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这一章之后还欠8章更新
一月二日,天气,晴。
今年的宁远气候不知道到底算是怪还是正常。往年那种严重冰雪天气倒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两个月的无降水天气。
没有降雪,天气干燥。这种环境非常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以及支气管炎的发作。
由于有了关于云鹤方面的消息预警,四院呼吸科目前竭尽全力腾出了三个单间出来。这些单间将专门用于有云鹤旅居史的,表现为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的收治。
在综合诊断中心的NGS检查报告出炉之前,这些患者都需要在负压单间内接受观察和治疗。
这个政策在院内执行的时候,不出意外的遭到了患者的批评和不配合。光是昨天到今天两天,院办就收到了超过八个患者投诉。除了三名被隔离的患者投诉以外,剩下的五个则是其他未被隔离的病人投诉——他们觉得医院大惊小怪。
院办早就接到了宋文的指令,对于这方面的投诉基本都不作回应。但该有的通报还是有的——两天八个投诉,黄文慧主任认为目前自己的血压至少得到160左右。
孙立恩这边的NGS检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压力也大的要死。机器自从去年五月左右安装到两天前为止,一共只动用过不到二十次。七个月的时间中,设备只启动了不超过二十次。这种应用强度曾经一度让这些被招聘来的专业人员担心自己可能会被炒鱿鱼。
现在他们完全不担心自己会被炒鱿鱼了。恰恰相反,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孙主任,这个强度实在是有些太大了。”负责主管这个三级生物实验室的主任,是沈夕的同门师兄,曹鑫博士的直系师弟计伟。主管这个实验室,是计博士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他非常好的继承了曹博士细心且爱操心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些沈夕平时认真较劲的特征。
这不,实验室高强度工作的第二天,计伟就找到了孙立恩的办公室里,并且非常担忧的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人的事情好解决,实在不行我们这个月安排一下三班倒。可机器是需要检修和维护的,这么高强度的使用下去,机器可能比人先扛不住。”
“机器就是拿来用的。”对于计伟的担忧,孙立恩并不怎么担心,“这种强度就扛不住了?反正你放心,只要不是故意认为损坏,就算是用坏了我也不会找你们麻烦的。”
“我是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改变改变检测的方案?”计伟对于孙立恩的态度倒是没什么可以外——反正这是院长的要求。但他觉着自己或许能有更好的办法提高效率,“现在这个强度还算跟得上趟,以后要是检测的病人多了,或许咱们可以把病人的样本混在一起,批次检测?”
“你这不是胡搞嘛。”孙立恩对这个提议非常不满,“现在搞检测是为了什么你也知道。你把需要检测的病人样本混在一起,到时候真有阳性,我们怎么鉴别?”
“完成一次检测,需要最少六小时。”计伟认真道,“现在我们一天最多最多检测四个样本。目前这个情况下,想要给院内所有病人测一次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把检测范围缩小到仅检测呼吸内科的地步,七十八张床位都测一遍也需要十三天时间。如果这个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SARS接近甚至相等,那光靠NGS检测是不可能赶在发病前就把所有的患者都查一遍的。但多人混合就不一样了。十甚至二十个病人的样本混在一起进行检测,一旦测出了我们要找的冠状病毒基因特征,那就把这些病人再分组测序。只需要一天时间,我们就能重新找到病毒携带者。”他双手扶在桌子上,身体前倾盯着孙立恩道,“咱们医院里只有一台NGS,在相关的核酸检测试剂盒被设计出来之前,这是最保险同时也最有效率的方案了!”
“现在……先按照咱们一开始的既定计划执行。”孙立恩被说动了,他不得不承认,如果这种疾病快速蔓延,检测需求爆炸性上升的话……计伟的方案就是唯一一条可能保证检测效率和时效性的方法。但孙立恩现在并不准备就气动这种方案,“现在的检测主要是为了保证院内接诊的病人安全。如果以后有这种情况发生,那再转用你的计划。”
现在院内推行NGS检测,主要靠的就是“骗”。忽悠有云鹤旅居史的病人们积极接受检测,一方面是仗着它免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检测确实对感染非常有帮助。要混合检测……免费倒是依旧免费,可这样就意味着不能用这种方案来忽悠病人们配合了。孙立恩目前暂时不打算这么搞。
黄文慧主任还打算接机薅两把宋院长的羊毛呢。
·
·
·
“事情比我们预想中的要棘手一点。”和刘堂春当面汇报了NGS的检测调整方案后,老刘同志先没有表态。他对孙立恩说起了其他问题,“专家组已经到云鹤了,这个事情你知道吧?”
