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来的巨型炮弹,威力惊人。
下一秒,这枚炮弹冲天而降,撞在了红场旁边的一栋大楼上,击穿了这栋大楼的天花板还有外墙。
紧接着,凭借着自己那势大力沉的动能,这枚炮弹就撞碎了拦路的这栋大楼,然后一下子砸在了大楼后面的一处空地上。
大概过了一秒钟,爆炸才开始发生,巨大的气浪吹碎了大楼还剩下的半截躯体,瓦砾和碎玻璃横飞四溅,到处飘散。
距离这个爆炸中心上百米远的地方,还有碎石砂砾落下,打在苏军士兵的钢盔上,噼里啪啦的直响。
就好像是下了一场泥土的雨一样,很多人从地面上爬起来,掸落了自己身上的尘土,才有心情观赏那个爆炸的地方。
那里的地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弹坑,就是一个巨大的圆锥形大坑,里面还冒着热气。
“填上它!我们需要瓦砾!行动快一点儿!”一名苏军军官指着那个大坑,对自己的手下人喊道。
他指挥的不是士兵,而是附近穿着平民衣服的老头还有女人。他们弯着腰颤抖着用各种工具把碎石还有瓦砾填到大坑里面去,试图修复这块街道。
远处的莫斯科红场上,克里姆林宫已经倒塌了一半,到处都是黑烟,仿佛是世界末日一样。
随着德军的铁道炮开始加入到轰击莫斯科的序列之中,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物克里姆林宫,就成了重点被关照的对象。
德军几乎每天都要炮击几枚炮弹,所以克里姆林宫的现状非常的糟糕。赫鲁晓夫几乎不敢看那些倒塌的部分,就好像他不敢看战报一样。
“德军又再炮击了!这里不是斯摩棱斯克,这里也不是明斯克!这里是莫斯科!你们怎么能让敌人炮击我们伟大的克里姆林宫?啊?”赫鲁晓夫感受着头顶传来的震动,对自己手下的将军们吼叫道。
反击,把德国人赶出莫斯科的战斗失败了,即便是成功,也无法阻止德军用部署在郊区靠后的列车炮轰击红场这件事情。
“我现在每天只能出去1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安全我只能待在地下室内!”因为极少看见阳光,赫鲁晓夫脸上有些病态的惨白。
他敲打着桌子,大声的呵斥,震动造成的电力不稳,让他头顶上的电灯忽明忽暗。
大部分市区因为德军的轰炸还有无休无止的炮击,已经停电停水了,只有少部分地方还有电力可以使用。
比如说,克里姆林宫地下的防空指挥部,使用的电力就是来自独立的发电机。所以这里依旧有电,储备的燃油也足够发电。
“想办法阻止他们啊!如果任由他们这么打下去,莫斯科就成一片废墟了!”说完这一句之后,赫鲁晓夫就脸色不快的看着面前的科涅夫。
科涅夫也很无奈,他总不能指挥部队反击,将德国人打退到50公里之外去。
如果他能做到这个,那他现在早就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了,还用站在这里听赫鲁晓夫的指手画脚么?
现在的战况已经只剩下死守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所以回答赫鲁晓夫的吼叫的,就只剩下无尽的沉没。
赫鲁晓夫也知道自己除了发泄之外,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所以他只能任由头顶上传来爆炸的震动,颓然的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又一枚炮弹飞过了数十公里的距离,撞在了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建筑物上。这里的建筑物实在太密集了,所以炮弹想要落空都很难。
“轰!”巨大的爆炸在继续,赫鲁晓夫的绝望也在继续……
正文 882暗流涌动
莫洛托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宁静祥和的阳光,放下了手中批改文件的钢笔。
他看了看坐在他面前的男人,开口小声的说道:“德国人不会轻易的撤退的,相信我。”
“早在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我想的是,我们才是侵略者。”莫洛托夫叹息道。
那个时候双方都要为自己争取时间,所以一个苏联和德国互相不敌视的条约,是双方都需要的。
而且苏联有单方面撕毁条约的光荣传统,这光荣传统让苏联还有其前身沙皇俄国,在过去的许多年时间里,都占尽了邻国的便宜。
根据统计,丝毫没有污蔑的成分——苏联是单方面撕毁条约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所以,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那一刹那,苏联高层就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束缚。
“欧洲普遍的说法,是我们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我们自己知道,那只是一个要命的巧合。”坐在莫洛托夫对面的男人开口说道。
他的名字叫做马林科夫,也就是在斯大林死后,继承了斯大林位置的那个男人。
只不过,真实的历史上,这位马林科夫同志,在斯大林死后只干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就被赫鲁晓夫给阴下台了。
但是,虽然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可是他的地位确实是很高的,即便是在赫鲁晓夫把他搞下台之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降级到了一个电厂里做厂长……
马林科夫现在正在车里雅宾斯克主持工作,这位斯大林同志信任的高级官员,现在想的却不是斯大林坚持的事情。
莫洛托夫是一个外交官,他能够想到的解决现在状态的办法,就是通过外交途径来让德国退兵。
在他看来,事情其实很容易解决,只要和德国递交一份新的协议,承认战败并且割让一部分领土给德国,就可以实现暂时的和平。
至于之后还要不要战争,还要不要反击回去,那都是之后大家要考虑的事情了。
反正割让领土对于苏联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了,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列宁同志还在的时候,就同意了割让乌克兰等地区给德国的条件。虽然后来德国放弃了这些领土,可确实苏联政府曾经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提,所以莫洛托夫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应该和德国人媾和的时候了。
可惜的是,斯大林不允许失败,也不打算和德国人讲和。他想要继续战争,一直到苏联胜利为止。
但是,胜利究竟会不会属于苏联,现在谁心里也没有结论。如果胜利属于德国呢?到时候怎么办?
马林科夫也是因为如此,才找上了莫洛托夫的,他也不知道德国会不会赢得战争,所以心里满是担忧。
“我知道我们在准备进攻,可为什么我们的进攻反而失败了?这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