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一支有力部队,大英帝国,估计现在已经宣布亡国了吧。
伦敦保卫战,在最后一刻,还是被戈特选择了放弃。不是他不想打,而是把泰晤士北岸的半个伦敦地区也变成一片废墟,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仗都打成这个样子,最热衷于战争的丘吉尔也已经处于半疯癫状态了。整个英国上下,估计还希望继续战争的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我去走走,你们不必跟上来。”戈特在与执勤的那队士兵道别后,独自一人走上了贝尔法斯特的接道。
与他前几日熟悉的伦敦街景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太祥和了。
虽然知道战争来临,但接道上还是有不少的行人平民们,在继续努力维持着自己的正常生活。
或许得益于同盟国的飞机,一次都没有轰炸战略意义相对较小的爱尔兰岛。这里的民众们,至少还能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稍微过的像个正常人一样。
他们是处在战争中,但是,他们至少还没有被战火波及。物价确实已经贵得离谱,但是,至少每个人的亲朋好友都还活着,每天早晨起床后,不用去想到底哪位熟悉的人又离开了。
而且,他们也不用像伦敦那些民众一样,整天挤在狭窄拥挤的防空洞里,在又丑又湿的阴暗环境下度日。这里的人,还有自己的一个家,有自己平常住的房子可以睡觉,可以安身,可以每天早上,在自己熟悉的床上新来。
“多美的城市啊......”这个本来只是寻常城市的地方,让刚刚从战火中脱离的戈特,竟心驰神往!
昨天夜里,戈特对着自己办公室里的英国地图,看了整整一晚上。那条阻隔他们与敌人的爱尔兰海,在地图上看起来,竟然是那么的短,那么的近。
比起在伦敦作战的时候,现在的爱尔兰岛上,戈特已经重新编组起了由正规军与国民自卫军混编,也是由大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岛征募军混编的,勉勉强强可以打一轮防御战的27万部队。
另外,他们还得到了美国人紧急运到爱尔兰岛上的30辆M2轻型坦克。
对于美国人来说,M2轻型坦克在他们自己的军队里,已经组建退出作战序列,被用于做训练坦克。之所以选择把这种坦克运来给英国人抗德,其实也是美国人实在承受不住大西洋运输线上的损失了。
邓尼兹的潜艇,已经击沉了至少共计载有300辆美国坦克的美国运输船支了。毫不夸张的说,德国潜艇部队,硬生生的打掉了一个美国援建的英军装甲师!
于是,美国人也相当肉疼的开始盘算自己的得失了。反正都是卖坦克给英国人,而且英国人也肯定是来者不拒都会选择买下(反正可以预支,就相当于先欠钱拿货)。
那么,运过去好的坦克,然后被击沉百分之九十,倒不如运过去一大堆次品。
换句话说,美国人送一批他们自己都不用的落后坦克给英国炮灰们,就算损失了也不会心疼。
虽然美国人不心疼,可戈特肉疼啊!
死的都是英国人,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与军人,那都是英国的骨血啊!
就这们全部但炮灰无意义的消耗在了这里,等到战争真的胜利,那也只是美国人或者德国人的最终胜利。留给英国的,不过是一片被战火焚烧后,百孔千疮的废墟罢了。
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
更何况,他们即便继续抵抗,也不一定能等到胜利!
“战争早该结束了。”戈特又望了一眼这座还没有落下炮弹,没有被鲜血染红的城市,许久之后,叹息了一声开口自言自语道:“这该死的战争,真的早就该结束了!”
正文 690三个英国政府
没错,戈特宣布投降了。
就在美国还打算怂恿爱尔兰与英国联手防御爱尔兰岛,还在用大把大把虚无缥缈的资金与武器援助“好心”帮英国争取爱尔兰盟友的时候,作为大英帝国的现任临时首相,英国公爵,英军总司令,戈特宣布了对同盟国投降的消息。
可惜,戈特的投降宣言,还悲催的完了十分钟。
就在十分钟前,在苏格兰北部山区,也就是大不列颠岛上未被同盟国占领的英国地区,身处那里的张伯伦成立了一个新的英国政府,这个政府类似于法国维希政府成立之初的性质,都是希望代表英国政府投降德国,让后争取加入同盟国的大家庭。
虽然说张伯伦这个政府显得非常尴尬,而且很有卖国嫌疑,不过对于绝大部分英国本土,已经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民众来说,这个政府,反倒是值得他们支持和拥护的。毕竟是要英国的名字还在,英国政府还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停战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当然,他们总共也就两个选项。张伯伦一开始就选的和平路线,结果被赶下了台。那时候选战争路线上台的丘吉尔,现在却脑子开始不清晰,而且明显不值得支持了。
于是张伯伦的重新上台,似乎还显得有些顺理成章的味道。
这还不算完,眼看着张伯伦宣布成立新政府,留在德国的莫斯利坐不住了。
这位一开始就拿定主意要抱上德国金大腿,成立一个自己的英国政府的男人,几乎是以最短的时间提交了报告,然后紧急取得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同意,接着马上宣布成立“新英国政府”。
这个英国政府,与张伯伦的英国政府又不一样了。
张伯伦的政府,意在大量启用原先自己绥靖派系的老成员,再留用一部分之前投奔丘吉尔派系的政府官员,本质上来说,也算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主要由之前的英国官员来充当主心骨。
而莫斯利的政府就不一样了,他是打算以自己的亲信为主,在德国人的安排下回到英国后,召集之前他在英国的极右分子党羽做核心,搞一个类似于德国人这种新式的政府。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为民间成员的极右分子外,莫斯利也会用一部分自己之前认识的政府成员。他毕竟也是英国的前劳工部长,多多少少还是在政府里面有一点人脉。
至于莫斯利这点人脉,和张伯伦与丘吉尔这种首相级的人脉相比,就完全不够看了。
不过,莫斯利也有自己的优势,或者说底牌。
那就是西班牙的领袖弗朗哥为了讨好莱因哈特,把英国的上一任国王乔治五世给软禁,然后送来了柏林。
乔治五世,也就是温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