愕然。绿营兵,蒙古鞑子,满清鞑子,八旗精锐,这都怎么了?连吃败仗,要说对付不了明军的铁骑和弓箭手也算情有可原,可是号称天下无敌的满清铁骑竟然对不了大明的步兵?

烟台河之战,简直是他们大清的耻辱!

洪承畴恼羞成怒了,当年的锦州之战失败,他还没这么愤怒过,拍案而起,山羊胡直哆嗦:“嘟!无用的东西,你还有脸来见本部堂?四万八旗铁骑,乃我大清的精锐之师,却对付不了明军的几万步兵,他们有火枪吗?有大炮吗?有险城吗?”

“回答人的话,不曾有。”

“你们是中了他们的诡计吗?”

“也不是。”

蒙古猛将铁尔木吓得跪在那里,满脸委屈的摇了摇头。

“如此野战,你是如何失利的?怎么向摄政王爷交代?如何向顺治帝和太后交代?”

不用洪承畴骂他,他也觉得这一仗败得太窝囊了。蒙古铁骑号称草原上的雄鹰,他们的祖上,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忽必烈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后来他们衰落了,搞不赢建州女真的铁骑,现在竟然连汉人的步兵都战不过,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若非他亲自领兵带队,经过这一战,任凭谁说到天黑他都不会相信,被洪承畴骂的像孙子,这位蒙古总兵官一语皆无,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他真想找一口枯井,栽进去把自己淹死。

洪承畴越说越气,他帽子上的顶戴花翎都要飞起来了,最后把袖子一甩:“留你何用,推出去砍了!”

几名清兵往上一闯,把贴尔木的顶戴花翎打掉,绳捆索绑就推了出去。

“刀下留人。”声音有些低沉,多尔衮从外面进来了,此时他脸色苍白如纸,两只黑眼珠泛着黄光。

“参见摄政王爷。”洪承畴没想到,多尔衮能亲自来到他的帅帐,赶紧左右拍打袖子上的尘土,尽管一尘不染,但这是行礼前必须的动作,大清国的独创,然后跪倒在地。

“洪大人起来吧。”这才病了几天,原本身材魁梧,高大虎实的多尔衮好像成了一个暮年的老者,腰也弓了,背也驼了,说话有气无力,走路脚都抬不起来了,有人搀扶着。御医说,他背上的刀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是他的病情,并没有多大好转。

多尔衮传到帅案前,慢慢腾腾的坐到了主帅的位置上,而洪承畴却没敢起来。

“王爷卑职有罪,烟台河一战,我们又折损了2万多人马,请王爷治卑职之罪。”

多尔衮的脸色非常不好,但是却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样子,声音缓慢的像个大儒,“本王都知道啦……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如果都要降罪的话,山海关一役,本王难辞其咎,当获重罪。你起来吧。”

洪承畴听了这话,愕然。一向蛮横无理的多尔衮,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宽容待人了,他有些不相信,这句话是出自多尔衮之口。

“多谢王爷恩典。”洪承畴从地上爬起来,垂手侍立。

“把帖尔木将军也赦免了吧,大明的远征军,已经今非昔比了。”

“卑职遵命。”洪承畴深有同感。

帖尔木死中得活,进来之后,有人给他松了绑绳,多尔衮亲自把顶戴花翎给他重新给他戴上,铁尔木感激涕零。他也觉得摄政王也变了,从一个铁血王爷,变得通情达理,宽以待人了。

“不出本王所料的话,三五日之内,明军就会大举进攻宁远了。能不能守住宁远就看你们几个的了,切记一定要凭险而守坚城,不可擅自出城与明军浪战……”

除了洪承畴之外,在场的还有不少大明的降将,这些人都是多尔衮败出北京的时候带走的,现在包括洪承畴在内,这些汉奸大臣简直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多尔衮口里说出来的,这口气他们太熟悉了,那是崇祯皇帝说的最多的,因此都面面相觑,彼此心照不宣。

多尔衮说到这里,一阵剧烈的咳嗽,令他惨白如纸的脸变的血红起来,痰中吐出了血丝。

慌得随行的太医,赶紧跪倒:“王爷虎体要紧,尽管不能回京师调养,也一定不能再为这些国事操劳了。”

洪承畴和帖尔木儿,以及宁愿原来的守将耶律布全都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道:“卑职谨听王爷教诲,请王爷放心养病,有卑职在就有宁远在!”

