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7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横竖成行,楼顶也被装饰成各种风格,街道上的车马井然有序的靠右行驶,但凡出现拥堵,身着绿色制服的巡逻捕快就立马到场了,或迅速处理拥堵,或充当交通指挥。

行人荣光满面,再也不见了之前的麻木,更是素质极好。

老的走不动的李邦华,就一直盯着一个手握包裹饼干剩下的垃圾的年轻人,直到他经过垃圾箩筐再扔下垃圾继续前进,李邦华的眼睛才转开。

“街道一尘不染,百姓自觉维护,这就是刹那间扩大十倍规模的上海城?”

正在搀扶李邦华的郑恩打趣道:

“老师,这是因为行人乱认垃圾,要罚款啊!

整整一百枚顺天新铜钱呢!”

“势利!市侩!堂堂顺天王,就不能多想想怎么教育万民,光想着与民争利。

老夫今天还收了你一万顺天银元,可换铜钱一千万,这钱老夫也看不上,更用不到,至于老夫的子孙明面上不知道,背地里不知道收了你多少好处,钱留给他们这些不肖子孙也是白留。

是不是老夫可以在这上海新城,扔十万次垃圾,让整个上海都垃圾横飞啊!”

李邦华的训话了,郑恩也只得好好的听着,口中连连称是:

“老师教训的有理,老师不愧是一代名相,国之栋梁,一言一行字字包含正理,学生这就改,来人呀!

通知王府首相,这以后街头乱扔垃圾者,取消罚款,改为罚扫大街一个时辰!”

“哼!”

郑恩的恭顺换来的只是李邦华的一声冷哼,特别是郑恩说到首相的字眼时,李邦华更是气愤的很。

朝廷有内阁首辅,你倒好,整个首丞相,简称首相,又有次丞相,六部长,天天举行内部会议,跟内阁又有何区别?

这让一直忠于南明的李邦华如何受得了,正是这一份忠诚,郑恩再是登门请师出山,都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

都说三顾茅庐,郑恩都不知道亲顾了几十次了,书信更是从未断过,并早在设立王府首相时,就请的李邦华出任首届首相之位,可李邦华依旧断然拒绝,还气的不轻。

还好李邦华气功好,不然早死了,不过如今时日也不多了。

“老夫老了,不中用了,这临死前想出海看看外面的世界,想看看你为华夏儿郎开拓的土地是如此模样!

如果不满意,我就立马跟你烧黄纸拜把子,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咳咳咳……”

说到激动出,李邦华剧烈咳嗽了起来,整个人弯曲成了弓形,郑恩连忙给他抚背,口中连连安慰:

“老师说的是,老师说的是,学生算上虚岁,今年二十有六,怎么也有三五十年光阴,老师您可要跟我同活这三五十年啊!

打宋末张三丰真君出世,历经宋末、蒙元,又助太祖建立明朝,如今还有真君游历人间的传言,老师您也深通修身养性,虽不知道法,但陪伴学生多活三五十年还是可以的。”

郑恩的姿态不可谓不低,不管李邦华如何冷笑相向,所言所行,都是在一个劲的哄着李邦华开心,只因为李邦华的气节值得郑恩去敬佩,值得郑恩如此去做。

不止是一生忠于明朝的气节,还有这已经这身体苍老到了极致,没有疾病离自然死亡也不远了,却还要去出海,去看看海外汉家儿郎的生活如何。

这份民族情节,同样使郑恩敬佩无比。

喜欢伐清与殖民请大家收藏:()伐清与殖民。

519章 李邦华终老

后世论一线城市的市容,深圳总能在交通、绿化、公共场所建设、房屋规划乃至整体规划,都要超过其它一线城市,甚至比深圳河南岸的国际都市多要强得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年轻到没有老城区,甚至没有超过二三十年的老房子,超过了也都是景点。

在深圳,超过十多年的住宅区,都是老小区了,都是待拆迁的对象。

整个城市都可以结合当代的实际出发、完善的规划市容,这也造就了深圳遍地高楼大厦的完美结合,整个城市都凸显着大都市的气味。

同理,大员岛如今也是如此,全新开发的大员岛,一切的道路、建筑、乃至所有城池都是崭新的,是郑恩结合后世的理念而亲自设计的,就算是立马爆发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再进入电力时代,让满城市都是电车,如此规划也不会有任何不妥之处。

宽敞的城市道路,井然有序的来往车辆,随时都有养路民兵的维护,以保持道路时刻畅通的官道,以及依托官道建立的村庄、乡镇。

给了李邦华崭新的体验,可惜的是,李邦华不能再多看一眼了。

“老师!”

“祖父!”

“父亲!”

在淡水城到岛北城的官道上,郑恩与李邦华的子孙发出凄惨的哀嚎,在见过繁荣安定的淡水城,又访问了官道沿途的乡村,本就垂垂老矣又漂洋过海的李邦华,最终安详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人生。

……

“什么,李次辅去世了?”

“太好了,咳咳,这真是太令人感到悲痛了,毕竟李次辅是王上最尊重的老师,正是李次辅的教导,才让王上始终忠心南明。

不过如今是天意如此,王上也该顺应天意啊!”

“正该如此,不过这李次辅刚刚与世长辞,王上虽不用守孝三年,但也不好立马就……”

“言之有理!”

如此对话,在顺天军大小文武官员之中,私下间,络绎不绝,几乎是聚会必聊的话题,只是每次都神神秘秘的,整的别人都不知道似的。

……

两广总督府所在,原广州,如今的广京,南明光武朝第一任首辅侯恂已经病逝,第二任首辅为原来的次辅马士英,吏部尚书身份保持不变,李邦华、马士英之后第三任次辅却是后来者居上的钱谦益,同样兼任礼部尚书不变。

至于史可法,就持续在老三的位置不动摇了,也依旧是户部尚书。

阮大铖倒是成了内阁老四,工部尚书。

拥护朝廷有功的两广总督,沈犹龙,以硬实力出任兵部尚书,入内阁,论资排辈,排在了第五。

吴甡也因为护驾有功,从兵部左侍郎升刑部尚书,入内阁,为最末,至于前一任刑部尚书高弘图,却是与马士英不合,被马士英联合亲信阮大铖,给整走之后,第二年就郁郁而终了。

如此内阁之中,六部尚书兼阁老,以先后顺序落座,除主座留给皇帝以外,马士英以首辅身份居左首,钱谦益以次辅身份居右首,之后是史可法、阮大铖、沈犹龙、吴甡。

六位南明的实际话事人,如今却是愁眉不展。

“李次辅驾鹤西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