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1 章(1 / 1)

升棺发财 知道深浅了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注定我不是非常专业的盗墓者,只能算是业余的。

但爷爷肯定是个专业的,他看罗盘很厉害的。

我找墓还有一个土办法,这是我从野史上看来的。

说的是天地万物皆有灵,灵指的是灵性。

好比郭沫若在发掘定陵之时,墓门开了之后,他们怕里面有危险,所以就找农户牵来了一条狗,这狗到了定陵就狂吠,死活不愿意进去,特别是到了墓门之前时,发出的那种哀嚎声,以及死命的反抗,无论考古人员怎么拉,它就是不进去。

这就是狗的灵性。

当然了,这山中是没有狗。

但万物皆有灵性,山中的花鸟鸣虫肯定不少。

比如知了,蚯蚓,蛐蛐,还有各种飞禽。

野史上说,凡大墓,占地广,阴气重,虫不鸣,鸟不叫,飞禽走兽皆不喜栖居。

意思就是说,这大墓的周围土壤里,泥土过阴,知了之类的昆虫不会在这种土里筑巢,还有周围的树上,不会有鸟窝,不会有知了叫。

所以在之后的许多次倒斗,我都特意的注意这一点,还真应验了。

因为倒斗一般是半夜凌晨这段时间,一般到夏天的晚上,知了或者蛐蛐都会叫,甚至还有些小鸟因为酷热,半夜也会叽叽喳喳。

但所有我倒过的这些墓,真的没有发现昆虫和小鸟在周边筑巢或者名叫。

还有就是,打了那么多的盗洞,翻出来的泥土无数,也不曾在泥土当中翻到蚯蚓或者蛐蛐,真真是一次都没有。

那么目前,凭借我的感应能力,加上这个方向,也就是说这个野史传授的门道,要找到墓穴应该不难。

凌晨时分,树林里的鸟儿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而且台阶周围竟然有围栏,围栏是为了防止游客过去,一般是旅游,都有固定的路线让你走。

只要按规定的路线走,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危险。

而墓穴一般就是在围栏之外的区域。

我边走边感应,感应那些静悄悄,没有鸟叫虫鸣的地方。

然后时不时抬头望向天上的北斗七星,好定位方向,不至于迷失。

但很奇怪的是,本来都有虫鸟叫的地方,一旦我人过去了,立马就闭嘴安静了,根本不敢叫了。

我抬头望向树上,发现鸟都在鸟窝里趴窝,却一声不敢吭。

我怀疑应该是我的僵尸身份,还有背后的寄生胎。

在这些鸟兽虫鱼的眼里,我与墓穴里的东西无异,因为我身上也都是阴气。

想通了也就释怀了,依旧朝着那些没有虫鸟叫的地方而去。

走了大概有一个小时,身上已经被露水打湿,浑身湿漉漉的。

凌晨六点多,太阳慢慢的从天空升起,朝阳很美,却不会炎热,那阳光和柔和,如同母亲般的温暖。

这就是许多人追求的日出。

太阳出来之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慢慢就不见了,这对我的定位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此刻的我站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上面长满了青苔,青苔很厚,估计是一层盖住一层。

人站上去之后,鞋子陷进去大半在青苔之上。

这块石头很大,我的感应范围大概是六百多米,但一感应之下,堪堪将这块大石头笼罩,也就是这块大石头的直径就有上百米。

跟我们老家的黑烟石有得一拼。

我掏出了那张地图,仔细打量着地图上的描绘,然后抬头对比着周围,寻找着参照物。

“应该是这里了。”我微微笑,自言自语。

这块大石头周围也没有什么虫鸣鸟叫,都是青苔,青苔底下都是花岗岩,没有泥土,所以也没有条件去养昆虫。

我从包里拿出了工兵铲,然后在大石头上挑了几个地方下铲子,每一铲子下去,都能挖出一层的青苔,然后下面就显出了黑青色的石头表面。

爷爷给的情报说,南越王赵眜的陵墓是凿山为陵的做法,就是挖个洞下去,把山中间的土石给掏空了,以山体为陵墓,然后把洞口封上,种上植被。

多年以后,植被长成了,也就把洞口封住了,更有甚者,在洞口种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的墓葬甚至经过了千年,千年的大树,树根盘绕,早已把当年唯一的墓口给堵了,这样的墓就难找了,除非是挖山。

本章完

第904章 巧夺天工

但即便是挖山,要是不懂行的外人,好比黄巢军的首领黄巢,带着自己的军队,对武则天的乾陵进行挖山,可挖到最后,只挖出了深深的一条黄巢沟,却连墓门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放弃。

我站在这大石头的中间,细细的感应着这大石头,这大石头自然是很阴凉,周围都是森林,有一些地方是终日不见阳光的,都被大树给挡了。

而这石头上的青苔也直接挡住并吸收了阳光,本来石头就阴凉,此刻终日不见阳光,自然也是冷冰冰的一块。

在我的感应之下,不断的散发着淡淡的灰色光芒。

地点是没错了,大丰茶楼给的消息一般都是准确的,他们既然说这个地方有可能,那应该错不了。

我拿着铲子,继续一处一处的将青苔给铲掉,而且这个地方很深山的,几乎没人来,所以动静大点到也不怕。

然后把整块大石头上的青苔全部给铲除了,留下一块光秃秃的石头表面,还真像个巨大的秃头。

我拿着铲子,在石头上拍了拍,发出砰砰的声音。

按照这个声音,也根本分别不出石头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这个跟墙还真不一样。

而且即便石头是空心的,但是外层包裹的厚度一旦超过五十公分,那一样是实心的声音。

既然不在上面,那就有可能是在侧边。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是凿山为陵,那么这个赵佗的墓也很有可能是一样的风格,不断是凿山,还是凿石。

在大石头上找了一根藤条,顺着藤条一点点的往下溜,踩到实地之后,便绕着石头走了半圈。

因为还有大半圈是在土里的,根本看不见。

“嗯这边好像原来有条路”看着脚下的杂草,瞬间一乐。

在被泥土埋住的那半圈的石头面前,有一片的杂草和荆棘,虽然此刻也无从下脚。

但两边的荆棘高,中间的荆棘却挨了大概十公分。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原本这是一条小路,小路的正中间被人踩过,自然是不长荆棘,路两边没有人踩,荆棘就自然生长。

然后后来,这条路没人走了,路中间也长出了荆棘,但与周围的荆棘相比,就失去了优势,如今的长势很明显,也很有规律。

“应该是这里了。”我微微笑,从背包里拿出了匕首,把周围的那些荆棘一颗颗砍掉,硬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