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盛夏时节的海边并未有多凉快。猛烈的海风将空中的白云都吹散开来,热辣的紫外线直直地侵略着整个海滩。海滩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不远处的码头边停靠着几艘年久失修渔船,似乎给这宁静的氛围当中增添了几分战乱的不安。
明华坐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出神地望着平静的海面。他的身旁坐着一个盛气凌人的男子,男子面容姣好,墨绿色长发齐肩。
明华看着海,而男子看着明华。
和尚,你受戒了吗?男子问道。
明华收回视线,看向男子,摇了摇头,没有。
【略】
关上房门,明华来到了房间外的庭院里。尽管白云寺位于市中心,但寺院内部还是非常安静。站在八角亭里眺望远方,车水马龙的夜景就好似另外一个世界。
有时,明华也会想起曾经那个骄傲得不可一世的男子。尽管他在别人面前是那么张狂,但在其他人见不到的时候,也有纯真无害的一面。
男子和正在房里睡觉的那个家伙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两人的性格却迥然不同。
明华清楚地知道孟立君不是他,也并没有打算把两人搞混。
只是时不时,明华还是会怀念一下曾经的那个他。
竒 書 網 ω ω w . q i δ h μ 9 ㈨ . c ó M
当孟立君醒来时,天已大亮,明华不在身旁。
用过早餐,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时,明华还是不见踪影。忍不住问了一下前来送他的司机,原来明华一大早就去了外地。
司机还是载他来的那个司机,斯斯文文的,带个眼镜。
自从孟立君的眼睛伤好以来,他就没有再戴过眼镜了。本来那副眼镜也没有度数,所以不戴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少了几分书生气罢了。
从市中心到燕京大学大概十几公里,路上少不了堵车。孟立君闲来无事,便找司机闲聊了起来。
你是什么时候出家的?
司机似乎不是很愿意搭话,但也不好完全不理人,便言简意赅地回答:十六。
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二。
那也在白云寺呆了六年了。孟立君摸着下巴说道,你们住持平时也总是这样,不在寺里呆着吗?
白云寺是国内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寺,住持自然很忙。
他都忙些什么,捉妖吗?
捉妖?司机皱了皱眉,显然对孟立君的说法不太满意,住持有许多演讲会议,甚至国际交流,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很少做法事。
原来如此。孟立君点了点头,看来这位司机是实实在在生活在婆娑世界的人。
明华之前来燕大,虽然名义上是学术会议,但实际上就是捉鬼。
不过话说回来,明华的这一面确实没必要在普通人面前展现。
那你们住持平时会生气吗?孟立君又问。
司机摇了摇头,住持的境界很高,怎么会生气。说到这里,司机好像想起来了什么,补充道:不过住持确实生过一次气,虽然没怎么表现出来,但谁都看得出来住持生气了。
哦?什么时候?孟立君毫无自觉地问。
你去本堂里的那次。
孟立君乖乖闭嘴。
回到畅春园宿舍时,李奕博不在,宿舍空荡荡的,让人感到一丝寂寥。放好行李,孟立君给郑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没有接通。看了一下郑老师的朋友圈,他这才知道郑老师去了英国,作为访问学者在流津大学做学术交流。郑老师曾经提过,流津大学有一位姓冯的教授研究新儒学很厉害,一直都想招来燕大,也不知道这次过去这件事会不会有进展。
孟立君给郑老师发了一封长邮件,说自己在写论文上面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希望等郑老师回来能够详细谈一谈。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明华事先给郑老师打过招呼,这次郑老师的态度不像上次那样坚决,而是让孟立君先自己想一想方向。
但即使郑老师同意孟立君重新换方向,也足够让他头疼的。孟立君从本科开始就学习宗教学,在研究生阶段更是将方向集中在了民间信仰上,到博士了再来换方向,显然也不太现实。
孟立君在图书馆泡了两天,也没有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反倒是头发掉了不少。学妹约他去吃饭,他也完全没心情,丝毫没察觉人家学妹是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才约了他。
