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1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成为英国武装部队的一部分。

明目张胆的挖墙脚!

把法国用来保卫祖国的军队,挖到英国当做英国的国防力量。对于法国来说,这已经无异于是在受到背叛!对于绝境中的三国联军,更是雪上加霜!

可是,这是对英国有益的。联盟中的任何国家,在危机关头思考退路,都是合情合理的,至少,从他们本国的角度来看合理!

战争中,没有那么多大义凛然。联盟中,本国利益永远是高于盟友利益的存在。

一切,都将会受到战争的考验,包括自私,贪婪,愚蠢,刻薄,懦弱,还有恶毒。

策划了这一切的丘吉尔很清楚,既然法国盟友已经在战争考验中失去了往日世界第一陆军的光辉与势力,那作为盟友的英国,也就有借口抛弃这个失去利用价值的盟国。

如果落井下石可以让大英帝国的处境更好,那么这就将成为再平常不过的理所当然。

这些落井下石的部分,是英国军部对联军指挥部隐瞒的部分,但也是整个英国战时内阁高层都默认已知的部分。

在丘吉尔的带领下,这些英国的领导者们已经认识到,法国战场,已经不会是他们以前设想的,能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的地方,更不是能够让第三帝国陨落的地方。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还剩至少15万兵力的英国远征军精锐部队,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日不落帝国,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样不可战胜了。这个看上去有如庞然大物一般的超级大国,早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为什么英国要拼了命的挑动其他国家对立,不厌其烦的玩弄它那套欧陆均势政策。又为什么在如此重要的一场欧洲终极大决战中,堂堂大英帝国却只能拿出一支区区2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依靠法国和比利时的力量与德军作战?

原因很简单——英国,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没有带给大英帝国想象中的振兴与繁荣。经济方面,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国际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纽约,“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

尤其是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商船在德国潜艇部队打击下损失惨重,使得其航运业遭遇重创,导致英国贸易量的下降。更加严重的是,英国之前的经济命脉,也就是殖民地,在二战前夕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失控现象。

挪威一败,已经给了这个不断衰败的帝国当头一棒,并直接促成了前任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引咎辞职。如果远征军又在法国大陆上再一次上演挪威战场那样的惨败.......这个所谓超级大国,必将在士气上率先陷入崩溃!

想到这里,丘吉尔更加确信自己所作所为的必要性。坐在办公室内,这位大英帝国的新一任胖子首相,用肉乎乎的右手一把抓起了桌角的电话,下达了一份为背叛行为做掩护的命令:“通知甘末林,英国皇家空军将会为他们再提供一批新的部队前去支援。这批空军部队将用于《发电机计划》,也请他们的陆军也务必拿出更大的干劲来。对!一切都是为了联盟!”

正文 第三百五十二章 二战版闪光弹

弗兰克中尉不知道,在萨尔茨这个大型村庄,与他交手的比利时部队,已经是最后还在打仗的比利时军队了。至于其他的比利时部队,都已经早早的与德军脱离了接触。

其实,弗兰克的军衔在柏林军事学院同期毕业生中是最低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弗兰克对传统的大兵团作战并不感兴趣,他的兴趣在于研究特种作战!

这是一门新兴的军事学科,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尚不被各参战方所重视,到了本世纪30年代,各军事强国的军事学院里都正在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些对特种作战感兴趣的军人。

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在承认伟人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决不忽视小人物创造历史的可能性。比如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在塞拉热窝被一个塞尔维亚小人物干掉,就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能说小人物创造不了历史吗?既然当天平处于均衡状态时,一只蚂蚁的重量都可以导致天平的倾斜,那么在战略的天平上,一支受过特种训练、装备精良、作战素质极高的小部队在关键时刻的突袭,也肯定能使战略的天平发生倾斜!

难怪弗兰克无法像他的同学们一样晋升将官,他研究的课题太偏了。

但他从来不后悔,世界大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舞台,英国特种部队已经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初具雏形了,甚至亚洲中国的同行们(有机会清扬就给中国第一位特种兵写个番外)也已经在大显身手了,德国部队的特种作战史岂能是空白呢?

欧洲战场上,德国的单兵武器已经开始变得以自动火器为主,重武器的火力更是在缴获了大量的波兰大炮后进一步提升。(德军自制的火炮,大多数是追求机动性强的自行火炮,削减了口径上的性能。而波兰军队的部分火炮,特别是从法国购买的大口径火炮则为德军稍微弥补了部分短板)

如果说一支常规军队的强大主要应体现在火力的强大,那特种作战的就是依靠着火力的强大和队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单兵作战的能力以及技巧取胜的。

说到火力压制,弗兰克永远也忘不了自己1939年在远东军事观察团所见证的一场战役,诺门坎战役!

那是一场以钢铁、大工业生产和意志、血肉之躯的较量。

根据后来得到的资料看来,当时的苏军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朱可夫将军集中了四个坦克旅,三百架飞机和二百五十门大炮,让一向骄横的日本陆军算是体会到什么叫现代化战争。

在苏联阵营中的弗兰克,亲眼见证了当时那种天上机群呼啸,地上大炮怒吼,大口径炮弹把日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的场面。这种火力打击的密集度是日本军人前所未见的,也是当时的弗兰克未曾见过的。

那一战,弗兰克见证了在无遮无拦的大戈壁深处,在十几公里的宽正面上,飞扬的尘土席卷大地,上千辆苏联坦克铺天盖地而来,坦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