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1 / 1)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清扬飞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面吗?”

“没错。”对于这位脑子不太灵光,但记性很好,长期替自己掌握大量文件信息记录工作的亲信,斯大林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多亏了德国人为我们打造的坚实公路,国内很多地区之间的物资运输效率都提高了不少。那套一路连接到柏林的欧洲高标准铁路网,更是为我们简化了和德国之间的交易路程,而且还带动了国内各大区域的运输力。”

看出了斯大林对苏德合作的态度,华烈夫斯基很贴心的发挥记忆优势,及时的向总书记斯大林汇报道:“总书记,您刚刚提到的公路修建工程,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和德国政府约定路程的百分之九十五。铁路方面进展略微落后,但也达到了计划中百分之七十七的进度。”

“很好,这些数据证实我要提到的关键点。”斯大林十分满意的拍了拍华烈夫斯基的肩膀,以示鼓励。

在华烈夫斯基诚惶诚恐的尊敬目光中,斯大林抽了口烟斗,吐着烟圈缓缓道:“这么多年了。我们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都没能完成全部计划中的工程量。要是和德国政府闹翻了,导致德国专家的撤走,那我们的修路计划岂不是还要再拖更久。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可等不起了。”

“好的,我们明白总书记的意思了。”华烈夫斯基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保证道:“我绝对不会得罪德国领导人的。”

“那就好。”斯大林又吸了一口烟斗内的气体,心情愉悦的吞云吐雾道:“你也别太担心,以那位德国元首对我的态度来看,德国政府也不会为难苏联代表的。”

听完斯大林让自己安心的话,华烈夫斯基表明上一副点头称是的表情,内心却暗自叹息。

要说这个德国元首也是有够能拍马屁的。苏德合作建造项目中那三艘战列舰的初始名字,他倒直接替苏联海军建议好了。两艘吨位较少的分别以苏联这边的伟人“彼得大帝”“列林导师”为名。最大的一艘居然就顺理成章的被建议成“斯大林领袖号”了。

这下倒好,那个叫做莱因哈特的德国元首替斯大林干了一件想干又不好意思干的事。于是当初权力还不怎么大的斯大林就借此接受了德国方面的建议,采纳的这份命名。

而后,在斯大林集权的过程中。莱因哈特更是不断托德国代表前来道贺。每年斯大林过生的时候,德国代表都会送来一大堆庆贺的礼物,包括“刻有斯大林领袖万岁的双语金杖”“祝贺苏联斯大林总书记千秋无期的九百九十九封双语祝贺信件”“一百支德国名家雕刻的精美烟斗。”........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华烈夫斯基简直无法相信,德国还有如此通晓送礼之道,擅长投其所好的前辈级人物。要是苏联那些将军们能学会这位德国元首百分之一的马屁学,也不会被总书记如此厌恶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谁敢不鼓掌?

1937年8月11日,在斯大林通过“莫斯科审判”处决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政界高官后,苏联剩下的老元勋们,就只有一帮军界大头还有动摇斯大林地位的可能性了。

8月30日,急于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利地位的斯大林找来了苏联所有少将以上级别的将领,召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效忠宣誓大会。

参与这场会议的人选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当初把华沙之败推诿成斯大林过失的红军元帅——正值44岁的图哈切夫斯基。

到会的所有将领元帅们,都不出所料的宣誓效忠斯大林。会议结束时,所有人一致赞成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不用说,全体起立,掌声雷动,并从掌声雷动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

就这样,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经久不息。

过了一会儿,将军们的手掌已经拍累了拍麻木了,上了年纪的元帅们更是拍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了,甚至连那些真心崇拜斯大林的军官们也感到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了。

然而,没有一个人敢第一个停下来。别说平日里和斯大林关系平淡的将军们,就连作为斯大林亲信,刚被斯大林亲手提拔几位年轻将领也不敢停下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谁都知道会场里有内务部人民委员站在某个角落,一边鼓掌一边监督着谁第一个住手。

于是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这掌声竟停不下来了。直到第十一分钟,还保持有一定军人硬气性格的图哈切夫斯基实在不想再继续拍下去了,终于停止了鼓掌,并且在停止鼓掌的同时,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于是奇迹发生了,全场的掌声随之戛然而止。

很显然,全场中,大家是多么地盼望能有人第一个停止拍手。而有着极高资历与威望的图哈切夫斯基做了大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干了这件出头鸟的工作。

结果就在当天深夜,一代红军元帅,有着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被捕了。被捕的罪名有很多,却没有一项是说他“不鼓掌”。

当图哈切夫斯基被定罪的时候,他的罪名在一夜之间被“坐实确认”了大大小小数十件:《危害国家稳定罪》,《叛国罪》,《组织反苏军事中心罪》,《间谍罪》,《从事军事建设破坏罪》.........

这么多的罪名,简直把图哈切夫斯基判定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家与叛国者。

为了“保证”这些罪名的真实性,属于斯大林的秘密警察们可谓费劲心思。最后,他们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份德国人手上的日本内部情报,证明了图哈切夫斯基却实和日本政府有着出卖苏联国家利益的勾当。

即便这份情报在一个专业的人士眼中可谓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毕竟这全都是莱因哈特瞎掰的资料)。但作为苏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斯大林却秉着宁愿错杀一千,不可错放一个的原则,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枪决书上,签下了他的名字。

直到100年之后,在后世从德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一份苏联内部领导人对话记录中,人们才对当时斯大林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斯大林亲信的华烈夫斯基问道:“总书记,德国人那里得到的情报看起来有点不对劲啊。”

“那里不对劲?”当时虽然已经集权,但官职还只是作为苏联总书记的斯大林反问道。

“名单上涉嫌叛国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全都是我们军界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