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4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过因为他们迟迟没有解决这个师的后勤车队安排,运输车辆的油料与车辆都还没有筹备完成,所以保加利亚的师会晚一点就位。

毕竟德国后勤部门自己的工作就已经够多了。

他们除了要安排德国装备物资的运输补给外,还得把部分从法国缴获的火炮也运到前线。

在莱因哈特的主导下,德国的火炮一早就把重心研发方向放在了机动方便上,所以口径有些偏小。

但是法国火炮不一样,在这个时代,要在苏联战场上拿出口径满意的火炮,就得大量使用法军生产装备的火炮。好在法国投降时已经把这些大炮都叫了出来,用于抵消战争赔款,所以德国后勤部门需要做的,就只有运输而已。

当然,仅仅是要运输,就已经非常考验德国后勤人员的调度与排班水平了。

这还只是东线,在西线,从英国缴获的大量战略物资以及各种装备,也正忙碌的运往欧洲大陆。

至于盟友们的后勤需求,都是得自行解决的。自己准备足够的后勤运输车辆,配备上够1个月使用的油料一起到达前线(其余油料也陆续从盟国自己手里运往德国东线,但是可以得到德国石油部的一部分额外补给。)

于是,在后勤这方面较差的保加利亚,准备起来就稍微慢了点。不过保加利亚国防部那边也做出保证了,两个星期内,保加利亚远征军的一个步兵师,包括其后勤运输队伍,一定从巴尔干半岛出发赶往前线。

同盟国军事集团这边的各个成员国都已经走上了正轨,那就意味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员国们不好受了。

最不好受的,自然是身处俄罗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斯大林本人了。

“朱可夫无能!巴甫洛夫愚蠢!他们两个难道就没有一个像德国人的坦克指挥官那样,把装甲部队指挥的像模像样一点吗?”斯大林坐在位置上,看着自己的手下们,皱着眉头的质问道。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都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他们的作用都是作为替代图哈切夫斯基而存在。

因为大清洗的原因,苏联的高级指挥层出现了断档,特别是在原本由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军官派,基本都跟着图哈切夫斯基一起被处理掉了。所以朱可夫和巴甫洛夫这两位机械化作战理论的新专家才作为后起之秀,加入到了苏联军届的核心指挥圈子。

结果,这两人在苏德开战后,一个整天强调要后撤,另一个整日喊着要进攻。

喊撤退的朱可夫,现在已经被斯大林投入了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喊进攻的巴甫洛夫......如今斯大林根本连人都找不到,处于失联状态。

现在看来,就算是当初听朱可夫的,停止毫无意义的攻势,稍微把防线收缩一下,也不可能被同盟国大军压制的这么彻底......

正文 750

这是一次重要会议,比起之前的每一次“重要会议”,这一次的会议,算是真正重要了。

望着脸都有些发青的斯大林,没人敢去触他的霉头。

站在这里的伏罗希洛夫元帅一言不发,他只是瞟了一眼身旁的布琼尼元帅,看见后者和他一样,没有任何想要开口说话的意思。

两个人之前就不对进攻德国的看好,也没有像朱可夫那样发表过任何有关“先发制人”的言论。现在前线出了问题,至少还不会轮到他们去解决。

伏罗希洛夫之前去过一趟前线,也是以统帅部代表的身份过去的。他近距离见识过前线的战况,也是很早就看出苏军与德军巨大差距的将领之一。

只不过,他没有像朱可夫那样仗义直言的与斯大林叫板,而是不声不响的过去了一趟,然后又静静悄悄的回到了莫斯科。递交的前线观察总结,也大多是一些空泛的套话,没什么实际营养。

说起来,伏罗希洛夫也算是早就和德国军队交过手的苏联将领了。

在1918年的时候,德国和那时候的奥匈帝国攻占了乌克兰首府基辅,哈尔科夫和彼得格勒都处于紧急状态下。就是伏罗希洛夫组织和领导了第一支卢甘斯克游击队,开始对德奥军队作战。

他率领游击队从卢甘斯克出发,在科诺托普,游击队与德奥军队展开战斗。他率领的游击队与哈尔科夫工人游击队联手,结果哈尔科夫不久就被德军占领了。他回到卢甘斯克重整旗鼓,然后,卢甘斯克就德奥军包围了。

归根结底,伏罗希洛夫除了和德国军队打过仗以外,也没什么好吹嘘的资本了。

他是和德军交手过,但是没有打赢。既然没有打赢,那拍谁去都是一个样子,打败仗需要的水平可不高。现在看来,他也就是多了一个“有对德作战经验”的头衔,而且这个经验,还是来自二十多年前的。

至于伏罗希洛夫元帅看的布琼尼元帅,那可是实至名归的老上级了。他当军长的时候,现在的名将铁木辛哥还是他手下一个师长,至于刚被投到西伯利亚的朱可夫,更只是他们军里那时候的一个团长。

有意思的是,以布琼尼为代表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官团那时候一直同图哈切夫斯基麾下的军官团成敌对状态。这也就让同样怨恨图哈切夫斯基的斯大林很看好器重布琼尼。

在莱因哈特原本的那个时空中,后人给了布琼尼有一个很有趣的评价,叫做“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

布琼尼被斯大林看重,以及被斯大林最后搁置处理,都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华,而是别的原因。

提拔他,是因为他和他手底下的军官团,在对图哈切夫斯基的态度上,与斯大林是一直的。他们当初也是最支持斯大林处决图哈切夫斯基的一批军官团。

至于布琼尼原本时空中的失败,就在于他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不过这一世,布琼尼同样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包围基辅,围歼乌克兰的数十万苏军。但是,他却没有如同原本时空中那样,正义直言了。

因为,朱可夫赶在他的前面说了实话,并且做出了后撤决定。

然而,朱可夫的结局令人心寒。这名唯一说真话,办实事,凭良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