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0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让看上去心情很差的戴高乐继续说下去。

“不是,戈特当然不是为了我们好!”戴高乐挥舞着手臂,大声吼道:“戈特是要向德国人卖好邀功,他是要替他的德国新主子劝降我们!”

上校听到这里后,撇了撇嘴,内心诽谤起戴高乐,戈特是不是像你想的这么阴暗,这暂且不说。就算事实如此,那从结果上讲,戈特现在也是在为我们争取更好的结局,又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上校不会把这些话说出来。否则的话,他还真不知道戴高乐会不会继续以他那小人之心,度自己之腹,给自己安上一个什么罪名或不良企图的名号,把自己抓起来收拾。

不过,对于戴高乐污蔑戈特的人品这事,上校是真的很不屑。

别人戈特在自由法国迁都马恩岛这事上,帮的忙不知道比他上一任那位丘吉尔首相要大多少。

戈特安排英国的运输船队转移了自由法国的人员与部队,腾出英国的领土,给自由法国做复国的基石,把一个独立完整的马恩岛,借个了自由法国政府使用。

这样的人情,难道还不值得感恩吗!

再说了,戈特的人品是有目共睹的。在这场战争中,或许很多人滥骂丘吉尔这些政客短视,或许很多人指责英国的军人无能。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戈特的不是。

诚然,戈特在军事素养上,完全不能与德国那些名将相抗衡,他指挥的作战,也表现平平。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戈特在尽力!

或许,英国军队的水土,就不适合诞生名将。要不然,堂堂大英,为什么找不出一个能打的将军来。

在英国军届,有这么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如果隆美尔在英国军队服役,估计他到开战时也最多只是一个下士。”

换言之,英国军届对自身指挥层的能力不足,也是有所认识的。

而戈特在英国将领中,就有些类似于矮个子中充高个子,以及比很多同僚做的都好了。

对于戈特,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只可惜,戴高乐不这么想,或者说,他不愿意这么想:“告诉戈特,我才不会和他一样选择投降!我会抵抗下去,以法国的名义,以轴心国集团的名义!”

正文 693憋屈的朱可夫

“不许松懈!伟大的苏联红军战士不会因为敌人的顽强就停滞不前!战斗要继续进行下去,让那些资本主义的废物们知道我们信仰坚定的战士们,是一定能赢得最后胜利的!”

就在朱可夫把暂缓攻势的请示送到莫斯科后,斯大林很快就发了他的指示电报。

拿着这封电报,朱可夫脸色难看的愣了好半天。

他知道,斯大林爱斗争的老毛病又犯了。坚信意志力与信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斯大林,非常顽固的拒绝了朱可夫修整军队后再重新组织进攻的建议,并且反其道而行之的下达了更进一步猛攻的命令。

虽然知道斯大林是在瞎指挥,可是朱可夫却没办法开口反驳。

说真的,他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前线部队战况非常不理想,战局僵持不下,战损比严重失衡的种种不利因素。

表面上看上去,苏德战役就是平淡如水的一场进攻与防御,苏军大举进攻,德军全线坚守,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别的特色可言。

苏军就这么一直在进攻,德军也一直坚定不移的防御。双方都在打仗,但是手段都没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无非就是打呆仗,打阵地战,壕堑战。

欧洲的最后两大巨人开战近一个月,除了最初在德国南方行省的局部推进外,苏军竟然没有再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非得没有进展,反而还损失惨重。要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朱可夫倒也认了。可事实,他面对的情况是,杀敌一千,自损八千!

即便早就对进攻有准备的德军,对进攻敌人完备的工事群,有付出巨大损失的心理准备。而且,朱可夫自认,也不是一个心疼损失的将领。

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这是朱可夫最为坚信的战争准则。

可仗打到今天的这个份上,继续进攻,简直就是为了牺牲而牺牲。士兵们的战斗,简直毫无意义,甚至是在加速自身的灭亡!

不错,这一仗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特色。非要描述的话,就是德军利用预先精心设置好的防线,在高效持续的屠杀送上来找死的苏联官兵。

比起,当初与芬兰人打仗的时候,苏军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战斗力更强,武器跟先进,训练和战斗经验更丰富,而且早有预谋的强大敌人。

尤其是随着莱因哈特前几日宣布展开全面反击后,北面的苏芬军队与德国军队,已经联手反击,一口气突击到维堡地区。

南部,德国的国防军与党卫军联手不说,还有不下40个师的罗马尼亚大军一道,差一点把朱可夫手里最精锐的2个集体军给吃了下去。要不是朱可夫及时把预备队投入南线稳定战局,说不定南线如今已经崩盘了!

为了稳定局面,朱可夫几乎把大部分的预备队师都南调了。这也就间接导致,中线的苏军如今已经没有多少援兵可以指望了。

北线和南线都出现了极大的危机,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度警惕的事。可是,斯大林却还认为,在苏德双方兵力部署最多的中线,苏军还维持着有规律的攻势,这就是说明苏军至少在最关键的中线作战中占有优势,应该继续扩大这份优势,加紧进攻。

可实际上,说到中线的战况,这恰恰才是最让朱可夫肉痛的!

斯大林只知道,中线苏军一直在维持他的命令,保持稳定的进攻频率。可是他不明白,这些进攻,基本上就与送人头无异!哪怕继续持续下去,也只是徒增无谓的伤亡罢了。

“总书记让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中部的攻势,可要是我们真的这么做,那就等于是在减轻德军日后中线反击时的压力,让他们更多的利用防御阵地杀伤我军士兵。”指挥部内,朱可夫头疼的叹息道。

朱可夫站在身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听完后,也是感慨万分:“是啊,你提出的火星行动没有任何问题,大雷雨计划的战略,我们也是一致认同。只是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实在不如意,很多中高级军官的军事素养,甚至还不比德军的一个低级军官。”

叹了口气,伏罗希洛夫有些自嘲般的笑道:“谁能想到,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最值得称道的后勤,还是靠德国人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