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1 / 1)

文明争霸场 书迷1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投降派人多势众,导致那些主战派不得不抛弃祖宅携家带口进入唯一有能力抵抗的郡城襄平。

正是这些投降派的功劳,使得白起横扫辽东郡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没有遇到像样的战斗。

插一句,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抵达襄平城后,白起眼里的郡城城防还不如辽东关险峻。

不是说襄平的城防工事修建的不够好,而是这里的地势远远不如辽东关。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白起可以用大军将襄平城四面合围。

合围自然也就意味着白起可以同时从襄平城四面城墙发起进攻,充分发挥出燕军的兵力优势。

此时的燕军除了正卒和普通民夫外,还有一支特殊的惩戒部队,就是辽东关一战抓捕到的战俘。

惩戒营可是燕国发家的根本编制,白起自然不会放过,原本强攻辽东关的奴隶不少人都获得赦免,得到自由身,部分被遣返到燕地生活,部分留在军中补充道燕军正卒当中。

所以,辽东关的战俘可以说极大的补充了惩戒营的炮灰。

陈兵襄平城后,白起一如既往的派人进城劝降。

劝降是燕军保持的优良传统,劝降的使者都是身份地位之人,死了也就死了。

大不了城破的时候多株连一些主战派家族的亲朋好友陪葬。

如果劝降使者失败或被杀,燕军还会在攻城前往城内射入大量书写劝降信的箭矢,这是为了防止城内得官僚忽悠守军兵将,殊死奋战!

劝降信很简单,只要破城的时候主动投降,就可以保住性命!

最重要的是告诉城内人,不用拼了命的抵抗,燕军不会动不动就屠城。

当然,城中的权贵之家肯定要屠杀的!

171 辽东军

“降臣公孙度拜见白起将军。”

襄平城内,原襄平城的守将公孙度带着一众浑身血气腾腾的军中下属,跪倒在白起面前。

白起在燕国的官职为副总兵,不过已经被赵作仁授予了将军爵位,所以公孙度称呼其将军也是正常的。

白起之所以能安稳的坐在襄平城郡治衙门的首座,自然是因为这座城已经开门迎降。

在昨日,城内公孙度觉得襄平城不足以坚守,外面也不可能有援兵抵达,外加燕军对待投降的高官待遇还不错。

辽东郡那些降官没有一个遭到清算,不少人还保留了原来的职位,继续为燕国效力。

当然,官职前面会加上暂代二字,要表现好才能成为真正的燕国地方官。

因此,汉地的官员向燕国投降的抵触心理还是很小的。

襄平城的守将公孙度整个家族都扎根在这座城市里,自然不想被燕军破城后连根拔起。

于是私下里跟白起私通之后,直接带兵弃暗投明,襄平城内能打的部队都在公孙度手里,这场献城政变毫无悬念,公孙度为了讨好白起,将所有的主战派全家老小都送入阴曹地府。

襄平城内的豪门大院瞬间少了一大半!

真正的主战派自然不可能这么多,但公孙度是什么人?

一个卖主求荣的国贼,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以往有仇怨的大家族全都被公孙度一起送入地府。

上千个人头就是公孙度开门投诚后的投名状!

亲手杀了这么多汉地豪族权贵,公孙度是不可能再回头了,毕竟这些豪族权贵跟大汉帝国的朝廷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系,公孙度这种反叛行为无疑是最遭人嫉恨的。

这就是白起满意的地方!

虽然白起看不上公孙度这种卖国贼汉奸,但他不光不能处罚公孙度,还要将其高高捧起,给汉地的其他将军官僚做一个榜样。

最好让所有的汉地官员都知道,无论用什么方式投靠大燕王国,都可以得到优待!

匈奴人明明拥有远超汉国的骑兵集团,为何破开城墙防线后攻打汉国仍然举步维艰?

就是因为匈奴人与汉人之间的仇怨太深了,不光是普通汉民,那些汉人官僚和大家族也视匈奴人为洪水猛兽。

毕竟普通汉人民户是没多少财货供匈奴人抢掠的,匈奴人抢劫的对象主要还是汉地的门阀大户。

反观没什么黑料的燕国,汉地官僚就不是那么排斥了,这时候再推出投诚榜样的话,汉地官僚在大势之下有几个会跟汉武帝陪葬?

不出意外的,白起当众对公孙度和他的下属大加赞赏不说,还纹丝未动公孙度手下的军队,甚至将襄平城被打散的其他各部战俘都交给公孙度调教。

白起的大度行为俨然是在扶植公孙度。

连兵权都没有丝毫削弱,公孙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然,白起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公孙度,而是要做出样子给其他人看。

公孙度手下那几千并将对白起来说毫无威胁,并且公孙度的武装还要跟着他继续西进攻城掠地,到时候有的是方式消耗公孙度的实力。

这一套行为倒是有点像创立皇协军。

当然,这种收纳投诚军头建立辅助兵团的做法在历史上太常见了,赵作仁上辈子的强势王朝对外扩张的时候,都用过类似的手段。

西方的罗马时代更是将其发言广大,以至于罗马后期能打的部队全都是蛮族雇佣兵,于是罗马成为建立辅助兵团的典型反面教材。

白起给公孙度的军队命名为辽东军,这主要是给公孙度的私兵贴上地域标签,让公孙度的队伍难以获得其他地域的认可。

可别小瞧一支军队的命名? 那些大字不识的平民就认这个!

公孙度保住了军权不说? 还从襄平城的战俘里吸纳了不少兵力? 不光补满了战损还有不菲的增幅,私下里不止一次感叹燕人的大度。

殊不知,白起这一手却将公孙度的军队彻底跟襄平城的城防切割开,公孙度的军队看似从地方卫戍部队的序列提升到野战部队的序列? 但实际上却被燕国卡住了喉咙。

空有军队没有地盘的公孙度? 光是后勤方面就要看燕国脸色形势? 不然燕国把后勤一卡? 公孙度的军队用不了多久就得饿得兵变!

当然? 现在的公孙度畏燕如虎,根本没有未来反叛的想法,自然不会对这方面有所顾忌。

至于帮助燕人进攻自己原本的国家? 公孙度不会产生任何愧疚感。

这个时代的民众多国家的认同感都很低,对于上层社会的权贵? 也只有忠君思想很难产生爱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