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1 章(1 / 1)

水浒任侠 云霄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忠报国,未为晚矣”,而当宋江初见关胜时,有曾说:“盖为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设除滥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并无异心。”

其实也就是宋江向呼延灼、关胜说得十分清楚:我可没打算在梁山上做一辈子的草寇,等到机会成熟的时候,我一定会接受朝廷招安的。

在原著中因宣赞举荐而好不容易得到重用的关胜,还有先后曾两次大败于梁山军的呼延灼,在他们率领朝廷正规军竟然会败于朝廷眼中的“梁山草寇”之后,这对于他们官路仕途上的打击无疑是相当致命的。而宋江洞悉他们两人的心思,便向关胜、呼延灼承诺:梁山军的人马,终究还是会用来为朝廷效命,而似他们这种败军之将也完全可以通过接受朝廷招安的途径,日后的官职差遣甚有可能不降反升,这对于承担着祖上荣光的将门后裔来说,暂时栖身于梁山,无疑也是一个可以供他们考虑的抉择......

可是如今萧唐在官场、绿林双线行事,鉴于大宋军旅之间贪滑腐败的习气蔚然成风,在金国南侵之前,他压根也不会考虑命令他绿林中的数支义军向朝廷投诚。

换而言之,萧唐麾下的绿林势力对于关胜、呼延灼等人而言根本不具备甚么诱惑力。至于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四人,他们与关胜、呼延灼分别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过命交情,是否心甘情愿的落草山林,他们相互之间十有七八会共同进退,除非似高俅等权奸再次出阴招下绊子,逼迫得这些国家良将有国难报、有家难投,否则似关胜、呼延灼等将门子弟,与萧唐能做的只是军中同僚,而不能成为绿林中的心腹兄弟。

既然无论身处于朝廷还是江湖,这些仁人志士都情愿为了江山社稷而抛头颅洒热血,便是你们不能在我山寨中坐得一把交椅,我当然也愿意尽我所能来提拔你们这些将才,也能让我大宋军旅中多几个赤胆忠心的勇将......

萧唐心中念罢,随即又对呼延灼说道:“我听闻呼延统制效法西夏铁鹞子军而选练出三千重骑,马带马甲、人披铁铠,并以钩索绞联,刺斫不入,虽死而在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发铁骑突袭敌阵,待敌阵溃时另用步兵挟骑以进。呼延统制既然深谙重骑突袭的战法,待我等于河东勾当时,无论是选编新军亦或征讨作乱贼人,可就要仰仗呼延将军多多赐教了。”

呼延灼微微一笑,又说道:“好教萧节帅知晓,当年我大宋与夏人征战厮杀时,但凡是在平原辽阔,利于战马驰骋之处交战,夏人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最能倏往忽来,直若电击云飞。比起党项羌人,我宋人于马战上的确掣肘颇多,未将也是心存以酋之长,攻酋要害的心思,才主动请缨操练那三千连环马重骑。虽然眼下还未曾经历过战火磨练,非是未将夸口,此番经略河东,我麾下那三千儿郎也必然能当得大用,为萧节帅分忧!”

627章 铁甲重骑,连环马的致命弱点

听呼延灼信誓旦旦的说罢,萧唐心说看来他的确对于由自己所打造出的那支连环马重骑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并且对其信心十足,觉得那支部队必然能够成为一支能够摧枯拉朽的轻易冲垮敌阵的劲旅铁骑。

可是联想到了原著中那支连环马官军除了头两阵的确杀得梁山军溃散奔逃,可是在钩镰枪法天下独步的金枪将徐宁被诳上梁山之后,他只利用半月时间,便将山寨中五七百喽啰把钩镰枪法中的钩蹄拽腿,下面三路暗法教个精熟,再并着挠钩手利用芦苇荆棘、山林沮泽舍下埋伏,使得一齐跑发、收勒不住的连环马成排坠倒,反而被梁山军一举歼灭。

由此看来连环马受地形的制约性也极大,而且除了钩镰枪之外,后来宋金交战中似岳飞、刘锜等名将利用训练有素的军健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以步击骑的利器,以及合理有效的排兵布阵也能使得敌方的重甲骑兵乱作一团。

这么一支优点比较突出,可是短处却又极为致命的部队。就算能为萧唐所用,也甚教他觉得不能安心,而呼延灼为甚么又对其推崇有加,毫不在乎投入自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要以连环马打出自己的名号?

萧唐怀揣着心思,待请关胜、呼延灼、罗戬等武职将官在军机堂坐定了后,便又向呼延灼直言问道:“呼延统制,我还有一事不明。这连环马虽然以钩索绞联,虽然在冲锋破阵时声势夺人、所向披靡,可是若敌手准备充足,于山林隐蔽处埋兵设伏,再用挠钩、钩镰枪、麻扎刀等兵器专攻马腿。每队连环马但有一骑人仰马翻,余者皆坠,战马若没了冲势,战力在须臾间便已折了大半。

既恁的,呼延统制为何不使连环马解开钩索?毕竟马带马甲而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铁铠而只露著一对眼睛,这般装备与声势也足以冲溃敌阵。以铁链钩索将铁骑连环......此举是否是画蛇添足?”

方才萧唐还是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模样,可如今听他忽然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极为看重的连环马这般弊病,这也教呼延灼的面色不由一滞,不过呼延灼到底也是个磊落干练的军人出身,他丝毫没有因为萧唐当面质疑而羞恼,心中反而想到萧节帅于兵家军事但有疑问,便如此直言相问,倒也的确并非汴京殿帅府、枢密院那干好大喜功的朝中大员,于军旅之事只讲究个排场,却觑不出任何门道来。

想到这里,呼延灼也不禁连连点头道:“萧节帅果然是真知灼见,一语便道破了这连环马的软肋所在!未将其实一直以来心中也都有这般忧虑,以铁链钩索将铁骑连环,其实也是我不得已而为之。比起辽人、夏人的马军铁骑,我大宋战马匮乏的弊端由来已久。何况辽国、夏国,多有善于弓马骑1射的游牧族民,我大宋军健却多是世代农耕的庄户出身,若要打造出一支规行矩步、训练有素的重骑部队,又谈何容易?

未将训练那连环马的时候,设每一队三十匹马,一齐跑发,不容他不向前走。重骑冲阵须千百人列队尽皆向前,只是一齐拥进,方才能使得连环马的效力物尽其用。可是人马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