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迅速的立正敬礼,然后转身离开。
望着参谋走出指挥部,跑去传达自己的命令后,希瑞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重新走回铺开在桌上的地形图旁边,继续研究起了这一片低矮丘陵的地形。
按照这一代的地理分布来看,英国人剩下能够用来打阻击战的区域已经不多,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0个阻击点。而这其中的有效阻击点,只有7个!
从之前攻克的几个狙击点来说,希瑞克承认,布置防御的英军将领的确有点水平。他没有把自己并不充裕的部队分散铺为一条直线,用连绵的线阵地抵挡德军,而是选择了一一个山头为中心,向外拓展部署上一个接一个的点阵地。
如果那名英国将领选择的是前者,也就是采用线阵地,希瑞克自信可以在任意一点打成突破,然后全面击垮这群战斗意志薄弱的英国残兵。
可是,如今的情况是,英国兵们被一团一团的分散丢在了多个村庄,树林间。虽然希瑞克能够打下其中的任意一个阵地,但却要为每一个阵地都付出一把时间。
这个阵地上的英军被打投降了,下个阵地上的英军还得再收拾一顿才会投降。等收拾完下一个阵地上的英军被收拾完,下下个阵地又得派人再去打一遍。
还好这些英国人早就在之前的战役中被打怕了,没有人还能抱着勇气死守阵地,导致德军这些狙击点打起来还是较为轻松,几乎是一击则胜。
而且,这些烦人的狙击点也马上就要被扒光了。根据希瑞克得到的消息,第19装甲军的先头部队今天晚上就该到达这一带。届时,正好第13摩步师也该结束所有的突破战,向装甲部队移交一条清理干净的前进道路。
“席勒,师部还剩多少预备队可以调派。”希瑞克突然想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副官席勒少将问道。
听到希瑞克发问,席勒立刻上去一步回答道:“师部剩下的作战部队中,除了警卫连外,就只有师供应处的一个新兵营。至于摩托化宪兵连,摩托化军需连,以及摩托化维修连等非作战部队,都还保留完整。”
听完副官的话,希瑞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右手伸出两根手指道:“这样的话,我有两个想法,你帮我看看是否合适。”
希瑞克先是用左手扳回一跟手指,同时对副官说道:“第一,把警卫连送上前沿作战。毕竟警卫连还一直没有投入战斗,精力充沛,此时用来作战正好。”
席勒少将惊讶的看着希瑞克:“师长,把警卫连调上去作战,师部的警卫工作该怎么办?”
“师部根本不需要警卫部队。”希瑞克笃定的一摆手,自信满满道:“现在是我们在冲击英国人的防线,他们维持防御都已经精疲力竭,更别提找到我们的师部并发起反击了。”
“况且,”希瑞克说着,把第二根手指也扳了回来:“我们不是还有师供应处,师军需处的各个后勤部队吗。我第二点打算就是让宪兵连带头,把警卫工作交给后勤部队接替。这样,即便调走警卫连,师部也不必担心警卫事宜。”
正文 第三百六十章 一起拿去
“什么?!要我们即刻发起对前面那片小树林的进攻!”希瑞克手下德军第13摩步师第222团的团长一脸无奈道。
他的部队刚刚攻下了一个小村落,俘虏了那里的400多名英国士兵。而就当团长刚打算让部队就地修整,吃上一顿美美的午饭时,师部的严令便传来了。
“长官,下面的部队都已经吃不消了。别的营我不知道,但是我们营今天接连辗转参与3次村落争夺战,已经是疲惫不堪,急需修整。”说话的是222团下属主力营的营长,库恩上尉。
库恩的营,是222团战斗力最高的一个营,也是这个团的主力营。平日里,他们的训练是全团最刻苦的,体能成绩也是全团最高的。按说,高强度的作战里,他们的表现也就是全团最好的。
现在,连库恩指挥的这个营都开始叫苦,那就说明下级部队确实是疲惫到极点,士兵的剩余体能已经到了零界点。
“让部队现用压缩的方便食物应付一下吧,”团长也是不由己的摆了摆手:“师部的命令是,让我们尽快排出部队前往目标树林,并占领那里。而师部给这个\'尽快\'定下的期限,是一个小时后出发。”
一个小时后出发?!
部队刚刚结束高强度的战斗,一个小时时间完全不够士兵们休息。库恩想不明白,师部为什么要干涉前沿部队的具体指挥,而且还要干涉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德国每一个指挥官在军校里学到的第一个要领,就是各级指挥官应尽量少下达内容具体、约束力强的命令,多下达目标明确、内容简洁的指示,至于如何达成目标及具体执行程序可由下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置,以便给下级较大的自由。
这是德国军队历来拥有的独特传统,由著名的沙恩霍尔思特和克劳塞维茨等德国历史名将最早构建出。德军中每一位军官都相信,该指挥法方式能够给下级充分的自由,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达成战役目标。
在后世,这种指挥方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任务式指挥法”。顾名思义,就是只下达任务,让下级部队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任务。
有一种说法,就是二战中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之所以失败,有一大原因就与希特勒本人对于前线指挥官不适当的过度干预有着直接关系。
当那场战役进行到关键环节时,德军前线指挥官曼施坦因手里有以第17装甲师和诺曼人党卫队师为主力的强大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而苏军南部防线已经开始动摇。同时一线德军虽然历经激战,但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并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
但是,就在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时,希特勒却对他的指挥进行了很不合适的干预。由于对战局形势判断错误,希特勒决定放弃库尔斯克,将本来能决定战役胜负的预备队提前调离到了西线,而把库尔斯克战役最初的全部构想和曼施坦因利用近乎完美的战术苦战的成果完全地丢弃。
除了对于战略与战役指挥经常进行错误的干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