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瞬息万变战场情况
一场大雨清洗了几天来布满整个天空的烟尘,这个夜晚的天空繁星满天,就如同十几岁姑娘的眼睛一样清澈。
可是夏国相这一夜无眠,他实在没有安心睡眠的理由。远处的山虽然光秃秃的,可是根本看不到明军在那里做着什么,唯一能知道的是函谷关前的明军全进了青龙山。
繁星隐去,晨雾慢慢腾起,远处的山峦漆黑一片,和凤凰山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是大火之后大自然留下的创伤。
第二天天一晴朗,夏国相立刻派兵去攻击明军的阵地。
“报:启禀将军,我军攻击受挫,死伤惨重。”
“不是只派了夜不收去刺探军情吗?”夏国相正准备吃上午饭。这军营生活艰苦,一天吃两顿是正常的,只有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才加一顿。
“是,但是派出去了几十个夜不收,只回来了五个人。”
“你说啥?”夏国相差点跳起来了,这些夜不收都是精锐中精锐,一般执行任务也都精得跟猴儿一样,何至于一个照面就死几十个的。
“夜不收进山就着了明军的道,分别被杀,回来的五个人还是因为落在最后,跑得也够快……”
夏国相无语了。这次几天功夫,周军怎么就被明军反杀了?
十五军是特种兵不假,可是要说战力一昼夜就变了样倒是也不至于,说到底还是因为周军的夜不收轻敌了。
这些夜不收一进入满地残破灰烬的山谷,压根就没有想过明军会在这里设伏,更没想过看起来一块块黑色的岩石其实是明军的伪装。或者说夜不收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伪装服。
前文说过明军是在大雨天开始进攻的,每个士兵发了一件斗篷式的雨衣。这样东西又恰好被用作了这次伪装,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
夏国相不敢妄动,反正他现在的任务依然还是守住函谷关。不过,他手中的兵力还是太少,既不能东进攻击洛阳,又不能退守潼关。加上又有消息说潼关周围有小股土匪截粮,他只能继续向西安请求增援。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战略部署已经制定,从西安方向增援过来的三万周军也已经抵达潼关。
夏国相这边的又不能按兵不动,反而要给明军造成一种假象,意图函谷关是周军的进攻方向,所以他就必须主动进攻。
“他娘的,老子手上就这点兵,连个函谷关都未必守得住,还咋进攻?”夏国相现在很郁闷,虽说加起来的兵力也超过了六万,可是十五军也不是善茬,十五军好歹也有三四万人。
总得来说,周军的兵力并不是绝对占优的。
怎么办?
当然是还得继续要兵。
夏国相已经想好了,要兵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明军占据了周军的右翼高地,对周军通过函谷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是半途上出现了明军小股部队骚扰粮道,需要清剿。
尤其是第二天,夏国相本来是借土匪截粮这个军情编出来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真实情况恰恰真的是明军在作怪。
胡一清带着两千部下向西追了两天了,但是没有发现赵印选他们的踪迹,可能是大雨的原因,居然让一支大军凭空消失了。
但是胡一清找了一个周军的舌头却说前一日有人截粮。这让胡一清猜测赵印选他们绝对还好好地活着。
向西,就是潼关,胡一清没想过赵印选他们会进入到关中复地地,这种假设也太大胆了。
“师长,你说他们会不会回函谷关了?”一个团长说。
“你傻啊!如果他们回函谷,我们会没得到消息?再说我们一路朝西,搜索了这么大地方,还能碰不上?”胡一清自从带着两千人西进,也面临着粮食问题。
但是他比赵印选的处境好,起码他还可以原路返回。根据最新的军情,十五军的另外两个师已经在青龙山建立防线,并且依托地利阻击周军大军出函谷。
这是一招好棋,不管周军意图如何,都在函谷关待不安稳。换句话,这是逼着周军强攻青龙山。
现在的青龙山已经没有森林作为屏障,十五军守军建立防御之后可以无所顾忌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金庭献的一把火,等于是帮了明军的大忙。
战争本身并不是把兵派出去就完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一切要看指挥官的指挥艺术。邓之荣的战场洞察力通过这一场雨也算是提现出来了。