“知道。”孙立恩点了点头,他小心翼翼的问道,“云鹤那边的情况……很糟糕?”
“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我们不知道当地的情况究竟有多糟糕。”刘堂春叹了口气,“这话别往外说,就咱们爷俩唠两句。”
刘堂春是真的在发愁,他最惆怅的就是每天都能从自己的老朋友那里听到坏消息。
今天份的坏消息是,地方上的同志们对于这场疫情的态度……太谨慎了一点。
如果是做科学研究,那么对事物制定一个非常谨慎和严格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且必须的。标准不够严格,会导致大量的无关数据干扰出现。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一方面会占用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科研资源,导致急需分析的数据被无效数据掩盖。另一方面则会导致整体数据出现偏差,从而误导研究者得出有偏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
可现在,云鹤地区要面对的不单纯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种可能和十几年前的SARS接近甚至一样强大的病毒。而对于这种病毒,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这不光是科学研究问题,这同时还是公共卫生问题,是城市管理问题,甚至更加拔高一点,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社会保持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哪个更加重要的根本政治问题。
-19 D-day (上)
云鹤方面进行了第二次主动情况通报,目前全市一共报告有59例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重症11例。暂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也没有报告医护人员感染。
自从昨天和刘堂春聊过之后,孙立恩看待这个数据的眼光顿时变得……奇怪了起来。一方面,他确实不希望看到确诊数据大幅上升。但同时,他又期望当地能够快速厘清具体感染情况,让这个传染病尽快得到控制。
从主观感觉上来看,孙立恩觉得这次的病毒表现似乎并不如当年的非典那么可怕。当年的非典可是一口气能感染整整一个楼层甚至整个公寓楼的可怕病毒。
但从客观上来看,孙立恩并不认为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人类冠状病毒目前一共有六种,前四种虽然传播力度不小,但大多数只能引起普通的感冒症状。而能够引起SARS和MERS的另外两种冠状病毒,则分别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高致死率。
MERS致死率约为30,而SARS的致死率约为10。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MERS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小于1,而SARS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则在2~5之间。
基本传染数R0是一项公共卫生研究和病毒领域的重要参数。它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各个病毒的传播能力和持续传播效应。当R0大于1时,意味着病原体将在人群没有针对性保护的情况下增加感染人数。而当R0小于1时,病原体的传播将呈自限性并且逐渐在人群中消失。
R0=2,意味着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平均一个感染者会传染至少两名健康人。
MERS病毒的R0低,倒不是因为死亡率过高而导致大量携带者在感染他人以前就已经死亡。事实上,就算是死亡率高达70的埃博拉病毒,其基本传染数R0都在23左右。MERS的R0之所以小于1,大约在06左右。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这种病毒体表现出了明显的代际传播能力下降。
作为一种冠状病毒,截止到目前为止,MERS病毒尚不具备第五代人传人的能力。这种病毒的传播能力会随着代际传播而出现明显下滑。因此可以认为,MERS病毒属于“有限人传人”的一种病毒。它并不会对广大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而SARS病毒则属于可以“持续人传人”的病毒。它并未出现代际传播能力下降的表现,并且会持续在人群中进行传播。
现在的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对这个正在云鹤地区悄然传播的病毒一无所知。因为缺乏足够的数据,无法判断其是否具有人际传播能力,也无法判断它会不会和MERS病毒一样出现代际传播能力下降的情况。
而孙立恩的担忧也就来源于此——和第一次通报比,三号的通报增加了32名患者。从12月31日至今一共四天,患者确诊人数只增加了一倍多一点。这意味着要么这个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传播力极弱,其R0远小于1,要么意味着……还有大量的病人并未被发现并确诊。
当一件事情有可能变得很糟糕的时候,那大多数情况下,它确实会变得很糟。
在琢磨明白这个事儿之后,孙立恩的心情就变得非常糟糕了起来。
但愿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能够尽快完成对这个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这样至少还能让没有拿到病原体的研究人员和医生们,对这个病毒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
·
·
下午,韩文平突然出现在了孙立恩的办公室里。看得出来,这几天韩主任的压力不小——他脑袋上的头发多出了不少白毛。
“孙主任,我有事儿请你帮帮忙。”韩主任坐在孙立恩面前的凳子上,神情严肃,“我记着你跟裕华集团那边挺熟的对吧?”
