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1)

大傻子成亲以后 七品棠 273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5章

他怎么可能娶不上媳妇?杨婉儿不敢相信。

那么高大威武又风度翩翩还家境优渥的男子, 怎么可能娶不上媳妇!

孟红珠道:这个我知道。他直到成亲那天,都还是个傻的。自然没有姑娘愿意嫁他。

话一出口, 见另外三人都满脸好奇地盯着她, 孟红珠摆出来一副讲故事的架势, 道:吴家村的人都这么说。成亲当天,吴轩还傻乎乎地闹了不少笑话, 去接亲的时候下个车都差点摔跟头。

她顿了一下,继续道:但一拜完天地, 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孟红珠的声音变得神神叨叨起来:他就像受了仙人点化似的,刷的一下子, 突然就不傻了。

这么神奇?刘氏惊叹。

对啊, 据老人们说,这是前朝的一种冲喜手法。给傻子找个八字相合的媳妇,再挑一个良辰吉日拜天地, 傻子就能变聪明。孟红珠信誓旦旦道。

单是这样还不止。吴轩变聪明后, 和普通人可不一样, 他成了一个天才!孟红珠说着说着语气更夸张了,当天他成完亲, 第二天就学会说话了,第三天就学会读书了。然后去了村里的学堂半个月,四书五经就都会了。

那可真是天才。刘氏继续惊叹。她儿子杨修竹八岁开始读书, 一直学到十五岁,才把四书五经学完。

杨婉儿倒不在意天才不天才的,她的关注点在于, 吴轩找男子成亲是为了冲喜?那他现在好了,会不会再娶媳妇?

孟红珠一下子被问住了,她尴尬地哈哈两声:这,这我就不知道了。她没想到杨婉儿知道吴轩已经成亲以后,还惦记着要嫁。

孟红珍和刘氏就对杨婉儿了解多了,知道她一直是这种只顾自己的性子。

刘氏道:既然人家已经成亲了,你也就别惦记了。

他那么多家产,总需要后人继承吧!杨婉儿道。

你难道还想去做妾?刘氏照着她后背拍了一巴掌。

杨婉儿连忙往旁边躲,嘴里辩解道:我没有!

孟红珍在一旁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她把杨婉儿挡在身后,对刘氏劝道:嫂子你先别发火,婉儿说的也有道理。

刘氏道:她还小不懂事,红珍妹子你怎么也跟着犯糊涂。

孟红珍握住刘氏的手,拉着她坐下,道:嫂子,你听我仔细说。那吴轩以前是个傻子,自然没有人愿意嫁,但如今他好了,应该是要再娶的。因为,他是吴家主支的。

吴家主支?另外三人都听的一头雾水。

孟红珍指了指头顶上,道:前朝的

刘氏倒抽一口冷气,你是说那个吴氏?

前朝实行分封制,皇族和各世家大族共同掌管天下。每个世家大族都有专属的辖地,比如吴氏一族的辖地,就是定山县。

毫不夸张地说,在前朝,整个定山县就是吴氏一族的私产。县内所有税收直接入吴氏私库,供养族人铺张奢靡的生活。

而现在看来规模甚大的吴家村,当年只是吴家的一座祭祀祖宅。位于村子中心的大宅常年空置着,但也派了足足两千多名改了吴姓的奴隶负责看守。

孟红珍点点头,就是那个吴氏。当年田婶子出嫁的时候,说嫁的人和吴家主支沾亲,可是引来了不少人羡慕。

杨婉儿年纪小,没经历过前朝,但她也听别人说过,前朝的贵族都特别有钱。她道:珍婶子,那吴轩家是不是有很多珍宝。

应该有,不然他哪里来的钱盖新房子。孟红珍道。大阑朝建立以后,吴家的大宅田庄铺子之类的都被收走了,人也都被赶回了老家祖宅。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难保他们不会偷偷藏下一些珍宝留给后人。

刘氏和杨婉儿打听完吴轩的情况,一个面色凝重,一个欣喜若狂地出了孟红珍家的门。

一路上,杨婉儿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刘氏只敷衍地回了几句。

到了家,刘氏换了身衣服直奔厨房,开始准备晚饭。

杨婉儿见她娘不支持她,只好去书房找杨员外。

书房里,杨员外把书架后头几个旧箱子都搬了出来,打开最上面的一个,里面是一沓沓陈旧泛黄的纸张。

杨员外小心翼翼地翻找,嘴里喃喃道:那个应该是崇文十二年

爹,你在找什么?杨婉儿一进书房就大声道。

杨员外被她突然出声吓了一跳,险些弄坏了手里的纸张,斥道:女孩子家,大吵大闹,成何体统!

