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布局始终是布局,最终能够起到怎么样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酝酿,还需要咱们自身的努力,听说李世民也来夏国了,还亲自下场抢人,真是没脸没皮啊!”于秋取笑道。
“他不仅想要人才,还想要咱们的疫苗呢!而且,想跟咱们一样,搞全民免费注射。”冯智戴笑着接话道。
“是么?朝廷治下现在有多少人口了?”于秋挑起眉头问道。
“差不多有一千六百万了吧!今年八月,他们应该又会新增好几个联盟议员。”冯智戴答道。
于秋点了点头道,“这几年人口倒是涨了两三成,不过,想要给一千六百万人注射疫苗,花销的可不是一丁点,他给的起钱吗?”
“他现在应该是债多人不愁,不过,咱们还真得借给他,因为,不持续的借给他,他的收入很快就会把债还完,当他不欠咱们的债了,到时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可就难说了。”冯智戴道。
“他不会还清债务的,除非,他想停滞发展,疫苗只是一个借口,你猜,他和那些国主们抢完人之后,会来找我借多少钱?”于秋用考校的语气向冯智戴等人问道。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也给不出个数字,倒是在于秋的书房里帮助整理稿的狗儿开口道,“应该不少于十亿贯吧!”
“十,十亿贯?他借这么多钱要去干什么?”冯智戴等人被这个数字吓的有点结巴道。
要知道,夏国这几年的大工程不断,开支不小,账面上的所有余额加起来,也差不多就这个数字了。
“咱们夏国有什么,他就想要朝廷治下有什么,你说,他得花多少钱,才能把整个朝廷治下,变的跟咱们夏国一样呢?”于秋再度向大家问道。
“这,恐怕是没有底的吧!因为,咱们夏国的建设,会一支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冯智戴答道。
“所以,我刚才说,他是无法还清债务的,除非他想停滞发展。”
于秋的话音刚落,山庄的门房那边就传来了消息,唐皇李世民求见。
于秋与众人相视一笑,挥手让于安去领李世民进来。
“怎么,你不是说长安那边政务根本忙不过来,需要很多有学识的人帮你分担么,怎么还有空跑到我洺京来玩耍?”于秋向李世民打趣道。
“政务忙归忙,迟些处理也不影响,没有钱可不行,我跟你说,这次我是来跟你们夏国银行做一笔大业务的,十亿贯,够大吧!每年的利息都几千万贯呢!你必须得批给我。”
听李世民说出十亿贯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厅之内安静了一小会,又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李世民看着大笑的众人,一脸懵逼。
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
“十亿贯,足以将长安城建设的跟洺津中心政务区一样。足以将关中建设的跟夏国境内各县一样,你说,这是几千万贯利息的事吗?这是所有朝廷治下的百姓,欠我们夏国的大人情。”于秋笑着向李世民道。
历史上的贞观四年,李唐全国的税收结余还不到三百万贯,十亿贯等于李唐三百多年的收入,用三百年的积蓄建设一地,修建的多繁华都不为过。
而金钱的量变,会直接引起质变,有了这么多钱的投入,能一下子帮李唐渡过很多发展时遇到的阵痛,说是一步到位也不为过。
所以,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于秋说的有道理,放低语气姿态道,“我要这些钱,并不只是建设长安和关中,而是要建设所有经济特区和地方州县,使其化水平,基础建设整体达到现在关中的程度,让整个大唐遍地开花,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新生力量。”
“就冲你有这样的雄心,这些钱我也是会借给你的。不过,在此之前,你要先确定,你是否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钱,怎样做,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效果。”于秋面有正色的向李世民道。
“花钱做事情而已,我还不至于做不好吧!”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向于秋道。
“我估计你是做不好的,因为,你还不知道,花钱也是一门大学问。”于秋笑道。
此时,冯智戴笑着接话道,“是啊!就是我们,最近也是被洺山书院出来的那位大经济师和大会计师说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以前浪费了多少资源,陛下,呵呵呵”
他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屋内的一干夏国大臣们,却都是一副我就不相信你能懂这些东西的表情。
“大经济师?大会计师?你们书院还有这样的学科?他们就是书院那些学习经商和算账的人?”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向于秋道。
“可不只是经商和算账那么简单,当然,跟你说深了,其实你也不懂,你只要知道,洺山书院,本届只有一个大经济师和一个大会计师到夏王府任职,他们的年薪,是百万贯起步,其它的福利待遇还不算。
目前,是夏国最高一个级别的薪酬待遇,比总理,三军司令的薪酬都高。”于秋简单明了的用薪酬数字,告诉了李世民这两个人的重要性道。
“年薪百万贯起步?”李世民计算了一下朝廷那边宰相的俸禄,再与这个与之有数十倍差距的数字一对比,脸上顿时出现了一脸懵逼的表情道。
“你,你们为什么给他们开这么高的薪酬?”跟着李世民一起来的长孙无忌向于秋问道。
于秋笑了笑没有答话,却是将眼神看向了一旁的马周。
会意的马周回想了一下此前得到的那些数据,向长孙无忌回道,“因为他们两人在上任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夏王府盘活了七处产业,改进了三十多条经济制度,让夏国每年节省至少三千万贯开支,每年至少多赚五千万贯利润。你们说,他们值不值得这样的薪酬?”
“这夏国的产业,还需要盘活?夏国的制度,还需要改进?”长孙无忌有些发愣的道。
“当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什么百试百灵的经营手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能一直保证产业的活力,制度的效力。
就别说你们朝廷那边了,即便是我们夏国,金钱的利用率,产业的运转效力,经过评估,也还达不到六成,有了他们两个,或许能达到八成。”马周接话道,
“六成?八成?什么意思?”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有些听不懂,再度看向马周问道。
马周想了想之后,换了一个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道,“比如,我们夏国借贷给朝廷十亿贯。每年利息五千万贯。也就是说,一年之内,朝廷将这些钱全部花掉,其最大利用率也只有九成五。
而如果这十亿贯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