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沃夫至奥萨德间的德涅斯特河设防,在缩短防线的同时,利用好不亚于边境那些防御工事的德涅斯特河天险。
有一手!
如果说,这些天来,曼斯坦因与那位苏联指挥官的交手在哪里的话,应该就是曼斯坦因指挥调遣罗马尼亚的部队,去刺探堵截苏联的后卫部队了。
曼斯坦因不愿意用精锐的德国部队去冒险深入,而苏军指挥官也无意吃下挑衅的罗马尼亚部队。于是,围绕着德涅斯特河前的这段距离,双方调兵遣将,进行了来来回回的数十次小规模交锋。
这些小打小闹的作战,在曼斯坦因眼里,都是接下来乌克兰合围战的前菜。
根据他的估算和推演,虽然南方集团军群现如今的兵力十分强大,但其中包含了大量步兵,包括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提供的兵力,基本都是些步兵师。而咬着牙一口气拿出近80万军队的罗马尼亚,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装甲师而已,另外就是还有3个配备了摩托化部队的罗马尼亚骑兵师。
这样的机动兵力,显然是不够的,加上南方集团军群的机动部队也不够。不过,也差不了多少。只要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愿意将他们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机动部队暂时转属南方集团军及向南推进,在基辅以东与南方集团军进攻部队会合。
按照曼斯坦因之前进行的大量军旗推演,乌克兰合围战,基本就该成功了。
他之前在波兰战役中,就以参谋长的身份向龙德施泰德建议过一次极其成功的围歼战。而这一次,曼斯坦因以全德国最大的一个集团军的司令身份,向龙德施泰德提出了一个胃口更大的合围战构想。
不出意外的话,乌克兰合围战,应该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了。对此,曼斯坦因很有信心。
不过,那个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新指挥官,让曼斯坦因感到了一丝压力。
或许,那名指挥官会成为这场乌克兰会战的一大阻力,曼斯坦因有些担忧。
然而,这份担忧,今天算是消失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曼斯坦因可以肯定,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又换人了!
对方的指挥,不再像之前那么密不透风。
从昨天开始,苏军后卫部队的相互调度协同就明显的开始严重下滑了。
如果说,昨天罗马尼亚军队吃掉了大约一千五百名苏军还算碰巧的话。那今天,本事协调水平也不高,战术执行力较弱的罗马尼亚军队分两次拿下了近四千苏军,这就决定不是巧合了。
歼灭与俘虏共计五千五百名苏军,罗马尼亚军队能在两天间打出此等战绩,不得不说,苏军的指挥层功力严重下滑。
整个乌克兰,同盟国军队面对的,是一个大编制的西南方面军,下辖4个集团军,以及一个下辖2个集团军的苏联南方集团军。
也就是说,苏军部署在这里的兵力,一共也就6个集团军。
按照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龙德施泰德元帅的判断,一旦曼斯坦因之前提出的合围战完成,至少苏联西南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将交代这这里。而苏军南方集团军的2个集团军,也会有部分兵力难逃合围。
剩下的,就是突围走的苏联南方集团军部分兵力,或许会向南逃入克里木半岛。不过那也没关系,不过是从一个口袋,逃到了另外一个口袋而已。
本来,朱可夫抵达西南方面军,给了提出合围战构想的曼斯坦因一份压力。但随着朱可夫被判罪调离,以曼斯坦因的战场嗅觉,明显感觉到了朱可夫这位名将的离开。
而新上任的铁木辛哥,在掌握西南方面军具体情况,适应指挥这支部队前,曼斯坦因又得以调动不是那么精锐的罗马尼亚,扫除大量苏军兵力,为接下来由德军为主力的合围战,进一步打好基础,削弱防守方苏军的兵力。
正文 745突袭
沉闷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躁动和不安感,不远处缓缓几辆货车朝军队行驶了过来。这些货车到达目的地后,为首的一辆货车上,下来一个带着长官军帽的粗壮男人,连长洛亚认识他,这个人叫做莫德利,是后勤部队的一名上尉,洛亚明白他的到来意味着什么,这些天大家一直期待他的出现。
莫德利上尉从洛亚身边走过,微微一笑,对身后的几名道货车司机道:“立即把额外的配给品分发给这里的每部车辆。”
莫德利放下他那辆货车的尾挡板,打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烈酒、香烟和巧克力。
“每人30根香烟,每四个人分享一瓶白兰地。”莫德利慷慨的分配道。
“万岁!”士兵们听后立刻发出了雷动的欢呼声。
酒类和香烟一向是部队的传统需求。烟酒的慰藉能让人精神放松暂时忘记现实的不安与恐惧,对于要和死神打交道的士兵来说简直是解药一般的存在。
莫德利眼神示意洛亚走到一旁,而洛亚见状,也丝毫不敢马虎地跟随着莫德利来到一旁。
“安排下去,从你们连分两个排去负责营地的拆迁转移工作,回头告诉你们团长,让主力营和炮兵营整装待命,随时听从命令。我们要突击苏军驻防的桥梁了!”
洛亚听完立刻敬礼答道:“是!”
接着小跑着离开去传达指令去了。
莫德利之所以没有直接找洛亚他们团长,而是先来到洛亚的营地,让洛亚帮忙传话,这里面是有内幕的。
洛亚所在的135步兵团,团长前些天不幸阵亡了。一同阵亡的,还有135团的副团长。而接手团长工作的临时代理团长,是一位水平不算太高的菲利克斯中校。
水平与职务不符的将领,并不是苏联的独有情况。虽然苏军因为大清洗的原因,这些现象更普遍,但德国军队中,也存在少数这类情况。
比如菲利克斯,虽然在军事素养上简直接近一塌糊涂,但是由于他早在十万国防军第一轮扩军中就加入国防军,后来又碰巧参加了在莱茵兰,奥地利,波兰,法国等地区的军事行动,也算是经验丰富,所以一路勉强混到了中校军衔。
在战争期间,花十多年从列兵升任中校,这个速度实在不算是快,尤其是在这名军官参加了大量关键战役的前提下。
要不是因为一次接一次的突发军事行动屡屡打断,菲利克斯本来是早就该进军校进修的。而由于一连串的意外,竟然导致菲利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