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9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两亿多贯,是朝廷多少年的税收,算清楚之后,他的脑袋一年空白。

整个李唐朝廷一千几百万人口,二三十年的收入,于秋一年就花掉?

还就在夏国那么屁大点的地方,他是要把夏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建的比皇宫还漂亮么?

“那么二郎觉得,咱们朝廷下一步该如何做呢?难道帮助他花钱?”李渊有些纳闷的向李世民提问道。

“是的,今年咱们找他贷款五千万贯,明年,可能会直接贷一亿贯,咱们欠他的越多,他就越会想办法帮咱们搞好发展,让咱们能赚到更多钱,来还给他。

而且,咱们借的越多,夏国银行能借给其它各国的钱就越少,这也算是咱们抢占了发展先机。

等到这些钱全都花在朝廷治下之后,朝廷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也就好了,相比较其它国,我们大唐就会显得更加强大。”李世民屏退了左右服侍的内侍之后,才跟李渊讲道。

这算是他在新加坡一年时间里静下心来,和杜如晦一起从头到尾解析了于秋的行为之后,得出来的一些结论。

“看来,你把于秋的手段看的很透彻啊!可是,想要改革不容易,咱们朝廷这边掌权的人的见识,别说是比夏国那些新一代的官员,就是比夏国的很多百姓,都多有不如,你如何能让他们接受这样的新思想?”李渊有些欣慰的道。

“很简单,顺者得利,顽固不化者清除。父皇,您有没有发现,于秋其实就是用的这种手段。”李世民笑着道。

“于秋何时用过这种手段了?别说他夏国的官员,就是他夏国的百姓,也一直是对他言听计从的啊!”李渊有些纳闷道。

李世民再度笑了笑道,“儿臣说的可不是他在夏国内部,说的是其它联盟各国,甚至包括朝廷。

但凡跟他夏国合作的国家,甚至像东北草原上的那些小部落,都能获利,这就是联合执政联盟的所有成员国为什么对他越来越恭顺,越来越愿意跟他合作,听他指挥的原因。

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不喜欢利益的,以利益驱动,远比让他们无条件的忠诚于一个人来的简单。

咱们在朝廷,其实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让所有听从政策,配合政策的人,或者家族,或者乡绅,或者地方的百姓都获利,并且让大家都清楚明白的看到这一点,那么,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比如,儿臣前年在夏国贷款买了很多鸡鸭牲畜,父皇用了借贷法,将其分发给关中的百姓养殖。

现在,将近两年过去了,他们的牛犊子都养大,可以耕地了,他们的猪羊,都生了几窝崽,从几只,变成十几只,甚至几十只了。

至于鸡鸭鹅,那就更加不用说了,现在,咱们关中的百姓家里来客了,应该都会有鸡鸭肉待客,至少,会打几个鸡子,加点糖煮汤来待客了。

因为,改种了朝廷提供的高产粮种之后,他们家里有余粮来养活这些家禽牲畜,具备将这些家禽牲畜的养殖规模扩大的基础了。

现在,当初他们借贷的那些家禽牲畜,已经能还上了,甚至很多已经还上了。

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政策,生活变的更好了,咱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向外宣传,让更多州道的百姓知道,然他们知道,听朝廷的没错,朝廷是想让他们富裕,能够让他们富裕。

然后,咱们再将关中百姓还回来的牲畜家禽,再借贷给其它地方的百姓养殖。

如此往复,顶多三五年,咱们朝廷治下的百姓,就会家家都有牲畜,家家有家禽,有高产粮种,家中的余财和产出,上一个新台阶了。

而在各个地方的项目投资上,亦是可以用这种手段,拉拢大族,乡绅。

您有没有发现,于秋的产业明明可以自己做,自己赚钱,可他为什么要对外发行股票融资,然后把这些产业赚到的钱,分润将近一半给其它各国呢?

因为,他这么做了之后,大家都希望夏国的这些产业做大,赚钱,好让自己能够分润更多的利益。

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大家都希望它好,它想变坏也很难。

所以,儿臣觉得,咱们也可以借鉴夏国的模式,聚拢各家的钱财来做大产业,让所有的世家也好,乡绅也好,都能通过和朝廷合作,贡献自己的财富和力量,而得到的更多。

让那些顽固不化之徒,看着支持朝廷的人越发兴旺,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也加入到咱们的改革中来,和咱们一起搞建设,做产业。”

听了李世民这些话,李渊是连连点头,最后道,“二郎所言有理,那么,回去之后,朕就让你来主持这些事务。”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父皇分忧。”李世民内心一喜,表面却是十分认真的道。

只要揽下了这个差事,他就能主导大唐的利益走向,而李建成之前做的那些事情,就会变的无用功。

因为,利益往往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吸引人。

倒是没有得到召见,远远的看着他们两人不断嘀咕的李元吉,心中很是恼火,此时,他又更加明白,李世民才是大位最大的竞争者。

他们说话间,内侍已经准备好了食物,只可惜,这边驿站做出来的东西,与夏国那边各个酒楼餐厅,甚至是蔡老七家做出来的农家饭的味道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李渊随吃了两口,就放了筷子,最终还是让内侍给自己泡了一碗夏国产的方便面,吸溜吸溜的吃了起来。

饭后只是在驿站里坐了一小会儿,李渊就让队伍再度启程了,他们父子都给自己换上了夏国产的那种可以防水的暖靴,如果遇到道路两边有村庄,他们会直接让司机将车子开到那些村子里面去,看看村子里的情景。

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计

不看不知道,看了之后,才知道落差有多么的大。

与夏国冬日里各个工坊热火朝天的搞生产不一样,河南道这边的州县,几乎都是冷冷清清的,除了因为一大部分人已经去夏国打工了之外,那些没去的,也大多是窝在家里烤火冷的不敢出门。

对于古人来说,衣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这关乎着他们能不能渡过冬天的生死关。

即便夏国今年的毛衣,皮袄的价格已经不高,花几百买一套,就足够一个人保暖的了,但是,在李唐还算富庶的河南道,也有大半的百姓们穿不起。

“朝廷今年不是免了河南道的税收么?为何百姓们还是如此清苦?”在经过了一个县城之后,李渊向当地的主官问道。

“回禀陛下,实在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