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2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正黄旗汉军之后,索尼名正言顺的以正黄旗汉军固山额真的官职,还有刚刚升的固山贝子的身份,统领正黄旗汉军外的正黄旗蒙古、外藩蒙古、正黄旗朝鲜、绿营兵,攻打潼关。

“轰隆隆……”

潼关下,清兵的佛郎机炮发出轰鸣,一颗颗实心弹飞向潼关城头,而虎蹲炮、土炮相对城墙来说的小炮弹,已经失去了开炮的必要。

佛郎机炮的实心弹,飞到一度有天下第一关、实为山海关之下第二关的潼关城墙上。

“啪叽~啪叽~”

佛郎机炮实习弹,只是在城砖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小坑,相对于高五丈到十丈,宽二三丈的潼关城墙来说,并非攻坚破城专业红夷大炮的佛郎机炮来说。

佛郎机炮炮弹也只是震慑一下城头的顺军守军而已,而潼关位置极为重要,是李自成理论上的唯一退路,因此守卫此关的是最忠心的孩儿兵出身的将领,为首的就是孩儿营掌旗罗虎。

罗虎,字震山,陕西榆林人。幼孤,骁勇善战,以威武将军从李过破孙传庭于潼关,迁果毅将军,封潼关伯……

关于罗虎的记载很多,是善战的顺军将领中之一,但他和很多顺军将领最不同的不是孩儿营出身的身份,而是其最大放光彩,最难得的一点——军纪严明。

笼统的说是爱民如子,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纪律谨肃,民不知兵。

最具代表的就是,顺军攻下北京之后,顺军上上下下都以为大势已定,天下可得,遂纵兵大掠,百姓深受其害。

唯罗虎、李岩所部军纪严整,士卒不敢轻取民间一物,也不拷掠士大夫。

又因为孩儿营出身,对李自成忠心耿耿,深受李自成信任,遂令他这个潼关伯守潼关。

本来是为了把守退路,以防山西作战失利,迎接李自成回长安都城的,没想到没等到东面的李自成,却等到了西面自都城而来的清虏。

罗虎领着麾下军纪严明的将士,还有最忠诚的孩儿营,守的又是潼关这种没有百姓、士绅给清虏开门的关城,清虏一时半会也运不来红夷大炮,自是将潼关守得稳如泰山。

又是一波绿营兵的进攻,被罗虎麾下的各种火炮给轰退了,只是给地上的尸体,又增加了许多。

潼关是一时难以攻下了,但都城长安,还有关中、汉中、关西的丢失,也成了事实。

山西太原,李自成行在及顺军前阵指挥部,也是当初的大明晋王府,李自成落座皇位,殿内是顺军高层。

皇位上的李自成,大马金刀的坐着,一只独眼从麾下文武身上来回扫视,眼神深处带着几分难以压抑的暴虐,最终落在了文官之首的宋献策身上:

“大军师,如今牛丞相失了西京,人已不知生死,那么你就是现在的文官之首,作为文官之首,对于现在我们先失北直隶,如今又失潼关以西,有何谋划?

你不是能掐会算吗?算算我们顺军下一步该如何走?!”

李自成的语气中是带着三分期盼七分怒火的,那咄咄逼人的意思,宋献策跟他隔了好几层代表皇权的玉陛,都感受到了。

这也不怪李自成,怪只怪他宋献策打北京以来,献的策是越来越不灵了,并且也从不主动献策了。

宋献策是心里苦啊!他不过是游方算命的江湖人,又因长相丑陋,五短身材,还是个瘸子,为了糊口,练就了一身更专精的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这哪是算卦啊,其实就是观察他李自成的想法,以及牛金星、顾君恩、李岩他们的想法。

再根据这四位的想法做出判断,分清轻重,再说出口。

后来他发现,牛金星的想法有时候也充满私欲,倒是二军师顾君恩、副军师李岩的想法靠谱一些,因此他宋献策总是在不得罪牛金星的情况下,结合他观察猜测到的顾君恩、李岩的想法,去迎合李自成。

简而言之不是他宋献策算卦不灵了,而是李岩去了河南不在身边,顾君恩现在的想法又总是跟牛金星相违背,也不和李自成的心意,他宋献策也不方面化他猜测到的顾君恩、李岩的想法,为自己所有。

况且你李自成也不守规矩啊,不知道每次我宋献策都是等他们先说完了,再跳跳大神,说一大堆周易八卦做铺垫,再引导你觉得顾君恩或者李岩“说的对”吗?

这怎么能先问我呢?

不过宋献策也不慌,右手一伸,摇头晃脑,一脸深思,数起了手指。

好吧,算卦自然要算。

宋献策开始算卦了,李自成也不好说什么,看向了顾君恩,在场也就顾君恩能问了。

顾君恩是相貌堂堂,也有举人功名,并且他不比牛金星半桶一水,宋献策“他说的对”。

是有真才实学的。

“臣当初提议陛下取陕西,定三边,经山西,取北直隶,如今时局反转,臣提议辗转南下,入湖广,自古湖广熟,天下足,湖广又为天下之中……”

370章 顾君恩说郑家军

顾君恩是肺腑之言,可正在数手指的宋献策是越听越心惊,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哪有你这样说的啊!

而且你说话的时候就不能看看陛下的脸色吗?没看陛下脸都成了猪肝色,你还说?真是。

再说,这取陕西、定三边、经山西、取北京,是你说的,如今不正因为如此,才落得如此下场?

如此这也不能在完全怪你顾君恩,毕竟你的计谋是对的,错的是执行的人,可这执行的人是陛下啊!

是陛下将马吊里一副天胡牌,打成了小相公,你这一说,不就是揭伤疤,哪壶不开提哪壶,更何况,人贵有自知之明,反过来的道理就是人很难有自知之明。

保不准现在陛下还在怪你顾君恩的计谋错误,才让听你话的他,错的如此下场呢。

宋献策是心惊胆颤,看来又得装聋作哑混过去了,这顾君恩的肺腑之言,他可不敢引导成“他说的对”。

果然,顾君恩还没说完,李自成已经恼羞成怒,很不耐烦的说:

“难道就不能夺回潼关之西的秦地?

那里可是我们的都城,何况清虏也不过如此,先有亳侯李过在北直隶势如破竹,被打的只敢当缩头乌龟。

又有郑恩小儿在满洲如入无人之境,直下盛京,二三月过去了都不敢回援。

难道就我们是软柿子?!

面对清虏只能逃?!”

顾君恩是没想到李自成会有这么大的火气,不过他依旧坚持挣臣的抱负,坚持着逆耳忠言:

“陛下,事有轻重缓急,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们已是一国,已是顺朝官兵,不是之前。

既然是一国,又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