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困难,是在上去高原的路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多米,到处都是雪山冻土,路况很不好,不能用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快速抵达,上去一次,可能需要在雪山上步行一个多月,你必须让书院的化学特长生给团队多做一些氧气包或者是氧气瓶,在赶路的时候,给有不适反应的学生提供氧气,缓解脑部缺氧产生的各种症状。”
“我们会根据这样的情况,做一个完备且详细的计划,老师您放心。”许聪向于秋保证道。
“行吧!安全起见,去吐蕃的时间就定在明年春暖花开以后吧!”于秋点头应下道。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由亲卫师随行保障您的安全,我们会专门组织一个物资运送队伍,让您在吐蕃慰问各部百姓。届时,吐蕃西面几国的国主和一部分臣民,也将会过去拜见您,灭教运动之后,他们发展的都挺快,但很需要一个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此时正是咱们向他们推广咱们华夏明的好时机。”许聪给于秋讲解道。
如果是在后世,于秋是不指望能在几十年时间内,让高原上有多大的改变的。
可现在不一样,吐蕃并没有被宗教化所占据,原本吐蕃周边的几个宗教国家,也因为几年前发动的那场灭教运动,而改换了属性,所以,改变他们,其实和改变突厥几大汗国的百姓们一样简单,只是天气环境比较恶劣,需要用些科技手段做改变而已。
和许聪聊起事情来很轻松,被学生小辈指挥着做事情的于秋,莫名的有些欣慰。
有他们这些精明的家伙在,夏国未来三十年,基本就都是蒸蒸日上的局面了。
许聪临走前,于秋让他跑了一趟洺山书院,除了用于支教的学生之外,于秋这次还打算带一些书院里面的种植特长生,以他们目前的水平,或许还不能研究出什么改良品种,但是,将于秋提供的一些系统出品的植物种好,却是没有问题。
光是这,就已经能够给现在的吐蕃带来很大的改变了。
潜水艇终于在夏元十二年末组装完成,开启了潜水试验。
几个此前做过无数次模拟驾驶试验的学员,有些紧张的进入到了潜艇里面之后,这个刷着黑色油漆的大家伙,便开始启动,在多台摄影机的拍摄下,缓缓潜入水中。
作为夏国的反制型战略武器之一,它拥有比较完备的攻击能力,不仅能对海上的目标进行打击,还能对地面,乃至空中的目标进行打击。
不过,第一次下水测试,并不是试验它的军事能力,而是潜水和水下运行能力。
很快,潜水艇就到达了指定的下潜海域,并且开始了快速下潜,不到十分钟,于秋的系统界面里,就亮起了任务完成的灯光,这证明潜艇已经下潜到了一千米的深度。
由于学习高级技能会让于秋的脑神经很痛苦,他可不敢现场领取任务奖励,只是中规中矩的按照计划,测试了潜水艇的性能,在它的潜水深度达到一千三百米左右的时候,操作舱里面的压力警报开始响起,倒是与团队预算的数据差不多,正常使用的时候,警报响起之后,潜艇还能下潜一百米左右,
很快,于秋就下令潜艇开始上浮,至于之后的军事功能方面的测试,那就交给海军的兄弟们了,于秋并不打算将它的全部数据和能力公开告诉大众,这也是为了让大家对夏国的军事实力,保持敬畏之心。
在夏国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疯狂的报道夏国的第一代军用潜水艇成功下潜至一千三百米深度,持续潜水航行时间可达九十天,夏国从此将绝对拥有制海权的时候,于秋返回了山庄,准备给自己放几天假。
几位皇妃当天就赶来了山庄,然之后,就看到了于秋死狗一般的躺在床上。
“夫君建造潜水艇应该是累坏了。”张喜儿心疼的坐在于秋的床边道。
“他这样的症状,此前在西域的时候我也见过,夫君应该是思索什么学问的时候用脑过度了,过两天等他缓过来就好了。”白凤回想起了在西域侍奉于秋的时候的一些场景,开口道。
“那他把学问上的问题想通了之后,是不是会很厉害?”金德曼好奇的向白凤问道。
“应该,是吧!当时他可是滔滔不绝的给孩子们讲了一年多,讲的东西都不带重样的。”白凤继续回忆道。
“夫君不会真的是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是能用几分钟就学习到别人一辈子都学不完的知识的天才吧?”张喜儿天真的道。
屋内最淡定的,要属李秀宁了,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但是,也无法解释于秋为什么会懂这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她自问也算是个聪明人了,用了七八年时间,都没能达到洺山书院大学生的水平。
可是,于秋居然可以写出几十个专业的大学生所需要的教课书,培育出几十个专业的大学生,这哪里是正常人能够做到的。
第一次,她们对于秋产生了怀疑,同时,对于秋扯出来的那个山门,极北天山灵鹫宫,产生了怀疑。
什么样的山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那么多的知识,传授给一个人。
如白凤所说,于秋只是睡了一天多的时间之后,就没事人一样的起床了,虽然只有两三个月没有见过他,但是,几女明显的感觉到于秋的目光更加深邃了,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你们为什么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于秋摸了摸自己的脸道。
“得知你病倒的消息,我们都很紧张,看到你突然又好了,我们又有些好奇,夫君,你能跟我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被大家推出来做代言人的张喜儿向于秋问话道。
“没什么事,老毛病而已。”于秋搪塞道。
“哦,那夫君你接下来会忙些什么呢?”李秀宁开口向于秋问道。
“歇两天之后,应该会去卫星发射基地,设计一个新型的卫星,不过,期间可能会筹备两个大的工程项目。”于秋按照自己想好的计划答道。
“什么大工程?”李秀宁再度问道。
“修建一个超级大的天望远镜,我叫它天眼,可以观测到外太空的环境。
至于另一个嘛!我跟你们解释不清楚,你们可以叫它网络,是一种可以让人在一个虚拟的平台相互沟通的东西。”于秋答道。
“天眼,网络?”
果然如于秋所说,这两个东西几女都不懂,同时也证实了她们心里的猜测,于秋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