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4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京显得更加窘迫,他提高音量,憋红了脸争辩道:“不,不对,他们不是吃白饭,他们只是想混口饭吃。我保证,只要合作社安排工作,他们都能认真完成。”

“我的朋友,给他们一条活路吧,当我求你了.......救救我的同胞吧!”瓦里安带着哭腔,开始了第7次求人。

实际上,一连求艾哈德7次,而且每次对方刚刚答应,瓦连京过不了多久就又来求艾哈德,这并不是说瓦连京是个得寸进尺,厚颜无耻的人。

相反,瓦连京要面子,而且很爱面子。如果不是生活在乌克兰,如果不是身边的同胞一个个骨瘦嶙峋,他是绝对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跑来求艾哈德这位德国人。

自从7年前斯大林示意颁布了一项法令,从根本上禁止乌克兰农民把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开始,乌克兰这片产粮宝地,就开始了反常的饥荒危机。

在禁止农民占有收获的粮食后,斯大林又指示颁布了另外一项秘密命令,把全乌克兰的农具、牲畜、种子等全部生产资料都收归公有,并且禁止把任何粮食和制成品运入乌克兰农村,在全乌克兰禁止商品和农产品的异地买卖。此外还向乌克兰农村派出了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

于是在乌克兰这片粮食高产的土地上,粮食却变得只能出,不能进。

与此同时,斯大林还禁止乌克兰灾民向外流动,把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全面中断,宣布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以叛国罪被逮捕。

这样一来,乌克兰的人名想跑都没得跑,只能留下来为苏联做永久性苦力,向苏联各地输出粮食,但自身却无粮可用。

说来也可笑,一个粮食产量本来高达2000多万吨的风水宝地上,居然接二连三的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最恐怖的是,即便明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可还是得留下来继续当苦力,一边挨饿,一边为国家种粮食......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乌克兰陷入饥荒危机时,德国人与苏联政府联合开办的合作社来了。

作为政府特批项目,所有加入铁道修建合作社的农民,都可以免除农务工作,不必交付粮食。而另一方面,德国人似乎都富得流油,他们一来就给合作社里的每一个人都发工钱,发粮食,偶尔还发放生活用品。

这些,都是德国制造的。

在德国,这些东西并不见得有多稀奇。可到了乌克兰,一罐飞鱼牌午餐肉罐头,居然就能让无数人垂涎三尺,羡慕不已。

一边是为苏联做事的乌克兰农民,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面临被饥饿致死的恐惧。另一边,为德国人打工的合作社里,却有黑麦面包有果酱,甚至偶尔还发午餐肉罐头。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关系,谁不想从集体农庄调动进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

傻子才不想!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恶性循环

望着满脸通红,面色窘迫的瓦连京,艾哈德装作很为难的说道:“既然你把我当朋友,正好我也愿意交你这么个品德正直的朋友,这次,我就勉强再答应你一次。”

听到艾哈德开口的那一瞬间,瓦连京猛地抬起头来,眼睛有些湿润了望着这位新交的德国朋友。

说实话,如果艾哈德不同意,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等待自己找生路了这第7批灾民同胞。

“名额不多,我这次顶多再想办法给你争取五百人的名额。”艾哈德用手拖着下巴,显得在认真权衡道:“食物储备,库存里面还有一些。我等会再给国内打一份报告,让他们以后继续增大运到合作社的各项物资,养活这多出来的一批工人。”

什么是大义凛然,什么是无私奉献?眼前这位来自德国的负责人,几乎完美诠释了圣人的标准。

瓦连京还听说,不止基辅这一家合作社是如此情况。在乌克兰人受苦挨饿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分部在乌克兰的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都接纳了大批编制外的乌克兰灾民,为他们提供救命用的果腹食物。

没有挨过饿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在一个饥肠辘辘的灾民面前,一个黑面包,一杯饮用水,会有多么的神圣。

这些来自德国的负责人们,似乎全都是慈悲为怀的圣人。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让成千上万的乌克兰农民,摆脱了繁重的粮食征收,从集体农庄调入铁道修建合作社,从此过上了可以保证温饱的日子。

虽然德国负责人们,拿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是,每一个受过恩惠的乌克兰人民都会记得,到底是谁,在他们即将饿死的时候,递给他们一块黑面包,给了他们可以看见未来希望的活路!

德国人的黑面包,就是他们眼里最美味,也是最神圣的食物!

“艾哈德先生,”此刻的瓦连京,目光如炬,吞了吞唾沫,郑重其事的站直了身体,一字一顿道:“今天,您和您的国家,你们为乌克兰人民所做的一切,我们都会铭记在心中。可惜,我能做的,只是代表我的同胞们,向你致以最真诚最朴实的尊敬和爱戴。德意志,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很荣幸,能够结识您这样的朋友。”

瓦连京现在的这番感动,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与在广场升起仪式里,高呼斯大林万岁时不一样,这个时候的瓦连京,眼神中非常坚定。他那厚实的布衣之下,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有些单薄的身板,第一次挺的如此比直似松,铮铮有力。

毫不夸张的说,光是基辅这一个城市的合作社,就至少养活了编制内外,超过2万名的乌克兰人。而整个乌克兰境内大大小小分部在各个城市内的十余个苏德铁道修建合作社,几乎可以说让数十万乌克兰人在苏联政府的高压统治下,拥有了吃完今天,明天还有的吃,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相对幸福生活”。

“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你们过的实在是太苦了,任何一位还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坐视不管的。”艾哈德大义凛然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瓦连京身旁,拍着对方的肩膀道:“请相信我,迟早有一天,你们会遇见一劳永逸,能够彻底摆脱现状的机会。只要抓住机会,乌克兰会比现在富足一百倍!”

“我们真的能变得富裕起来吗?”虽然瓦连京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在问道,但他的双眼里,却是充满了期待的。

“一定能的,而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