多尔衮满意地点了点头,被人搀扶着和太医等人,颤颤巍巍的离开了洪承畴的大帅府。

“卑职恭送摄政王爷。”洪承畴等人看着多尔衮摇摇晃晃的背影,躬身相送。

果然被多尔衮料中了。三天之后,张献忠的10万大军已经开到了宁远城外,张献忠带着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在城外骂阵。

洪承畴少气无力道:“不要理他们。传本官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战,违令者斩!”

其实即便他不传这道命令,也没有人敢擅自出城开战,即便他重金悬赏,也不会有人主动请缨出城退敌的。这一点洪承畴心里清楚,但是该下的命令必须得下。

明军在城外,无论怎么叫骂。鞑子们在城头上,就装聋作哑,当缩头乌龟。明军骂的实在难听,他们实在听不下去了,那些汉奸军将给他们支招,把耳朵孔堵上,这样就听不见骂声了,只要有力气让他们随便骂好了,他们只要不攻城,就别理他们。如果他们攻城,我们就开炮,王爷说了,我们的大炮射程和威力皆优于明军!

明军无论怎么骂,鞑子就是不出战。张献忠无奈,只好撤兵几里,找到合适的位置,离城十里左右,扎下营寨。然后张献忠带着李过、高一功和炮营的将领,围着宁远城,转视察地形,寻找设置大炮的最佳阵地。

当天晚上30门红衣大炮就架好了。张献忠令全军将士饱餐战饭,早早的休息,留下警械人马防止鞑子夜间出来偷营,明天一早准备大举攻城。

正文 第868 宁远之战(中)(四更)

李自成听到张献忠取得了烟台河大捷,虎目微动,暗道:“这个张敬轩还真有两下子,他的步兵仅靠冷兵器在野战中就能打败鞑子的八旗精锐,算他狠!”

李自成刚心中赞叹了两句,突然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既然张敬轩的步军如此厉害,一点儿也不次于我李自成的马军,陛下还给他配了30门新式红衣大炮,这种大炮的威力可是惊人的,是汤若望和宋氏弟兄最新研制出来的攻坚战的尖端利器,张敬轩肯定拉着大炮攻打宁远,那宁远城就不保了。得胜之后的张敬轩肯定是把战线继续推进,如果让他得下锦州来个先斩后奏,那就没有我李自成什么事儿了。

想到这里,李自成急匆匆来见朱由崧,要求现在就出兵绕过宁远,攻打锦州,两城一同取下来最好。

“这……”朱由崧略微忧郁。

“陛下,现在鞑子们已经躲在城中,不敢出战了。多尔衮先伤后病,恐怕不能久长,我军应该加快速度,不给贼以喘息之机。臣此去如若拿不下锦州,甘当军令。”

看到赫赫有名的李自成,为自己如此卖命,心中还是很得瑟的,但是表面上不能带出来,就算自己身为帝王,亵渎了大臣的忠心也很不好。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朱由崧也很心疼他,让他原地休整兵马了几天,这几天朱由崧亲**问了李自成的马军将士和张环的弓箭兵。

现在他听说张献忠取得了烟台和大捷之后要攻打宁远,李自成慌了,生怕张献忠的战功超过了他,也怕不能冷了李自成为臣之心。

想到这里朱由崧一脸的爱惜,“难得爱卿一片忠心,朕就准奏了。只是锦州不比宁远,塔山,松山,杏山,三城互为犄角,此前乃我大明军事重镇,现在成为大清京师的门户,必是大清的重兵屯聚地,考虑到锦州山地较多,又要攻取险城,朕把特战兵营也派给你,另外也给你30门新式重炮。爱卿此去且不可贸功急进,能取则取,不能取则等待时机,朕随后和张敬轩就到。”