杨员外翻到了最下面一张,发现这个箱子里都是崇文十四年的,年份不对。他把这些纸张抚平重新放回去,箱子也重新盖上。

爹,你到底在找什么,女儿帮你一起找好不好?杨婉儿娇嗔。

不用。杨员外道。杨婉儿不给他添乱已经很难得了,哪里能指望她帮忙。

杨婉儿扑过去抱住杨员外的胳膊,爹,我跟你说,我和娘打听到吴轩的情况了。

哦?怎么样?杨员外随口应道。他挣脱开杨婉儿的手臂,又打开了另一个旧箱子。

杨婉儿兴奋道:爹。我们去了珍婶子家,刚好珍婶子的妹妹也在。她家男人给吴轩家盖过房子,知道得可清楚了。

第17章

杨员外还在继续翻找。

杨婉儿继续道:珠婶子说,吴轩特别有钱,对干活的工人特别大方。她还说,吴轩以前是一个傻子,但是突然就变聪明了,四书五经一下子都会了。

荒唐!杨员外斥道,岂敢妄议圣贤书!

珠婶子就是这么说的嘛!杨婉儿又扑过去撒娇,她说吴轩娶了个男媳妇冲喜,然后就从傻子变成天才了。现在他变好了,肯定会再娶一个

等一下。杨员外突然反应了过来,你说吴轩以前是一个傻子?

是啊,但是他现在已经好了。杨婉儿解释道。怕杨员外介意,她还把孟红珠说的吴轩变成天才的话又说了一遍。

杨员外却没有再理会杨婉儿,而是专心翻找了起来,吴轩,吴二成,还有那个卖豆腐的吴文寿,杨员外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觉得他们的名字眼熟了。

他想起来了。

崇文十二年夏天,他们刚考过童生不久,吴二成喜得一子,邀了他们去吃满月酒。而那个孩子的名字

杨员外手突然一抖,捏住一张纸缓缓抽出来。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张泛黄的纸,走到书桌旁边,先取了一张上等的白纸铺在桌子上,才把手里的纸放上去。

爹,这是什么啊?杨婉儿好奇地凑过来看。

杨员外道:这是一篇前朝婚书。

和本朝衙门里的制式婚书不同,前朝的婚书是非常华丽繁复的。书写者会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甚至不同季节的差异,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婚书。

婚书用词极为考究优美,读起来像一首华丽的诗篇。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红绳已系,白首永携

杨员外逐字逐句地看过去,慢慢回想起了当年的情景。

吴二成儿子的满月宴上,他们一群人喝到兴起,便提议要做文章。

因为吴二成刚得了儿子,众人都打趣他,要他给儿子写一篇婚书。说婚书写得够好,他儿子以后才能娶到漂亮媳妇。

吴二成也正在兴头上,当时文思泉涌,不到一刻钟就写好了一篇辞藻华丽优美的婚书。众人传看了一番,纷纷道好。这时又有人注意到了杨员外,说他妻子马上也要生了,也应当写一篇婚书庆贺。

杨员外出身普通,哪里会写什么前朝婚书,只能摆手拒绝。

众人不肯放过他,但他又确实不会写。就有人起哄,说杨员外的妻子既然快要生了,那就只比吴二成的儿子小一个月,两家这么有缘,何不做个娃娃亲。

大家都喝的醉醺醺的,一人起哄众人都跟着起哄,一群人就这么簇拥着吴二成和杨员外签了婚书。

杨员外看着婚书下方签的名字。

左边是,父:吴二成。子:吴文轩。

右边只写了,父:杨秉兼。当时刘氏还没有生,所以后面的位置空着。

那天众人只是喝多了起哄,都没把这个婚书当回事。杨员外也只是觉得吴二成文采好字也写得好,这才收藏了。

过了没几天,刘氏生了杨修竹,是个男孩儿,这婚书就更做不得数了。

再到后来,吴二成夫妻双双去世,他也和吴家再没了联系。

杨员外摸着指下泛黄的纸张,感慨万千。快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把酒言欢畅谈诗文的同窗好友,现在几乎都记不起名字了。

要不是杨婉儿闹这一出,这些陈年旧事不知要这几个旧箱子一起,尘封到何年何月。

爹杨婉儿一声尖利的大喊打断了杨员外的感慨。

她兴奋地拽着杨员外的胳膊:爹,你看,这上面写了吴文轩,吴文轩就是吴轩对不对?

没等杨员外回答,她自己就点头给自己肯定了,一定是的,吴轩是吴文寿的堂哥,所以他也是文字辈的。而且吴轩的大伯是吴家村的里正吴大成,吴文轩的父亲叫吴二成。这名字一看就是亲兄弟。爹,我说的对不对?对不对?

杨员外点了点头,道:没错。

太好了,我就说我们是有缘分的。杨婉儿兴奋地团团转,我拿着这份婚书去找吴轩,他肯定会娶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