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闻道(1 / 1)

小蚁神兵 幻影蓝刀 266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九章 闻道

  申斌虽然听过这些说法,但也只是听过而已,不解其意,在郑珺背上写道:“听过这些话,怎么了?”他不明白郑珺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

  得到申斌肯定的答复,郑珺皱眉思忖着说道:“我小的时候背医书的时候,背过一段文字,当时也不知道啥意思,只是硬背了下来,刚才突然想了起来,你听听看。”她说完,回忆着缓缓的背出一段古文来。

  太上曰:“还虚......一着,是将从前......千磨百炼,分形......散影,通天彻地之阳神,复归于......旧躯,收入性......海,天......谷内院,将色身炼化,浑入法身之中,又是性命合炼......”

  郑珺一边回忆一边说,显然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有些模糊,她说起来磕磕巴巴的,这原本就是古文,这样一来,更是不好理解,申斌听得莫名其妙,一脸茫然,只是开始的“还虚”和最后的“性命合炼”引起了点注意,其他的多一晃而过,不知其所以,只是感觉好像是关于修炼的东西,但又是什么“阳神”“通天彻地”的很玄乎的样子。

  他好奇的在郑珺的背上写道:“是气功吗?”

  郑珺正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下意识的摆了摆手,示意申斌不要打断她。

  继续说道:“复将阳神送入性海,退藏祖窍,太虚......无极之位,要将色身炼铸陶熔,得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无内无外,不出不入,无始无终,如龙养珠,蛰藏而不动;如鹤抱卵,安眠而不起;沉之又沉,静之又静,从前所修证,百千万亿化身,乘龙跨虎,步日玩月,千变万化,一齐收入无生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必须大死一场,谨慎护持,毋容阳神再出,盖阳神百炼愈灵,千炼而愈静,炼之复炼之,炼炼不已,则阳神之慧光神火,收之愈密,斯放之愈普,隐之无可隐,斯显之无可显也。将阳神蛰藏祖窍之内,定极灭尽之余,或百日,或十月,而一炉火兀兀,亮腾腾,满鼎真火,炎炎烈烈,自内窍透出外窍,由大窍贯入小窍,无内无外,无大无小,透顶彻底,光光相烛,窍窍相映,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中矣,然而犹未至也。”

  似乎是打开了记忆的关窍,后面的文字郑珺背的开始流利起来,一气呵成。

  申斌虽然仍是听得似懂非懂,但却没有打断她的背诵,只是默默的听着,当他听到那句“必须大死一场......”之时,心中一震,似乎明白了什么,凝神听郑珺说完,方惊愕的问道:“这到底是什么?”

  郑珺回忆道:“过去这种叫内丹术,很多中医世家多数都会涉猎,我当时背的时候都不明白,后来不是有一阵子气功热吗,当时又想了起来,倒是有了一些了解。这段话简单的说,就是形神混合而炼,虚空粉碎,消化凡躯,凡躯化为金刚不坏之躯,化则为气,聚则成形。”

  申斌闻言,心神俱震,这说的不就是他的这种情况吗?他不由的心中骇然,忙写道:“你把关于内丹术的这些跟我详细说说。”

  郑珺原本也没想到自己小时背下的这些东西有用,只是听申斌说了他的情况后有所触动,便背了出来。

  此时见申斌急迫,显然有所发现,她不敢怠慢,极力回想。

  郑珺果然不愧为学霸,记忆力惊人,她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我也只是转述,我自己可没练过这些,你可不要走火入魔了。”

  申斌闻言苦笑,自己现在这样好像倒真的像是走火入魔了。

  郑珺开了一句玩笑,方凝神解说。

  “要解说那一段话,先要说说道教修炼的层次。他们一般公认的有四个层次,就是我刚才说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炼精化气,又称为百日关、小周天。是所有筑基功夫的第一阶段。从形式上,多数是通过趺坐,站桩之类的冥想开始,让意识若存若亡,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这时最重要的是放松,让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安适妥帖。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让眼前的目光返照,慢慢的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让头顶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以达到奇经八脉通畅,精化为气的目的。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的。”

  郑珺的解说甚是仔细,而且颇为形象易懂,申斌虽然没有修炼过,但也能很好的理解。

  郑珺说完后,方道:“这个我倒是练过一段时间的趺坐冥想,达不到他说的状态,大概是没有持续吧,只是作为凝神静心的方法在用。”