十五军的布局上,胡一清能看出这一仗很明显其他两个师都能捞到立功,可唯独他的53师到目前为止没有功劳,而且也没什么机会立功。
怪谁?怪我咯。
如果不把赵印选部找回来,胡一清就有罪。
“他娘的,咱们也去抢周军的粮草去。”胡一清心一横,他也打算当一次土匪。
“师长,咱为什么也抢粮啊?”团长不解,这行动有点太冒险了。
“找不到赵副师长,咱们也应该给他们留个信。我猜他们应该就在这一带,只是不了解情况而已。咱们截粮,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胡一清打算在这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闹腾一下,放点风声出去。
但问题是胡一清的抢粮难度可比赵印选大多了,周军当然不会傻到让敌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偷袭自己。
同样是一处山谷,同样是一个临时的粮仓。但是山谷的周围足足埋伏了五千周军。
“师长,我感觉不对。”胡一清的手下瞅着山下的粮垛又退了回来。
“怎么不对了?”其实胡一清也感觉到了不对,但是他也没确认。
“您看,站在营门口的八个哨兵站得笔直,而营里面的巡逻队松垮垮的连刀都扛肩膀上在。”团长指着山谷说。
“这能说明什么,我们十五军不管什么兵,都站得笔直的。”胡一清说。
“这不一样,咱们是强军,是讲究纪律的。”团长争辩道。
“你到底想说明什么吧?”胡一清瞪了一眼。
“我的意思是说,那些哨兵是做样子给他们对面的人看的。这周围某一个地方一定有埋伏。”
“周围这么多山头,会埋伏在哪儿呢?”胡一清嘀咕了一句。
“那我就不知道了。”
胡一清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已经判定有埋伏了,因为他的紧张感在降低,这说明他们的猜测是对的。
但是有埋伏不等不不行动,怎么打才能安全脱身呢?
“你说敌人的埋伏会撤吗?”胡一清突然说。
“这个不好说,他们没有确切的情报,自然不会轻易撤退的。”团长的话说的很在理。
如果周军有确切的情报说胡一清他们在哪一天会截粮,那过了时间自然会撤走。;但是如果埋伏的人是在守株待兔,那么一时半会自然撤不了。
“派几个班分别到周围去侦查一下。”胡一清不打算就这样撤。
“那最少需要大半天时间。”团长提醒到。
“废什么话,半天时间又娶不了一房婆姨,你猴急什么。”胡一清骂到。
“嘿嘿,皇上说现在女多男少,鼓励男人们多娶几房哩……”团长色咪咪地笑说。
“滚!有了大功才有钱娶姨太太,没功劳你娶个屁啊。”胡一清一脚踹在团长身上。
五百五十章:胡一清愣捅马蜂窝
过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侦察的确切消息总算是传递回来。
“狗日的还真瞧得起我老胡,整整几千人啊。”胡一清从心底狠狠地骂了几遍。
周军就放在山谷出口的右翼靠函谷道的一边,这是摆明了准备堵截粮者的后路。如果截粮者是明军,而且恰好要朝函谷关方向逃,铁定没得跑。
“挑两个腿脚好的连,绕到他们的左翼捅他一家伙去。”胡一清准备打草惊蛇,看敌人还藏不藏得住。
他的本意是打算用两个连把周军的伏兵调开,至于山谷里的粮食,胡一清还是想据为己有。这是典型的见到钱就想捞的想法,但是胡一清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周军的援军正好路过此地的不远处。
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山谷,周军的粮仓地选的地形也是很有将就的。只是这处山谷的一个破绽就在南面的密林处,而这里就是明军的藏身地。
“轰…”负责打草惊蛇的两个连动手了。
胡一清紧紧地盯着战斗的方向,紧张的感觉立刻传遍全身。
“师长,周军追上去了。”团长赵良成满心欢喜。
“你有没有告诉你的人,不要管这边?不会敌人追上吧?”胡一清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他这会应该紧张什么,唯一担心的大约就是怕自己下的鱼饵被敌人吃掉了。
“师长您放心吧,那两个连长可精了,都是望山跑死马的腿。保证能全身而退。”赵良成保证道。
“再等一柱香时间,等伏兵走远了咱们就动手。”胡一清看了看不远处的山谷,那里还有大约几百个周兵,而且明显是三流部队,怕是经不起自己一个冲锋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柱香过后,整整一千个明兵分成四个小分队从三个方向呼啦啦就靠了上去。剩下的明军是作为警戒和预备队留在四周。
