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章(1 / 1)

伐清与殖民 回忆破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子、铜珠子的散弹子铳。

一枚火红的铁柱子混杂在众多的铅弹之中,一颗铅弹击中了谭泰,他身上的三重铁甲直接爆炸开来,铅弹入肉之后炸裂,让小腹中弹的他差点没被腰斩了。

随之而来的火红铁柱子,直接穿过谭泰的三重铁甲,再从他的胸膛穿透,再从后背透体而出,带着挥挥洒洒的甲片,铁珠子再穿过两重铁甲一皮甲钻入一个巴牙喇白甲兵的铁内,之后再穿透,再破甲……

在佛郎机炮发射的散弹面前,任何一种弹珠都可以轻易的撕裂铁甲,效果不同的是,铅弹在撕裂三重铁甲再入体之后,柔软的铅直接在肉体中爆炸,也就造成了差点被腰斩的谭泰。

只有点点边缘的肉丝连着,证明他谭泰没有被腰斩。

铁珠子是轻易的撕裂铁甲的同时,又更轻易的撕裂肉体,再透体而出,再一路横扫过去,直到穿透十多重甲、数重肉体之后,再因为变形的不像样子而爆首发

铁珠子坚韧,不容易爆裂,而铜珠子更坚韧,更不容易爆裂,基本上是有效射程之内,中者全部贯穿,直到有效射程之外,或不知道飞去了哪里,或停留在一个人的体内。

佛郎机炮散弹的有效射程三四百步是有的,而冲在最前面的谭泰与炮口的距离不过二三十步,也就是说谭泰身后三百多步范围以内的八旗真满洲铁骑,都在有效射程之首发

谭泰及其身后三百多步,如同开启了无声电影模式,上千血肉,模糊了地面,这还没算马。

这个时候赶过来的郑恩看到这一幕,一拍大腿:

“可惜了,没有办法布置七八十门炮!”

260章 重阳节有祭品

等到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又多了一样像样的祭品——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馒头。

上千八旗满洲真鞑子,且整支队伍最勇猛的巴牙喇白甲兵、红甲兵,因为谭泰的带头而又是谭泰护卫的身份,所以都冲的很前面,这一次,无一例外全化作了血肉。

天色越来越亮,血肉之路的视觉冲击效果越来越大,而佛郎机炮手正在快速面的装填着,幸存的八旗真满洲相信,木刺、矛刺保护下的佛郎机炮们,绝对可以在他们抢回谭泰的尸体前,在将所有上前者化作又一层的血肉。

带回同伴的尸体是八旗满洲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是八旗满洲的军魂一部分,为了鼓舞此项,甚至规定谁带回了同伴的尸体,谁就可以分润尸体的遗产。

可现在在大炮的威胁下,他们要丧失这一部分的军魂了。

“杀!全军突击!杀满洲鞑子一人入汉籍,再杀一人官升一级,杀十人官升十级!

你们这些兔崽子不想如本将这般青云直上的升官了吗?给我杀!”

敢死营参将兼一营朝鲜营的王晓,直接有权指挥敢死营加所有朝鲜营,在他的呼啸下,敢死营毫不犹豫的就对丢了魂的八旗满洲发起冲锋。

而朝鲜营看着混杂在谭泰一行八旗满洲一起的同伴的血肉,犹豫了,徘徊了。

不过胜利就在眼前,总有更在乎利益的。

“杀!”

从第一个年轻的朝鲜兵开始,到当初的爷父孙三位营游击将军,副游击将军的带头,超过大半的朝鲜兵加入了痛打落水狗,围攻丢了魂的八旗满洲序列。

八旗满洲看着红着眼,再也没有了畏惧,全是将他们当做赏金,当做升官发财的亮晶晶眼瞳。

没有了主将谭泰,没有了巴牙喇白甲兵、红甲兵,更多还是出身富贵养尊处优三代满洲鞑子的他们,退缩了。

一个人带头,那就是剩下数千八旗满洲的全线溃败,什么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都扔到了不远的渤海之中。

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很快八旗满洲就逃远了,看那一路狂奔的架势,那是不逃到北京不回头。

“万胜!万胜!万胜!”

杨村山坡阵地北面,欢呼声随之而起,东面的欢呼声比北面的更早,因为东面的索尼,那是真的只让傅山领兵发起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尽尽掩护的责任罢了。

而本应是唱主角的南面,几千炮灰受到了顽固的抵抗,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天刚亮,外藩蒙古还在战场边缘试探,不知怎么,这里就成了计划中最有可能突破郑家军阵地的点,留守的上万八旗蒙古,刚还有因为夜盲症而留下来的关宁汉奸军、八旗汉军,通通往这边杀了过来。

顶的前面的外藩蒙古不得不前进,光被挤进壕沟的外藩蒙古就数以百计。

加上郑家军火铳乃至后面火炮也不隐藏了,一通招呼,到最后洪承畴心一狠,直接下令后退者死,将外藩蒙古逼在了清兵与郑家军之间,最终消耗殆尽。

杨村山坡南面阵地,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洪承畴,看着最后一个外藩蒙古旗主不甘的死去,他心中默念:

抱歉,我是大清的忠臣。

之后圆满完成任务的满意而去,害死了同伴的八旗蒙古一个个看着外藩蒙古的尸体,大声欢笑,要不是这些外藩蒙古攻打吞并,生活在漠南草原的他们,将不会成为八旗蒙古。

洪承畴及清兵自以为功德圆满的撤军了,而郑恩也下令大军在收拾完战场之后,从杨村山坡撤军。

杨村毕竟不是背靠三角淀或者卫河,清兵真要不顾死亡的堵塞河道,还是可以做到的,那时候郑家军可就真惨了。

天津城下,天津总兵黄得功、天津团练总兵郑鸿逵亲自迎接野战中凯旋而归的郑恩及郑家军。

当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的头颅,及一千三百一十四枚真满洲的头颅,还有一万零八十三枚蒙古鞑子头颅,两万余绿营炮灰头颅堆成山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

两位饱经风霜的中年,都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还是郑恩率先行礼:

“拜见黄爵爷、拜见四叔父。”

黄得功、郑鸿逵都忙着看越堆越高的馒头去了,一时没注意到郑恩就在旁边,这郑恩一行礼才反应过来。

“哈哈哈!”

黄得功是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一反应过来就是开怀大笑,之后粗胚但直接的夸赞,把不住口子似的汹涌而来:

“好小子!好样的!小小年纪杀的鞑子,那是馒头堆了一堆又一堆,你这是要学霍去病、卫青啊!

老夫年近半百,在你小子面前都觉得害臊,话说我们大明真是危难关头,越是南方越是大明龙兴之地。

太祖兴于淮扬,戚武毅虽是山东人,却兴于浙兵,如今又有福建英雄辈出。

老夫九边之地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