  申斌暗暗点头,心道这才对。

  郑珺继续说道:“第二个阶段是炼气化神,亦称十月关、大周天等。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其要点是用意识调整内气之分布和运行,以增强元神。下田筑基炼精化气之功毕,应重新换炉设鼎,行大周天炼气化神之功。小周天是借后天口鼻呼吸行真气运行天机,进行炼精化气,将后天浊精化为先天元气(阳精),小周天有度数,大周天无度数,是借先天真息(胎息)孕育圣胎。此步尽管不讲周天度数,然而神不离气, 气不离神,相依相恋,龙虎交汇,金公木母,黄婆牵线,真铅真汞,婴儿姹女,五行攒簇,七日混沌,大药过关,五龙捧圣,圣胎圆润,十月胎圆,阳神出壳矣。”

  郑珺说道这里,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内容我只是复述,什么意思也不甚了了。”

  申斌点了点头,这一段中说了,先天与后天的差别以及转化转化,还说到了阳神出窍,他只是机缘巧合,身体发生了变异,并没有主动的进行修炼,只能说运气比较不错。

  那种阳神出窍的状态,倒像是之前他能清晰地感知自己是不是在做梦的情况。

  申斌一边思忖着,一边进行参照,在郑珺的背上写道:“你继续说。”

  郑珺点了点头,盘膝而坐,让自己坐的舒服些,说道:“炼精化气之功已毕,身心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丹基已结,丹内还未成熟,因小周天是小还丹,大周天才是大还丹。法身还未纯阳,阳神“真吾”还未尽现。身中元始祖气,亦如婴儿在母体子宫内气血养成,不同的是凡躯婴儿顺生,阳神是修炼者在丹田中神气合一,交汇 而成的灵胎仙体,十月胎圆,随化而出。婴儿出生,阳神而成的灵胎仙体出壳,皆是自然之理。”

  申斌心中微动,在郑珺的后背上写着:“你先停一下,我想一想。”

  郑珺暂时先停了下来,安静的等待着申斌的思考。

  申斌从这段话中不由得联想起蚁王和松果体,当初蚁王误打误撞的进入申斌的眉心,可能激发的正是类似于内丹的形成。

  而在其后的应用中,对它进行了修炼,最终促成了后续的一系列变化。

  申斌闭目思索了一会儿,方在郑珺的后背上写道:“好了,继续说下去。”

  郑珺,点了点头,知道现在申斌已经进入了状态,她继续说道:“金液玉露还丹之后,干顶金液,聚火载金,猛烹急炼,金炉火散,黄芽遍地,一粒黍米玄珠,存养久之,渐渐长大,色如柑桔,降入中宫,动机由此而定,此乃一粒元始宝珠。宝珠乃铅精髓汞,凝结如柑桔,在铅鼎之中,玄珠成现。外借太阳神火,内聚三昧真火,复落黄庭,行卯酉周天收之,久之,闭目却分明,开目极清白,珠落黄庭,乃明心见性之真功也。”

  郑珺说到这里,主动地停了下来,好让申斌消化这段话。

  申斌明白这段话说的是金丹的凝炼,但因为他的特殊经历,显然已经跳过了这个阶段,所以他稍作思忖,便轻轻的叩击郑珺的后背示意她继续。

  郑珺继续开口说道:“珠落黄庭之后,必须凝神死心入定,前言只知有元神,轻轻寂照,绝不知有呼息绵绵往来,方合不有不无之义也。若坐至静定之极,不醒人事,气息全无,六脉皆住,小静一日,混沌无知,如气绝身亡一般,中静三日,大静七日,不可疑为坐化,是神气皈根复命之时,结胎养元之始也。正要伴侣护持,不可惊动入定之阳神,修士也不可因机而动,妄自出静,更当由气住,凝神入于大定。将见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矣。古云:“人有生死,因有呼吸,苟无呼吸,自无生死,无呼吸便为入定,由息住,而胎稳如山。”

  申斌约略的明白这一段说的是内丹的修行养护,但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种内丹的修炼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但是他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用的多,养的少,这样长期下去,再强大的肉身也会不堪使用,衰弱下去,这不由得让他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