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1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城变成了三城,还组织了一支隶属于第二远征军的黑三角贸易商队。

眼看着要到欧洲了,还不忘作怪,在不毛之地的西撒哈拉,建立一城。

如此才总算抵达欧陆。

南洋出口——安达曼群岛、南神洲最南部——波利加尔斯地区、印度河入海口——卡拉奇、波斯湾阿曼国——迪拜及哈伊马角、东非——索马里、东南非——马达加斯加岛、南非——五城、西非象牙海岸——三城、西撒哈拉——一城。

还有一支黑三角贸易的商队。

列儿!鸾叔,你们真是劳苦功高,不仅重走了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之路,还更上一层楼,绕过了整个非洲到达欧洲。

而且这一路上都留下了殖民地作为据点,有了这些殖民地,如此一来我方自己通往泰西的商队也该开通了。”

说着话的正是郑恩,此时其与郑列、郑芝鸾同坐于岛北城中心公园的凉亭之中,在听完郑列、郑芝鸾述说完西征经历,汇报完第一二远征军的军情之后,发出的感叹。

郑列、郑芝鸾却是不敢居功。

“这都是小爷还有王将军领导有方。”

郑芝豹与王晓,能在西行之路上,一路建立据点殖民地,这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对于远航来说,中途有一定保障的据点,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几百葡萄牙、西班牙人能做到的事,没理由十二万汉家军队做不到,何况像安达曼群岛,波利加尔斯地区根本就是太过贫瘠,葡萄牙、西班牙人先后在此地落脚都没有瞧得起这里,而选择了在它地建立殖民地。

不过对于拥有辛勤的汉家民族来说,这点贫瘠自然算不上什么,何况又不是沙漠、戈壁之类的不毛之地,而且安达曼群岛还有着矮黑人土著,当然现在没有了,只有第二远征军的将士。

至于原因,肯定跟王晓在象牙海岸的商队没有关系。

波利加尔斯的土著除了贵族好点,余等也是黑不溜秋的,而波利加尔斯比葡萄牙、荷兰、不列颠在南神洲次大陆的据点,乃至隔海相望的独立存在的锡兰岛,富庶程度、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相差都不是一点两点。

在之后也是同理,最重要的是,几百欧洲人能做到的事,十二万汉家儿郎没理由做不到,如今是明末不是清末,就算没有郑恩,在明朝明郑灭亡的前一秒,依旧是东海、南海的霸主。

再是好一阵寒暄,又留下两人用过餐之后,郑恩再亲自送走了二人,这边两人刚走,那边提前通知的又一批人带到了,只见十余人除了领头的那位,其他人都是颤颤巍巍的步入侯府。

当看到花园里的郑恩时,一行人除了领头的中年人只是拱拱手,其他十多位差点就跪了,还是领头的一句话,这些人才没有终止了下跪的动作。

“汉人只有站着死,没有跪着活!这是你要跪的人的原话。”

领头人语气很是不善,剩下十余位只能讪讪一笑,改下跪为拱手作揖。

刚休息没一会儿,茶才泡上还没来得及喝的郑恩,却是亲昵的看着领头中年:

“还是老泰山了解我,哈哈,那个大家都别太拘谨,大力赐座首发

说着十多个绣墩搬了出来,而这领头者就是一直搁置没有安排的、郑恩众多老泰山之一的沈廷扬了。

“老泰山,这朝廷方面的开支,我已经供应了几年了,如今顺天军开销也大,明年我就减半供应吧!

再过几年,就该停了。”

“哼!”

()

491章 黄金航线

“哼!”

沈廷扬一声冷哼之后什么也没说,说来从南明朱三太子继承大位,建立光武朝以来,相比较崇祯朝,朝廷的税收是更加收不上了,也没有自耕农给它收税了。

赋税担当自耕农,要么被各种摊派而破产,变卖了田产,要么将好好的店产靠到了免税的乡绅名下,土地兼并到了顶点,并也是特权免税阶级内部的吞并了。

明朝政策,除了田税,其它税收都低的可怜,就理论上最大的收税处——商税,实际上只有三十税一,而商人还不缴纳,因为商号都挂在举人、进士乃至秀才这些有功名之身的人名下,这些有功名之人就是不用交税的特权阶级。

农业大国却收不上田税,商税还收不上,历朝历代的官方垄断产业如开矿,却也成了地方的了,还不交税,为了将开矿权收为国有,最终闹得沸沸扬扬举国抵制,最终皇帝败下阵首发

盐也是士绅把控。

如此南明朝廷根本就没有收入,而开支却不在少数,勋贵、满朝文武、军队、皇家用度、地方用度等等。

要不是郑家一力承担,南明朝廷早就因为无法化解的财政危机,而名存实亡了。

为何无法化解,因为大部分忠臣和几乎所有的奸臣,都是不会放弃自己免税特权的,口头上拥护朝廷,实际上给朝廷做官可以,但将自家的钱献给朝廷,就是不可以的了。

这也是朝廷明知道郑家尾大不掉,却一直没有跟郑家翻脸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更多的其它原因。

奸臣不交税,忠臣也不交税,是南明的现状,不过凡事有例外,沈廷扬就是例外。

自崇祯朝开始,沈廷扬的沙船帮就一直免费给朝廷做事,甚至倒贴,最重要的是沈廷扬坚持如此,始终如一。

郑恩不愿再供应朝廷的财政开销,这是早晚的事,能保留余面,逐步减少供应,给南明朝廷,或者说把控朝廷的士绅们一个反应的时间,已经是很仁慈了。

所以明事理的沈廷扬只是用一声冷哼回应,同时他肩膀上的担子也重了,郑家不再供应朝廷财政开销,这担子只会落到他沈廷扬这样不仅愿意给朝廷出力、还愿意给朝廷出钱的少数人身上。

而就沈廷扬所知,愿意给朝廷做官的很多,愿意给朝廷出力的也不少,但愿意又出钱又出力的,崇祯朝已经证明了——还真没几个。

崇祯一朝,朱由检不止一次请求百官捐献,补充空虚的国库,最终不过是一个个闹剧、一个个笑话而已,每次收的钱加起来还没有皇后变卖嫁妆首饰来的多。

最终几千万两真金白银、价值几万万的不动产,先是入李自成的顺朝之手,又让郑恩截取了真金白银,让满洲鞑子截取了不动产,再最后连神京一起,全部落入了郑恩之手。

所以沈廷扬这即愿出力又愿出钱的极少部分,担子很重。

沈廷扬再看郑恩,只觉无尽的膈应,不愿再多留一刻,就要告辞离去,郑恩却道:

“老泰山,别着急,如果只是这事,我也不会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