“我和沈总是有些……交情。”孙立恩上一次见到沈轻眉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但既然韩文平这么问了,他只能先把话给应下来再说,“您找裕华有什么事儿?”
“我们要采购一批口罩和防护衣,数量大而且要的很急。”韩主任叹了口气说道,“目前的情况不太乐观,我们以前的那些供货企业几乎全都进入休假了。有一家还没放假,但是仓库里的备货也根本不够。”
“可裕华……他们旗下就只是有个制药三厂吧?”孙立恩问道,“制药厂也没有口罩生产啊?”
“自从和武田扯上关系之后,裕华就一直在往医疗器械方向发展。他们现在有两家厂子,负责生产无菌敷料和防护服的。”韩文平又叹了口气,“我这现在也确实是找不到能够供货的厂家了,要不然这种事情肯定得先过招标才行。”
“那……我问问?”孙立恩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种事情上帮到什么忙。沈轻眉这个人虽然挺重情义,但很明显,她是个非常合格的商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
孙立恩真不觉着自己在沈轻眉面前还能有什么“面子”存在。
“问一问吧……”韩主任再次叹气,“现在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我和裕华的销售部那边沟通了好多次,都让人不阴不阳的给顶回来了。”
“那我现在问。”既然说到了,那就赶紧去搞。孙立恩直接拨通了沈轻眉的电话,然后接过了韩文平同时递来的采购要求。
电话还没接通,而看到采购要求后,孙立恩自己顿时一惊。
这个采购量绝对不能算小,绑带式医用外科口罩需要二十万个,挂耳式需要五万个,N95或者KN95级别医疗口罩需要五万个。同时,四院还要采购八千套防护服和五千套正压式头套以及相关配套设备。
这笔采购单总价超过一百六十万。
看到这个采购价格的时候,孙立恩的第一反应就是困惑——一百六十万的单子,就算企业再怎么大牌,也不至于销售部门对此毫不在意。和医院签订供货协议,对任何一家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商而言都是大事,这往往意味着以后源源不断的订购单。
在孙立恩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电话接通了。而听完了孙立恩转述的采购要求后,沈轻眉沉默了一会才说道,“小孙,不是姐姐不给你这个面子。但是这个单子……我们没法按照你们的要求做。”
(
-19 D-day (下)
沈轻眉帮不上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价格不合适。
事实上,四院的采购计划中,这些急需物资的购买价格比市场价都有上浮,而且上浮的幅度还不算太小。
虽然一百六十万的销售额对整个裕华集团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这毕竟是个好事儿——只盯着大生意而懒得去搭理这种规模销售的公司只存在于梦里。有钱赚才是所有公司的根本动力。
沈轻眉很为难,最为难的地方在于,她没办法明确告诉孙立恩自己决定惜售囤货的原因。
裕华集团在云鹤有一个办事处和一个研发中心。根据研发中心那边反馈回来的数据,沈轻眉惊恐的发现,当地情况似乎远比她所能预料到的更糟糕。
当地的医院门诊最近开始出现了人流潮。虽然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的人们趁着假期去看病。但根据他们的观察,这个人流比往年是有所增加的。
而更要命的是,在已经明确有一种未知传染病正在悄然传播的前提下,云鹤的大部分地铁、公共交通枢纽和人群聚集区的工作人员却接到了“不得擅自带上口罩”的通知。原因是担心引起社会恐慌。
在临近春节的时间节点上,一旦出现社会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能够理解当地决策部门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沈轻眉就会毫无保留的相信对方是正确的——在传染病面前,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算过分。更何况……现在看起来,云鹤地方似乎正准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这种新出现的病原体自己就会“神奇般的消失掉”。
就像当年的sars一样。
沈轻眉并不是医学领域的专家,更不是研究病毒的学者。但她很清楚,把希望都交给老天爷,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决定。中国人从来不会把希望交给上天去决定——这不是我们的风格。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作为一名中国的企业家,在发现自己生活的土地可能正在面临巨大挑战甚至风险的时候,沈轻眉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我只能这么跟你说,这批货我也没打算赚钱。甚至我还打算贴钱进去。”沈轻眉思绪万千,但最后却只是叹了口气说道,“你们着急要防护物资,我能理解。但是这个量真的给不了。我们公司的仓库从1号开始就只进不出了。”
孙立恩沉默了一会后问道,“那……你们现在的储备够么?”
