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黄廷说话了。
这是黄廷首次在郑家军最中心的圈子发言,受宠若惊归受宠若惊,过人的能力,还有未来名将的风范,且相对甘辉的海陆全能,而更偏向于陆战的他,在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了他正常水平的分析与判断:
“侯爷,末将虽为南人南将,但多关心塞北边关之事。
从末将看来,多铎就算再凶狠,以他的战场名气,怎么也不会做出自断手臂的事。
再从我们入辽东以来,攻下金州的微薄斩获及俘虏,还有末将私下探知,这些留在城外的转职牧民的满洲人,也多只是一部分家眷跟着在城外。
且这些家眷中的子女,多包衣播种的成分,女眷自然是多与包衣私通,剩下的还多是老者,或者是极度反对他们哥俩把持朝堂的人。”
这个俘虏组成的问题,郑恩与甘辉都发现了,不过不好公布,以免动摇军心,没想到黄廷也自行发现了。
“而这些满洲人也多在城堡周边放牧,散布的也很散,而且一人多马。
关键时刻就像旅顺一样,壮丁放弃这一批不纯的家眷,放弃牛羊,凭借一人多马全力逃跑,我们上万大军怎么追都追不上。
很容易出现上万骑追击半天,而只有两个斩获的现象。
如此我们攻打满洲的消息也传开了,他们又可以凭借马速先逃,最终就算我们顺利的拔掉了所有盛京外的满洲城,也只能对他们满洲一族,造成不足一成的伤害。
这不足一成,还是多铎放弃的不纯族人,顽固派反对者。
而我们又有机会拔掉盛京外的所有满洲城吗?这个就现在而言,可能性不大。”
说这话的时候,黄廷还特意留意了一下郑恩和他人的反应,见大家都在深思,没有因为不中听的话,而发生维护面子型的反驳。
这黄廷愈加认可如今的团队,如今的主公。
慢慢黄廷也开始畅所欲言了:
“满州一族人少,北京、盛京聚集了他们七成的人口,余等三成也住在城中,或者随时可以转移到城中。
又因为圈地占房投充,将所有满洲人居住的城池,都化作了旗人之城,非旗人不可入,甚至像北京内城,俨然成了非满人不可居住的满城。
他人想发展一个内线都千难万难,更何况策反城中居民了。
如此也加大了我们攻城的难度,想攻下满洲所有城,不仅耗日良久不可,以八旗军的机动性,我们根本耗不到攻下所有满洲城,八旗军主力就已经前来了救援了。
哪怕是从遥远的西域赶回来。
因此……”
黄廷说的是头头是道,而这个时候重场戏也来了:
“因此,多铎根本不是单纯的狠辣,完全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集中优势兵力,以逸待劳,以逸攻疲,在我军攻城攻的疲惫之事,突然杀出,以生力军内外夹击我们的疲惫之军,如此我军就危险了!
特别是多铎领主力,就藏在我们攻打的坚城的情况下,好不容易,煞费苦心,精疲力尽攻破坚城的时候,自以为胜利的发动总攻的时候。
多铎突然领大军从城中杀出,如此我军即使有二十万,也会大败,且是损失惨重的大败。
因为八旗满洲比我们骑兵多,而两条腿又跑不过四条腿,我军又是孤军深入。”
“嘶~”
倒吸凉气的声音不绝于耳,多铎真是用的比计,又得逞的话,郑家军最少会因为此次的失败,而陆师实力折损过半。
郑家军常胜的名号,也会被打没了。
不过还好,黄廷发现了这个可能性。
如此对于黄廷接下来的说法,所列举的两种可能,更听的认真,这两种不亚于之前那个引君入瓮、以逸待劳之计,让在座的听的是冷汗都出来了。
暗自庆幸的气氛更浓。
当黄廷说他所能猜测到的最后一种可能时,包括郑恩在内,都是在屏息凝神的听着:
“第四种可能,也是末将所能想到的最后一种可能,杀伐果断、英勇善战的多铎,安排好满洲事宜之后,根本就不再管满洲,领着八旗满洲最多的队伍,真正的深入了草原。
或收拾因为八旗实力受损,而不听话甚至反叛的外藩蒙古,彻底征服外藩蒙古,再拉外藩蒙古的为己用。
或从草原,深入顺军后方,一举歼灭顺军,拿关中秦地、山西,与河北、塞外控制区域连成一片,也解决了高屋建瓴的山西威胁。
如此,再乘大胜之势回归满洲,而我军也只能暂避锋芒,而河北的六镇辖区也就危险了。”
这下郑恩是被雷的不轻,历史上,清虏可不就是从塞外偷袭关中,给了李自成最后一击吗?
351章 只有五万
历史上,李自成自一片石落败,就被清兵打的抱头鼠窜,除了李过引领了一场像样的反击,想围魏救赵,解救山西之围以外,余等顺军就像是病虎一般,一直被清兵压着打,并且一退再退。
而李过引领的反击,虽打出了顺军入北京前的威风,但终究还是不能改变大局,以失败而告终。
但丢失了河北,再丢失了山西的顺军并没有就此败亡,因为顺军的两京还在。
一个是改西安名的西京长安及关中、关西、汉中地区,一个是改襄阳名的襄京及旧时南阳、河南南部地区。
这两京及周边地区,都是被顺军牢牢把控,长安有潼关天险,襄京有湖广之富,可谓是大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意首发
怎么看都还有十多年国运的样子。
不过长安有潼关,清朝却有塞北,清兵攻不下天险潼关,却从塞外绕道偷袭长安,让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又丢了襄京以外的所有土地。
只剩下狭小的襄京,再也不能让顺军恢复实力,甚至不足以养活顺军。
因为从顺朝建立,到丢失的只剩下襄阳这一块地盘,都还没有满三年,而三年不纳粮的政策,成了,成也是三年不纳粮,败也是三年不纳粮。
李自成也是这个时候,死在了九宫山,那个两年多没给他纳粮的当地农夫手里。
被黄廷一番话,雷的不轻的郑恩沉思着:
只是如今因为以及的到来,顺军并没有像历史上败的那么惨,主力犹在的同时,精锐兵力还更集中了,且李过的反击不仅更精彩,还成功的围魏救赵,解了山西之围。
顺军还获得了历史上所没有的喘息的机会,这么好的喘息机会,加上顺军只是败给了鞑子一场,李过还打胜了鞑子更多场,顺军上下根本没有恐鞑症的存在。
顺军还会这么容易被打败?
多铎就这么自信他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