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自己呢?
洪承畴继续着他的开国功臣之道:
“王爷,满洲龙兴之地,不可轻弃,而郑家军到底是骡子还是马,我们试探过后才知道,您将您所不要的部分绿营兵交于臣。
臣定能为您试探出郑家军的虚实。
何况郑家军占据满洲,而我们一直没有作为,如此整个满洲斗将被郑家军彻底吞噬消化。
那时候,我们大清的位置也就发生转换,难不成要我们清兵去守长城?想象一下就知有多不可靠。
而且,臣……”
“恩,我同意了,来人,给太原城的晋商发消息,将城门打开吧!按照惯例,破城不封刀,就先定为十日。
十日后,让姓洪的将所有没有军服的绿营兵,都通通带走,知会绿营兵将领,想保住更多的手下,就多整几套军服发下去。”
“多谢王爷,王爷的恩情,王爷对大清的心……”
洪承畴还没说完,多铎已经开始挥手赶人。
“臣,告退。”
“砰砰砰……”
又是几个响头,千言万语,再好的反攻计划,主子不愿听,做走狗的也不能说什么,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了。
攻城方面,鸣金声终于响起,一直在无妄进攻的绿营兵总算撤了下来,度过了这次战斗,多了一场战斗次数,离升官又近了三分之一。
可看着周围已经少了近半的队伍人数,还有那被重点关注的军官,这些绿营兵怎么也高兴不起首发
消耗守军体力的绿营兵一退下,清虏又发起了又一波生力军的进攻,这车轮战本身就没停过。
不过这一次,出动的清兵却是着装统一的绿营兵,且这些绿营兵明显强壮一些,还有不少着甲的,虽多是破破烂烂的皮甲,但也比之前连军服都没有的绿营兵,强多了。
一门门歇火很久的火炮也被推了出来,大大小小十八门。
“轰隆隆……”
十八门炮,发出了十八声响,炮弹却是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其实就算这些炮弹能落在太原城上,也不能对坚固的太原城造成什么威胁。
倒是十八声炮响,远远传开。
炮响之后,这些明显更正规的绿营兵就紧接着发起了进攻,虽然还是以云梯为主要攻城器材,却总有很多绿营兵往城门处挤,且多是骑兵。
骑兵在攻城中能发生什么作用?更快的速度爬云梯?显然是不能的。
这一波的进攻,全程都透露着古怪,守军都是一头雾水,可当他们以更认真,其实还是没有脱离之前的防守方式范畴。
进行防守的时候,前面还在云梯上下厮杀,城内却突然有数百身手了得,又甲胄齐全的人马杀向了城门处。
早已疲惫不堪,且疏于防守的守军,哪里会想到城中有这么多奸细,还是如此多的训练有素的精锐,一时间城门被夺,又被打开。
绿营骑兵顺势就冲入了城中。
“嗷呜……”
“十日不封刀,驾!”
“嘎嘎!杀!不封刀咯!”
学着狼叫,其实也很像狼近亲狼狗的绿营兵们,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叫嚣着,嚎叫着,满是病态兴奋的往城中杀去。
城中惨叫声瞬间而起,并越来越烈,越来越复杂,男女老少,反抗声、求饶声、哭爹喊娘声,不绝于耳,又混绕其中。
384章 不同的李岩张家玉
洪承畴是七月底才领着二十万绿营兵走的,这二十万绿营兵虽然还是没有统一的军服,连绿头巾都满是黑褐色,但精气神不再是之前那么麻木,行军途中还常常出现口角、斗殴首发
整支队伍都带着无法掩盖的暴虐。
“只用十天时间,就将一支猪一般的乌合之众,练出了一丝血气,豫亲王不愧是豫亲王,本督不如啊!”
发出感叹的就是这二十万绿营兵的新主帅洪承畴,而洪承畴他本人又当上总督了,不过这次是平东总督。
还好不是蓟辽总督,不然就搞笑了。
洪承畴领着这二十万绿营兵,通过太行八陉的井陉,步入北直隶,要过真定府保定府才能入顺天府,时下的真定保定,都在顺军手里,是为李岩和张家玉的联军把守。
李岩、张家玉,书读得多,人也是有才,远不同于有着根深蒂固流寇习性的普通顺军将领,还有着极强的、顺军没有的经营之才。
河南、太行山东麓在两人联手经营下,对地盘的控制力度要远远超过其他顺军地盘。
所用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分田,准确的说是军功田。
在李岩或者是张家玉掌控的地盘,所有被抛荒的土地,都被俩人的势力给收并,如果半月内无人拿着地契来认领,那么这些田斗将充公,再分给各自麾下的将士们。
如今俩人麾下的将士,都是有田的,且是有交赋税的,不过赋税很低,不过十税一,且无任何另外的税收。
比明时崇祯年间算上各种摊派、杂税、淋尖踢斛之后,最终实际到手的只有不到三四成,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李岩、张家玉两支顺军又军纪严明,想像明卫所军一样,上级吞下级的军田,也是不可能的,一经查出,少不得一个九族流放,至于流放到哪,就是郑家军说了算了。
李岩、张家玉麾下势力迅速膨胀,对应的是沉重的后勤补给,是无数的钱粮供养。
将犯法之人,免去斩首,再加倍流放族数,如本是斩首并不祸及家人,改成流放三族,算是保住了一条命,而原本株连三族的罪名,改成流放九族,也保住了三族的性命。
这流放就是交给郑家军,再由郑家军决定将他们流放到哪里,是大员岛还是苦兀岛,乃至南洋诸岛庄园,都是郑家军说了算。
李岩、张家玉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减少了杀戮就是最大的好处,至于从郑家军那换来丰厚的钱粮乃至军械的报酬,那只是顺便,是可有可无的。
恩,对,就是可有可无,也许吧。
也就是说,李岩与张家玉两支势力的将士,也是有分田的将士了,跟郑家军、清虏八旗如出一辙,只是分田的方式与数量不同。
单李岩与张家玉,因为辖区内常年战乱,被战火荼毒最重,地主不是死了就是跑了,而跑了的,也不可能半个月拿着地契回来认领,更何况本身这些地主就少有地契的。
再再说,你一个明朝的地主,或者清朝汉奸,敢回到家乡找明清的对头——顺,要回土地?
如此俩家势力充公了辖区内九成以上的田地,又分发了下去。
因李岩发展早,有足够的精锐做骨干,麾下有条件走精兵路线,也是走的精兵质变路线,因此麾下最底层的将士,最低也分了五十亩的田地,级别越高分的更多。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