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 章(1 / 1)

水浒任侠 云霄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伍宿将的政治觉悟......未免太低了些,萧唐心里暗暗叹道。若说这个郑居中刚正不阿,一心为国铲除奸佞的倒也不是,他先是为迎合帝意、争权夺利而攻击张商英、刘逵等,又与蔡京打成盟友助他复相,与政敌赵挺之等权斗,可后来郑居中与蔡京决裂与其敌对争相。一切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谋求自己的权力欲望。

可这个郑居中政治能量、手腕权术确实叫权斗玩得炉火纯青的蔡京也极为头痛。曾经敢与蔡京才朝中呲毛的,大多都是黯然下野、郁郁而终、后世离奇暴毙,这郑居中却还能捎带上童贯正面与那权相蔡京、媪相童贯公然叫板,在宋金签订海上之盟后,接连陈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

那时可是蔡京、童贯等在朝中势力处于顶峰,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而这郑居中一时为士论所望,成了朝中反对奸相蔡京的扛旗领军人物,确实也是朝中最有能力与蔡京抗衡的重臣。

只是现在与这郑居中攀交情的时机...很不适合,萧唐在大名府留守相公梁世杰手下勾当,而梁世杰又是蔡京的女婿。无论萧唐想或不想,凡是得知官家唤他进京的大臣,都会在萧唐身上打上“蔡党”的标签。

相州韩氏一族自从韩忠彦被打入元佑党籍后,势力在朝内虽然依旧根深蒂固,可也难以在政途上有更大的起色,所以他们以私下与萧唐有交情,也不碍甚么大事。可郑居中就算与相州韩氏的关系再融洽,现在正是他与蔡京打擂台的时候,叫他照拂提拔萧唐?他不顺便一脚将其狠狠踩在脚底,断了蔡京在宋徽宗赵佶身旁再放个“弄臣”讨圣宠的念想,那他萧唐都该谢天谢地了!

不好听的说,在蔡京与郑居中两边的权力博弈下,萧唐只不过是被当作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就看郑居中想不想在萧唐这个小卒过河之前,将其先一口吃掉。

等郑居中不动声色地入了席,当珍馐美食上满后,他也只顾与韩端彦等人叙话。韩存保被韩纯彦、韩粹彦等族叔瞪了几眼,兀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郑枢密知枢密院事,兵马调备、戎马政令等军机大事都要由他过手,萧贤侄既是行伍将官,引荐他与郑枢密结识,这是莫大的好事啊,可怎么这氛围却蹊跷得紧?

萧唐被晾在一边,倒也乐得清净。自顾自己夹菜,自斟自饮时,忽听郑居中悠悠说道:“萧押监,圣上宣你进京,你可已准备妥当?”

眼见郑居中目光清冷,默然瞧着自己。萧唐微微一笑道:“好教枢密大人知晓,未将奉官家谕旨入京,可尚未听宣觐见。”

郑居中摇头说道:“虽圣上未宣你,可蔡公相府上你可曾前去拜会?”

萧唐回道:“尚不曾。”

“哦?”郑居中放下酒盏,凝视着萧唐又说道:“萧押监既然是梁中书留守司中行事的将官,此番进京不先去拜谒蔡公相,却与本官在此同席,这恐怕不妥吧?”

萧唐听郑居中话里有话的追问,仍淡淡回道:“未将不知枢密大人所言何意,未将既是蒙官家宣唤,又非蔡公相的家将,又为何要先去拜谒蔡公相?”

郑居中眉头一皱,他思量片刻,又问道:“公事虽是公事,我曾听闻萧押监当年在大名府吃过牢狱官司,若非贵人帮衬,也不能有此番际遇。萧押监恁地说,岂不是忒过不念蔡公相的人情了?”

萧唐施施然挺起胸膛,笑道:“当年未将虽犯人命官司,可也是遇王法赦宥,又蒙官家朱批谕旨才以这戴罪之身,为国效力。虽有梁中书梁恩相从中斡旋,也是依我大宋宋刑统之律了解末将官司。如今末将忝为兵马押监,自会有上官抬举提拔。可末将却也知道为国家效命,也当效法忠宣公那般不可因人废言,因私废公。”

郑居中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这小子倒也是话里有话。因人废言这句出于论语的典故,上次在朝中被当年那人称布衣宰相,范仲淹次子忠宣公范纯仁所叙时,可是王安石新派与司马光旧派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当年范纯仁政治见解虽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又曾上书宋神宗公开指责王安石掊克财利,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保守派司马光复相后,立即要要废除王安石的“青苗法”等新法。而那范纯仁,以及大文豪苏轼却又跳出来规劝司马光说:“拗相公所设法令亦有其可取之处,不必因人废言。”

按照范纯仁的想法,即为朝中都是为大宋社稷尽责,岂能只是因个人情绪、党派关系而忽略国家?党争时便是对头有可取之处,也该尽量采纳。可即便是范纯仁深得其父范文正公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利益摆在首位的理想与抱负,却依然在新党于元祐年间新党全面夺权后遭到流贬。后来还在宋徽宗时被打入了元祐党籍。

此事郑居中自然一清二楚,可这小子是想告诉我,他虽曾受蔡京女婿梁世杰的恩德,却绝不是蔡京一党的人?可听他言语,却也不是要向我示忠示好......

这个萧唐,倒是有点意思。

:。:

160章 骄奢淫逸,你拽个屁

杨楼街八仙楼的这顿席宴事毕,萧唐感到很累,心累。』天籁』小说ww』w.⒉

虽说相州韩氏大小相公盛情款待,那韩存保也是一片好意,可这顿饭即便比不得刘邦赴西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那般凶险,可要与郑居中这种玩惯权术手段的权臣计较时,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应对。

按那句老话来说:北宋少将,南宋少相。大宋重文轻武,便是有狄青这等出身贫寒却平生前后二十五战立下不世功勋,做到枢密副使的千古名将,也不免一直被朝中文臣权贵压过一头,为朝野舆论下遭即贬谪猜忌,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萧唐又为什么不经文官的仕途,东华门唱名后而跻身朝野,而是选择投身行伍,便是立下赫赫战功,也始终要被文官权贵压制的武将之路?

因为萧唐很有自知之明。

在前世,萧唐也不是个善于阿谀领导、揣摩公司上级心思,只知终日闷头干活赚钱苦挣点加班费,前途却依然渺茫的一枚丝。这几年历练下来,他便可以和那些权术玩了一辈子,在官场宦海中都快修炼成老妖精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