第三天,郑老师从英国回来了,并带回了一个好消息。流津大学的冯生教授将作为燕大哲学系的外聘教师,从下一学年开始来燕大执教。
冯生教授研究的新儒学和传统儒学不太一样,它是结合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以发展出民主和科学等现代思想。新儒学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但国内对于宗教哲学的态度远不如西方重视。像哲学、神学等专业,在西方高校是贵族专业,但是这类专业放到国内,却很容易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孟立君主要研究佛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新儒学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在目前完全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多接触一些顶尖的学者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孟立君有个研究佛教史的师兄,叫丁伟超,也是郑老师的博士生,马上就要博三了,论文还没有开题。郑老师让丁伟超转告孟立君,这周五他要去四川参加一个寺庙的圣象开光仪式,打算把他们俩都带上。
虽然郑老师最主要的身份是燕大哲学系主任,但实际上他是研究佛教哲学出身,在佛学界内也很有人脉。一般出席这样的仪式,郑老师的出场费至少是六位数起步。
孟立君事先不知道具体的目的地,只是被告知周五早上十点在机场集合。当他来到机场时,才发现除了郑老师和丁师兄以外,研究近现代佛教的赵副教授和研究早期大乘佛教的周助教也在。
我说,这不是郑老师的私人活动吗?孟立君找准机会,悄悄问丁伟超。
丁伟超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小小的眼睛藏在厚厚的镜片后面,总给人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那个庙离峨眉山不远,郑老师的意思是,带老师们去峨眉山实地考察一下。
那再怎么跟周助教也没关系吧?
花钱还需要理由吗?
看来拨给系里的款又找不到地方使了。
嘘!丁伟超皱着眉瞪了孟立君一眼,你倒是小声点,机票不想报销了吗?
孟立君立马闭嘴,默默地走进安检通道。
在排队检票登机时,身旁的商务舱通道走过了几名坐商务舱的客人。孟立君生平坐过两次商务舱,都是和明华一起。
看来燕大虽然有钱,但还是没有白云寺有钱。孟立君随着队伍往前走,心想那个和尚整天都往外跑,也不知道花了白云寺多少香火钱。
当孟立君走到地勤人员跟前时,商务舱通道又走来了一个客人,地勤立马让孟立君稍等,先让商务舱的客人检票。
孟立君站定,等着旁边的人先走,但下一秒,从旁边伸过来的拿着商务舱机票的手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手腕上缠着几圈念珠,再往上是黑色镶金边的袈裟。孟立君抬起头来,一张熟悉的脸庞映入眼帘。
明华?孟立君吃了一惊,你怎么在这里?
赶飞机。明华似乎一点也不惊讶,还是和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地说道。
孟立君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明华是孤身一人,不像之前出门会带几个年轻和尚。这时,检完票后的明华径直往廊桥走去,孟立君连忙把票递给地勤人员,跟上明华的步伐。
由于孟立君在燕大一行人里走在最后,所以前面的郑老师并未碰上明华。
你去哪儿?孟立君紧紧跟在明华的斜后方,问道。
你的机票上也写有目的地。
我是说你怎么偏偏出现在这儿?
巧合而已。
你骗鬼呢?
明华不再搭话,继续往前走。
你这次也是去捉鬼?
我在你心里除了捉鬼就不会干别的了?明华反问。
听到这话,孟立君突然想到了床上的明华。他立马打了个激灵,在心里鄙视了自己一番。想什么不好,偏偏想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画面。
那你去四川干什么,旅游?孟立君勉强拉回跑偏的思绪,继续问道。
去见老熟人。
看样子是很难从明华嘴里问出什么来了。两人一前一后上了飞机,明华先在商务舱处坐下,孟立君接着往里走。而就在两人即将错开时,明华突然拉住了孟立君的手腕。
孟立君回过头去,只见明华侧过半边脸,低声说道:小心你周围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