“多谢陛下虑的周全,臣一定不辱使命。”李自成谢恩之后,带着5万远征军的马军,外加2万名特战兵,还有3000炮营拉着着30门新式的红衣大炮,以及弹药粮草辎重等,一共7万人马,马军在前炮兵和辎重营在后,离开山海关,绕过宁远城,飞马开往锦州方向。

远征军开走了之后,5万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部队开到了,带队的主将张耐和双喜。

附近州县的文武官员带着勤王之师也相继开了过来。

现在的山海关仍然到处是军营,人马仍然不下10万,除了5万远征军的后勤补给军队,还有几万是地方的勤王之师。再就是朱由崧的4000御营新军,其中3000余御营铁骑,和一千火枪营。

这时喜报频传,黄得功的八万人马从承德和喜峰口方向出了长城,兵分两路向北推进,一路势如破竹,现在已经拿下了蒙古的扎鲁特部和翁牛特部的广大地区。

这里原来属于漠南蒙古的地盘,大清征服了漠南蒙古之后,就属于清朝的势力范围了。

黄得功和马宝等人现在正在攻打南科尔沁和西科尔沁。

李定国在乌拉尔河一带,击退了沙俄兵,漠西蒙古的盟主汗王固始汗已经彻底与大清断绝了关系,倒向了大明这一边。

另外,朝鲜又来了使臣,李氏王朝,派人从水路公开交好大明,朝鲜的使臣先到达了山东,然后从山东走水路到山海关,专程拜见朱由崧。

表面上他们向大明进贡交好,实际上是暗中告诉朱由崧,他们已经准备了10万军队,正向丹东移动,以配合大明的军队攻击大清。

朱由崧盛赞了朝鲜使臣,看来鞑子们已经四面楚歌了,这才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清朝气数将尽,朕也不能在山海关呆着了,他打算到前线去听听悦耳的炮声。

让附近州县的地方勤王之师暂时驻守山海关城,朱由崧带着4000御营新军离开了山海关,随后5万名负责后勤补给的远征军,拉着大车小辆也离开了上海关,往锦州和宁远方向而来,他们做好前线的补给工作。

张献忠在宁远城外安下营寨的第二天,10万大军五更造饭,天刚一放亮,10万远征军的步兵就对宁远城发起了猛攻。

当然,他们先用大炮开道,明军的30门大炮对着宁远城的南城门一带就轰鸣起来。

明军的大炮一响,城中早就做好准备的清军知道明军要大举攻城了,对明军的炮兵阵地也放起了大炮,他们认为双方这一对轰,明军的炮兵阵地很快就得被炸毁。

双方就这样对轰起来,一发炮弹呼啸着破空而出,跟穿梭一样你来我往,打的地动山摇,浓烟滚滚。

但是清军的炮弹大多落在明军的炮营阵地之前炸开,对明军的炮营阵根本构不成威胁。

虽然都是比较先进的红衣大炮,但是现在明军的更胜一筹。他们每门红衣大炮现在都能连发两弹,这就相当于60门老式红衣大炮的威力,而且射程又远,爆炸威力更大。

明军的炮弹都准确的落在了宁远城头上,守城的鞑子被炸得肢体乱飞,城头上的大炮被炸毁,幸存下来的鞑子,在不可思议之中四散奔逃。

清军的大炮成了哑巴,明军的大炮继续轰鸣。

张献忠通过望远镜一看,大喜过望:“本王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陛下的圣驾离这里只有60余里了。一鼓作气拿下宁远城,迎接陛下进城,给我冲!”

张献忠一声令下,10万远征军立刻沸腾了,十万步军潮水般向宁远城扑来,跑在前面的都扛着云梯,在大炮的掩护下,一个冲锋就过了护城河,冲到了城墙下面,竖起云梯往上就爬。

这些步兵训练有素,专门训练过爬城,此时城头上的清军,死的死,逃的逃,明军个个身法矫健,一鼓作气就冲上了城头……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