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1 / 1)

文明争霸场 书迷1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杀!!!”

八旗军为何能把胡人骑兵打的找不到北?

不是因为皇太极和各个旗主的指挥能力堪比诸葛孔明,而是皇太极和各个旗主都出身荒蛮穷困的白山林海,习惯了带头冲锋,麾下战兵看到自家主将不顾安危冲阵,自然奋勇向前!

单凭这股勇气,在兵力和武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把胡人骑兵打的哭爹喊娘

随着胜利的次数增多,八旗铁骑的心气就这么被胜利充起来了!

当然,各个旗主身份何等尊贵,自然也担心自己在战场上被一个小卒子阴死,这就催生出了白甲兵为首的士兵选拔机制!

莽古尔泰看似一马当先,其实在冲起来后很快被身边层层叠叠的白甲兵包裹起来,缓缓降低马速进入骑兵冲阵的中央部位。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就会发现镶蓝旗骑兵冲起来后,分为数个波次,每个波次之间都有一大段距离,而莽古尔泰在冲到敌阵前,已经退回到第三个冲锋波次里

镶蓝旗骑兵冲锋后,对面的燕军骑兵也很刚,直接迎向发起冲锋。

这波燕军骑兵很显然云集了燕军主力所有的骑兵,数量上竟然不比镶蓝旗骑兵少多少!

燕军骑兵使用的同样是分波次冲阵的战术。

其实这个战术没什么特别之处,是草原骑兵十分常见的战术,这个战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将自家骑兵分开数个部分,方式在冲入敌群速度停滞后,导致后排冲撞到前排的自己人。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

看似遮挡了整个地平线的骑兵冲锋,其实纵深并不厚实,就是为了防止冲入敌群速度下降后互相践踏。

同时,每个波次之间的空档也可以让骑兵之间更加灵活的调整冲锋方向和距离。

赵作仁虽然知道墙式冲阵是怎么回事,奈何他根本练不出那种骑兵。

燕军的骑兵成分太过复杂,根本没有接触过队列训练,让他们统一听令行事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让他们如同上辈子近代骑兵那般排成整齐的数排,并肩而进根本不可能!

除非赵作仁十年如一日的对骑兵进行训练,并提高军饷待遇安抚骑兵们被苦练的不爽。

两股骑兵洪流的对冲,拉响了三旗与燕军之间的决战序幕。

153 简单有效的对决

双方都不约而同将最能打,甲胄最好的那批骑兵放在前面两波中。

在甲胄武器方面,燕军骑兵和镶蓝旗骑兵中的披甲兵差不多,虽说八旗军的兵力在草原上扩张的比燕国多不少,但草原上全员皆兵,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可以拉入队伍里上战场,所以兵力才多,并不意味着八旗军控制的人口比燕国要多。

单论人口的话,此时大燕王国治下的人口远高于八旗军控制的人口,只不过燕国治下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农夫和手工业者罢了。

因此,八旗军虽然兵多扩张的势力更大,但由于草原太穷,他们的武器装备和燕国没有什么差距,哪怕是其中武备最好的白甲兵,在赵作仁眼里也不过如此罢了。

与赵作仁上辈子历史上同名的八旗军白甲兵的武备根本没有可比性。

白甲兵所谓的两层甲,只有最外面那层上面镶有铁片,还不是纯粹的铁甲,里面的内甲只是皮革鞣质而成,防护力跟普通皮甲差不多。

八旗军就是因为甲胄质量不过硬,才不得不披双层甲胄的。

毕竟众所周知,甲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甲胄多意味着负重高,对兵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高,战场上搏杀消耗的体力就越多!

反倒是全铁质的甲胄非常受欢迎,防护力好不说,还比三层甲胄轻便一些。

燕军骑兵中的精锐身上只有一层镶铁皮甲,看似不如有两层甲的镶蓝旗白甲兵,但实则燕军中的镶铁皮甲密密麻麻全都是铁片,而不是如同八旗白甲兵的镶铁皮甲那般,只在胸部镶嵌了铁片,其他部位都没有铁片。

因此,双方的防护效果差距并不大。

在对冲之时,燕军骑兵早就被赵作仁和白起打过鸡血,这一战胜利后,不光可以升官发财,他们还可以用军功兑换属于自己的田产!

燕国的分封制度虽然坑了简斐慥和库帕等一种高级将官,但对于燕军的中下层特别是底层士卒的吸引力却出乎意料的大。

这让赵作仁想起来,这个世界的民众核心财富观不是钱币,而是土地!

不是没有开垦过的土地,而是开发好的熟地!

特别是那些肥沃的水田,一亩地就足以让一家好男儿拼了命去争取。

因为在普通人眼里,这种收成稳定的田地就是一家人一年四季不饿肚子的保障,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祖产!

正因如此,在出征前的改革中,赵作仁和左右丞相将全国官方的土地划拨除了一大片熟地,专门作为封赏用的军功田,士卒立下足够多的功勋后,可以选择领取军功田或钱币以及升官多个选择。

正常来说,领取钱币升官的前途更加光明,可以在军队中走的更高,军职高也能让自己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机率提升。

但官职钱币这些都是一次性的福利,一旦身死,除了钱币能留给家人外,就没有什么了。

燕国朝廷支出的所谓战死抚恤田产,都是没有开垦过的荒地,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燕国朝廷利用这个措施扩大耕地面积。

毕竟这也是白给的土地

所以,在军功田的奖励措施出来后,燕军的好战热情上涨了足足两三倍,变成了真正的敢战之兵。

同时赵作仁也提出了重视骑兵的概念,也就是骑兵获取军功的比例更高,得到军功田更加容易。

当然,同时提升的还有对骑兵入伍的考核标准。

这一系列措施都使得此时的燕军骑兵士气方面跟八旗军中的披甲兵不相上下。

兵力、装备、士气乃至马术都差不多的两股骑兵对冲,自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几百上千的骑兵成片成片的在对冲中跌落马下,即便没有被砍死刺死,也会死在敌人和自己人的铁蹄之下!

第一波骑兵对冲之后,交错而过的第一波次骑兵兵力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队形混乱不堪,不少人都受了轻伤。

但他们却不能停下马蹄,因为前面还有敌人的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的敌军等着他们,直到他们最先崩溃!

这就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