“嗖…”第一轮发射的是明军的钢弩,声音不大,但是穿透力很强,比周军的弩箭力道要大,而且射程远三十米。
守仓库的周军的确是三流部队,他们在受到攻击之后居然不懂发警报,反而像无头苍蝇一样自顾自的到处找地方躲藏。
这绝对是蠢得不能再蠢的行为,一个团队遇到危机如果不懂报团,剩下的当然是一个个被消灭。
不过,几百人的躲藏那也需要地方,一些人自然而然就扎堆了。
“啪……”周军的枪响了,也不知道是谁慌乱中扣动了扳机,这个时候周军才想起来自己手中拿的不是烧火棍。
“轰。”一枚手榴弹爆炸了。
“混账东西,不是说了不准丢手榴弹吗?”胡一清气坏了。周军主力走得不远,这一仗他本身就没打算弄太大动静的。
“不是我们,是敌人。”一个手下有些委屈,辩解说。
“他们怎么会有手榴弹?”胡一清一愣,因为说话间他的确是看到周军从一个房子里丢出来两个黑乎乎的大家伙。
所谓的大家伙就是比明军用的手榴弹要大,尾部是火绳点燃的。很明显是仿制的明军手榴弹,只是技术没有那么好,但是威力一点不比明军自用的小。
“师长,咱们暴露了,组织人强攻吧!”赵良成这个时候朝胡一清大喊。
爆炸声的确是暴露了明军的行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没有机会,只要能迅速拿下这里,还是有机会抢到粮食的。
后面的战斗很顺利,既然已经暴露,那么明军自然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反而是暴露出了真实的战力。
“师长,打死了四十几个,剩下的四百多全俘虏了。”战斗一结束,赵良成就赶紧清点战果。
“每人背走三天的口粮,剩下的全烧了。”胡一清大手一挥,他截粮是真,但是目的却不是为了粮食,自然也不会带走这些粮食。
“不行啊师长,这里不仅仅只有粮食。”赵良成有些神情异样。
“还有什么?”胡一清一愣。
“新式火药和一批粗糙的手榴弹。”赵良成凑到胡一清耳边说。
“就是刚刚敌人丢出来的那种?”胡一清刚刚问完,赵良成点点头表示确认。
“轰…”还没等胡一清想好怎么善后,从谷口到官道那边就传来了爆炸声。
“怎么回事,是不是敌军的追兵回来了?”胡一清心里咯噔一下,他最怕的情况来了。
幸亏明军在外围留了预备队,不然情况可能更糟,说不定被敌人来一个反包围。
“报:从潼关方向来了一大队敌军,人数非常多。”一个通信兵很快从谷口跑过来报信。
“非常多是多少?”胡一清有些怒火。
“目测有五千以上。”
“什么?”胡一清脸吓得有些白。
如果只是之前的伏兵,在他们来回奔波的疲劳下,胡一清还有把窝把让自己身边的这支部队安全摆脱战场。
可是如果对手是另外一支更多人数的敌军,想要安全跑掉,恐怕有些妄想了。剩下就一条路:战斗。
“快,让各营守一个方向,就地防御。”胡一清来不及搞什么作战计划了。明军只能仓促转入战斗。
“俘虏和粮食怎么办?”赵良成问。
“粮食原封不动,俘虏都绑起来。”胡一清接着说:“把仓库里的手榴弹都发下去。”
胡一清这次出来可是没有带炮的,单靠燧发枪和刺刀肯定很难打这一仗。
“全分啊?有好几仓库呢。”赵良成说。
“好几仓库?那就先分一批吧。”胡一清一愣,他在听到好几仓库之后心里居然有些沉得住了。这属于典型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李本深骑在马上,他心里充满了怨恨。
大明一路凯歌,最近收复京城的消息早传到他的耳朵了,但是他根本回不去了。
李本深是见过朱由检的,他知道朱由检对汉奸的痛恨程度,如果他落在朱由检的手中,恐怕会被千刀万剐。
这一次吴三桂让李本深带着三万步兵来增援函谷关,也是看中了他再不被大明所容的身份。
李本深想起了舅舅高杰,舅母邢夫人。他们都得到了朱由检的优待,唯有当初高杰部的几个将军,当了汉奸之后没一个好下场。
“给我狠狠地杀!”李本深从心底恨大明,同时把这种怨恨完全发泄到了战场。
在他眼前的这一支明军,他已经全部看成是一堆死人了。
进攻胡一清的就是李本深部,只是胡一清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三万周军咬住了。
“师长,咱们没干什么吧,怎么引来了这么多敌人?”赵良成看着乌泱乌泱的周军,惊掉了下巴。
“快去把俘虏看紧了,千万不能乱。”胡一清一脑袋的包。以区区不到两千的兵力要对抗明显是好几万敌人,这种事怎么就让他碰到了。
要知道会惹来这么大麻烦,胡一清现在宁愿当一支鹌鹑藏后山树林里。他现在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了。
周围能防守的区域不大,只有三四座小山峰,幸好粮食有,火药足。
但是人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