“在事情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准备到底够不够。”沈轻眉沉默了一会后说道,“这样吧,我能让仓库那边调一点货过去,但是大概只能完成你们订单需求的一半左右。更多的物资,我必须留下来……”她的声音有些犹豫,“我也不知道留下来这么多物资到底对不对,但是我觉着,这个事情应该做。”
“沈姐,在商言商。”孙立恩想了想说道,“我的实验室正在积极研发针对这种病原体的pcr引物,以后可能会搞成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实验室研发有风险,这个风险我们来承担。而之后如果要推开使用,就需要有资质的企业来合作——您这边有资源么?”
“有。”沈轻眉毫不犹豫的说道,“三厂独立成了裕华生物之后,去年刚刚投产新建了一个快检的试剂盒车间。主要是生产检测非洲猪瘟试剂盒的。车间通过改造就能够满足生产人用试剂盒的硬性指标,不过人用试剂盒的申请这个就得重头做。”
“那也许之后我们还能达成其他的合作。”孙立恩松了口气,联系投产的这个事情沈夕催了他足足两天,但在自己什么东西都还拿不出来的前提下,怎么去说动那些生物企业转型生产这种试剂盒……孙立恩一点想法都没有。要是家里的中富涉足生物领域,他都有心思让自己家来搞试剂盒。
还好今天跟沈轻眉打了个电话。孙立恩挂了电话之后有些为难的对韩主任说道,“裕华那边正在大量囤积物资,具体为啥不知道。沈总的意思是,采购单子上的物资,可以给咱们一半。”
“这就太好了。”没想到韩主任不光没有沮丧,甚至看起来还很开心的样子。他对孙立恩郑重道,“现在这个时候,能有一半就不错了……”韩文平顿了顿提醒道,“如果要搞产学研合作的话,孙主任你是不是得先和宋院长打个招呼?”
“对哦……”孙立恩恍然大悟,他还真没往这个方面去想。
·
·
·
“pcr引物?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搞的?”在得知孙立恩的实验室偷偷摸摸的的开始搞了这个事情,宋院长表现得非常惊讶,“病原体都还没搞到,你们现在搞的是哪门子的研发?”
“搞引物也要提前准备嘛。至少沈夕是这么跟我说的。”孙立恩解释道,“具体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不过既然沈夕这么说了,那我肯定全力配合他。”
“有时候我是真搞不清楚,这个实验室到底是配给你的,还是配给沈夕的。”宋院长当然知道孙立恩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但她着实没想到,孙立恩居然会这么使用学校配给他的研究机构。
孙立恩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说道,“我觉得,这种宝贵资源还是得交到最有能力利用它们的人的手里。比起我,沈夕明显更能让这个实验室发挥作用——您要让我去主导这个引物的开发,那小孙我可就头疼死咯。”
宋文点了点头,“这样也好。总比实验室过两年,拿不出结果然后学院得想办法收回的强。”她对孙立恩道,“你回去之后让沈夕那边尽快把报告打上来,申请应急科研项目。”
“应急科研项目?”孙立恩重复了一遍这个有些让人感到陌生的词汇,“这个……现在就申请?”
孙立恩的意思很简单——现在事情还没到最糟糕的那一步。这种陌生的病毒会不会造成广泛传播还得两说,怎么就到了申请“应急科研项目”的地步了?
“要做两手准备。”宋文认真道,“如果没用上,那这些经验就可以作为储备技术留下来。如果用上了,咱们学校甚至整个宁远宋安的力量都会向你们倾斜。而我只有一个要求……”她顿了顿说道,“如果真的需要你们拿出东西来,那就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为了祖国和人民,把这块硬骨头给我啃下来!”
-18 D-day (为盟主星若云雨加更04)
本章是为盟主星若云雨加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