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鱼杂羹,都快到了闻到海鱼的腥味,就要吐的地步。

全靠一百顿还有一顿是其它陆地食物调解一下,还有郑恩大出血,拿出珍贵的香料,加到鱼干里,靠这加料的鱼干中和一下,才没有到真闻着就吐的地步。

当然这珍贵的香料其实也不珍贵,是郑恩自己从大明本土发掘出来的,如:桂皮、香叶、香茅草,还有大明本就有的辣椒。

本土产的,成本自然贵不到哪儿去,只是郑恩将这些本土香料的加工厂给标为了禁地,所有从禁地加工厂出去的香料全是粉末状,再按比例调和了一下,以防他人知道他的原材料,名字也改大气了,什么天香粉,六香粉,十二香。

除了自己用以外,这些调和香料粉,全以比南洋香料还高昂一些的价格,销售给倭国、朝鲜、清国、顺国、大西国,乃至大明本土。

连西洋人也有购买者。

也就是说,这成本只有几个铜板的桂皮、香叶、香茅草、干辣椒、干沙姜、干葱、干蒜等粉末调和一下,制作的天香粉、六香粉、十二香,卖的比同重量的黄金都贵的多。

西洋人用来烹饪,吃了都说这黄金花的值。

至于大明人买了要不要打特价,呵呵,能买的起比黄金还贵的香料来做菜的明人,能是普通的明人吗?家财万贯也才万两白银,而按照西方的金银汇率,为1:10左右。

也就是说家财万贯也只能说尝一下,不能说经常吃,算不上这些香料的主客户,而比家财万贯还有钱几十倍的明人,不管他是权贵还是富商,都不会是什么好东西,说他们是大明的吸血虫都不为过。

他们的钱,自己赚了也就赚了,再说自己又是将本就是他们从汉家百姓那剥削来的钱赚过来,再用到汉家百姓的身上,又何乐而不为呢?

————

“总算启航了,总算是要去侯爷口中的蓬莱仙岛了。”

“那可不是,侯爷说了,这大员岛虽不是天上的仙岛,但相比我们北海沿海的岛屿,它算是人间仙岛了。”

“想想侯爷说的遍地的果木,还一面四季都有,那什么香蕉、木瓜、什么比人头还大的什么密瓜、什么堪比人头大小,但吃了大补的什么莲子。

想想就口水直流。”

“人头还大的那叫菠萝蜜,也叫树菠萝,吃了大补的那个叫榴莲,什么蜜瓜,什么莲子,这哪跟哪。”

“哼哼,不管它是什么,本伍长大人是吃定了,还有那成群结队的飞禽走兽。

哪怕是吃草根,吃树皮,吃野菜,也好过天天吃鱼强,现在每次吃海带炖鱼,你们是不知道,本伍长大人可是捏着鼻子吃的。”

“呵呵,王老五,当初你可是饿的吃观音土,还好没被你给吃死了,现在入我们郑家军了,当伍长了,天天吃肉了,你的夜瞎子也治好了,就开始抱怨天天吃肉了?”

“队总,小的没有抱怨的意思,小的,小的就是怀恋以前吃草根树皮的日子了。”

这是来自庞大的混编船队其中某一处的声音其它各地的气氛也跟着差不多。

大家其实早就吃海鱼和海带吃的想吐了,特别是底层,但汉人终究是深入骨髓的淳朴,忘本的事,不像西洋人、东洋人那么来的轻巧。

加上郑恩早已成了专门的宣传部门,以及军官营出来的军官,都系统的学过宣传的重要性,和怎么宣传,怎么配合上级的宣传,所以郑家军上下关于大员岛及南洋的宣传很到位。

以至于很多人晕船晕的吐干了胃酸,依旧对大员岛充满了向往,出现了不好的舆论苗头,时刻监视全军的郑恩也会将它抹杀在摇篮,让一切舆论始终保持好的正确的方向。

嗯,最少对于郑恩来说是正确的方向。

314章 大明光武元年

大明光武元年元月初一,也就是新的一年,新的一朝头一天,郑恩依旧没有回家过年,以前是远在北京,国子监年假又只有那么几天,根本不够来回。

现在倒是离老家福建近了,只是隔海相望,不过也没有回家。

相同的是没有回家,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两年未见的父子三人一起。

隔海相望自然是大员岛了,不过父子三不是在如今大员岛上开发完全的熟地,南部地区过年。

也不是郑芝龙一早就开始移民开发的岛西中部全岛最长河流浊水溪,以入海口笨港为基础的周围区域,更不是郑家之后开发的北头前溪流域、桃园地区。

以及郑家军蜂蛹而来的二三十万朝鲜籍,哦,现在还活着的,全部为入了汉籍的朝鲜裔。

也不是二三十万汉籍朝鲜裔开拓者们,主要聚集的淡水河流域。

而是大员岛最北部的鸡笼河流域,鸡笼港地区。

鸡笼地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进入冬季时,鸡笼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华夏大陆北方南下至大员岛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鸡笼在每年西历十二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

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鸡笼港区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鸡笼港的船只进出港都是问题,为此后世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而鸡笼地区,包括淡水地区,之前都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正好两地区都位于大员岛最北部,与位于大员岛南部的荷兰人殖民地区,遥相呼应。

郑芝龙及再早的颜思齐,开发的是两者之间的大员岛西面沿海的中部地区。

郑芝龙开发的西面中部沿海地区,即没有荷兰人占领的南部与南洋诸岛星屿相连的优势,也没有西班牙人最初占领的北部那么靠近倭国。

地利位置都比不上两者,又是两者的缓冲。

如今大员岛北部的西方殖民者,只剩下两个缩小版的菱堡,为荷兰人所有,都在港口河流入海口的岛屿上。

陆地并没有据点,其实跟岗哨及荷兰于倭国贸易的补给点的作用差不多。

是为荷兰人于两年多前,赶走了西班牙人,才在此地区设立的两座西班牙菱堡原基础上缩小的迷你菱堡。

为何西班牙人事先建立好的菱堡不要,原因就在于,荷兰人根本就没精力开发这里,这两个据点作用就只是岗哨及通往倭国的补给点。

其实有没有这个补给点都没关系,因为当初西班牙人占据这里的时候,不一样通畅的保持着与倭国的贸易。

这北部的两个据点对于人口本不多,又忙着欧陆大混战的荷兰人来说,就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