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 章(1 / 1)

上品寒士 贼道三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陈操之稍稍放心,毕竟被狂犬咬到 的不见得都会发病,而且他又及时为小婵救治,应该是没什么大碍了。

他的嫡亲兄长丁立诚这次从益州回来,丁 立诚是 益州犍为郡武阳 县县令,因为交通不便,往返需半年之久,所以有四年多未归故乡 了,这次回来主要是探望妹子丁幼微,并不知从弟丁春秋成婚之事,适逢其会而已,丁立诚与叔父丁异不甚和睦,但这次回来,发现叔父丁异态度大不相同,对他甚是热情,益州路远山遥,武阳更是荒僻小县,丁立诚竟未听说陈操之的事,没想到陈氏已然是士族,丁幼微也重新回到了陈家坞,五日 前丁立诚携妻小到陈家坞看望丁幼微,见丁幼微虽是寡居,但县然 日子过得颇为舒心,这让丁立诚很宽慰,问起宗之和润儿,说是在山阴与其叔父陈操之在一起,近日便会归来一一小婵这次未跟去丁氏别墅,过江时,在对岸渡口迎接的正是丁春秋与全氏女郎的婚礼甚是豪奢,钱唐六大士族俱送厚礼,散骑常侍全礼为爱女置办的嫁妆是良田十顷、婢仆二十人,其余日用器物数不胜数。

婚礼后的次日,顾恺之、张彤云夫妇便告辞回吴郡,已经是腊月二十一,必须在除夕之前赶回吴郡张府,所以不能多耽搁,至于孔汪明年正月初八成婚,顾恺之是不能参加了,到时会派管事前往山阴送上贺礼。

陈操之、丁春秋、徐邈、刘尚值送顾恺之回吴郡,送了一程又一程,丁幼微也坐在张彤云的马车里与张彤云依依惜别,张彤 云记起一事,问丁幼微道:“嫂嫂,陈郎疼明年何时进京?”

丁幼微道:“桓大司马有书信来,要操之明年二备上旬赶至妯孰西府,所以说小郎最晚正月十六要起程。”

张彤云道:“那好,我回去告诉葳蕤,让她二月二十 日左右在吴郡等候陈郎君一道进京。”

丁幼傲惊喜道:“葳蕤明年也要进京吗?”

张彤云道:“是啊,我姑母明年三月 间不是要分娩吗,所以要接蒇蕤入都,原本是让陆锨明年正月末陪葳蕤去的,但不知何故陆锨无暇入建康「我与顾郎出京时,姑母和小陆尚书托我和顾郎明年与葳蕤同道进京,有个照应,这样,陈郎君与葳蕤就可一路同行、能有一段相聚的日子 了口”

丁幼徽甚是高兴,送别 张褡云之后即对陈操之说起此事,陈操之喜出望外,说道:“陆锨本月初就已赴京,当然不会特意回华亭接蒇蕤。

这日钱唐县令冯梦熊宴请徐藻父子和陈氏诸人,冯凌波已有八个月的身孕,正月末就将分娩,徐蒗、徐邈父子会在冯凌波生育后才会离开钱唐,徐邈是荆州武陵郡文学掾,本是清闲之职,而且东晋吏制宽松,所以徐邈告假三个月也不足为奇。

二十二日傍晚,陈氏诸人回到陈家坞,十进坞堡大门,就听得有婴儿的啼哭声,众人起先都是一愣, 阿秀惊喜道:“是青枝,青枝姐姐生 了 !”

胖胖的曾玉环笑容可掬赶上来,说道:“是,青枝生了,托主家洪福,添一 男 ?_,母子平安。”

这来福一家人丁真是旺,来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又生了四个孙子,孙女却没有。

来德走了出来,叫了 一声:“小郎君 一一”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笑得合不拢嘴,憨厚无比。

丁幼微与青枝主仆情重, 闻言甚是欢喜,便去探望青枝母子,然后备礼物相送。

自葛洪去了罗浮山后,陈家坞这边逢年过节便会送钱帛、食物和香烛用具去初阳台道院,葛洪仙逝后,李守一主持道院,李守一在陈氏占田案中仗义执言,陈氏族人都甚感激,所以这次过年前送去的钱物就加倍,初阳台道院等于是陈氏家族的道院了。

葛洪与徐藻之父徐澄之是旧交,如今葛洪虽已仙逝,徐藻还是想去宝石山初阳台凭吊,二十五日徐藻、徐邈父子来到陈家坞,次日在陈操之、刘尚值陪同下,与陈氏送成物用具的三辆牛车 一!。幸拜二十里外的宝石山初阳台道院,但见三清殿前 葛洪手植的那数株枪耳支寒绽放,或白瓣黄蕊、或红瓣黄蕊,梅树树干呈灰黑色,而花色千朵万朵,暗香浮动一一陈操之清楚地记得须发如雪、腰板挺直的葛师在道院门前古松下向他问难的情景,不禁 然神伤,在心里问道:“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 年一一葛师,此言何解?”

两大女主要同路进京,真是难为操之了,更难为小道,辛苦哉 !

四十七、嫂子的教诲

“加月二十八日午后。陈操之从县上归来,这几日拜访本二右丽,应付各种宴请,团团如走马灯,在陈家堡呆的时间反而少,今日终于清闲下来,可以静下心来细读前日从初阳台道院带回来的一批书籍,这近千卷藏书都是葛洪手抄的,道人李守一让陈操之带回陈家坞收藏,这批书是葛洪三十岁前抄录的,都是经史子集一类,正是陈操之所需要的,葛洪中年以后醉心金丹大道,抄录并收集了大量道经,诸如《玄元经》、《九阴经》、《三尸集》之类,这些道经大都留在了罗浮山,葛洪仙逝后,李守一带了其中一小部分回初阳台,竟也有数百卷之多一

前日带回的这近千卷书籍中的三分之一陈操之曾借回来抄录保存。比如《淮南鸿烈》、《吕氏春秋》等,这一年来,宗之、润儿把这些书都读遍了,这时见又多了这么多书,都是喜形于色小兄妹二人看看这本、摩挲那本,坐拥书城,虽宝山不易也

两晋之际,纸本书籍尚未盛行,世家大族藏书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竹简或者是帛书,书籍之珍贵可想而知,书籍传播全靠手抄,寒门庶族难以拥有大量书籍,这也是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社会基础,因为与有着良好家学传承、可博览群书的世家子弟相比,寒门学子若非有惊人毅力和猜出的才智,是学识修养总是要逊色一些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当然,越到后期弊病愈明显,陈操之能脱颖而出是因为有两世灵魂的洞见。又有葛洪藏书的滋养,再加上勤砺苦学。这才以庶族学子身份一鸣惊人一

陈操之并非没有想过雕版印书、活字印书之类的普及书籍、开启民智的事,但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因为他只知所谓雕版、活字的粗略概念,具体细节并不清楚,这要试验起来耗费巨大,一部十万字的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