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4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之中的武器研发制造,集齐了夏国所有高端工匠,和各种于秋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生产设备,就是有这样高的效率。

整个观看过程,大家都很沉默,可以说,这里头,没有一样是他们懂的东西,等到他们从车间里面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车间不止这一间,而是有两长排。

“这样的坦克战车,于秋打算制造很多?”李渊向李秀宁问道。

李秀宁当然也不知道,转头找了找,发现赵河跟着他们,便向赵河问道,“这些房子里面,都是这样的战车?”

赵河笑了笑道,“不是,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装甲坦克,这些车间里面现在正在制造的,是装甲车,有战场作战的装甲车,也有武警防爆的装甲车,还有一些,是用在战场传讯指挥的装甲车,目前有二十多辆正在制造当中,国庆阅兵的时候,大家就应该都能看到了。”

“国庆阅兵?”李渊有些诧异的看向了赵河。

赵河又笑着给他解释道,“今年恰逢陆军要远征西域,在国庆当日,殿下会在凯旋门广场单独检阅陆军部队,让百姓们为他们送行。”

“那这个阅兵仪式,朕要去看。”听赵河这么讲,李渊当即就道。

“您不回长安了?”李秀宁有些纳闷的问道。

“迟些回去也无妨的。”李渊想到了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朝李秀宁讪笑道。

他这边改了主意,回头还得李秀宁跟于秋说。

“二郎好像下个月底就回来了,您要是想看完阅兵再走,那就和他一起回长安吧!”李秀宁想了想之后,点头同意道。

她觉得,让李渊在夏国多长长见识,总归是好的,只要能将夏国的各个方面学个三四成,回去了之后,他也能将唐国的各个方面提升上来。

反正现在自己挺着一个大肚子,于秋基本是不会不给她面子的。

机会难得,随同李渊来的一干王爷们,顿时便要求在装甲车的制造车间都看一看,赵河请示了于秋之后,将他们放了进去,同样是啥都看不懂,他们却硬是在里面又看了一个多时辰,才在于秋的亲自催促之下,去营区用饭。

推行节日化,本来就是于秋的大政策之一,今日军营里面的准备,同样也不少,只是,当大家路过训练场,看到一排排停放的大车的时候,原本已经十分饥饿的他们,又没有了饮宴的心思,开始各种参观起来。

“这些,都是你们夏国军队的战车?”李渊从一辆辆涂着迷彩油漆的车子前面走过,摸着那些快有他身高那么高,纹路凸起很大的橡胶轮胎,和金属外壳,一脸不可思议的朝前面领着大家去食堂的于秋问道。

“是啊!战马赶路实在是太慢了些,这次去西域,我们全军都会使用汽车赶路,虽然因为道路条件需要绕行很多路,但是二十天左右应该能赶到。”于秋笑了笑给他解释道。

目前,还只是第一批车子制造好之后送过来了,等到两个月后,还会有一批车子到达,到时候,加上坦克,装甲车,一共会有五百多辆汽车和五百多辆边斗摩托车,整个队伍接近一万人编制。

“二十天,就去到万里之外?”李渊对于西域有多远或许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曾经在陇右打过仗的李神通等人,却是惊讶的开口问道。

于秋点头道,“平均下来,一天也不过是五百里左右而已,以这些车子的性能,真要是全速跑,可能就是两三个时辰的事,不过,届时天气已经很冷,或许还会碰到雨雪,我们把行军时间放宽了许多,如果是夏日的话,最多半个月就可以到达。”

想想唐军半月都未必能从长安走到洺京,众人便知道差距之大了,即便是冬日行军,夏国的行军速度,也已经比唐军骑兵快一倍以上了。

有他们这个行军速度在,即便是在草原上和骑兵打仗,也能将其打的全军覆没,因为,他们的车子,能够轻松的追到战马跑死为止。

“可是,万里之外的战事,跟你们夏国又有什么关系?白白消耗这许多钱粮花费,值当吗?”李渊还是不解的道。

“当然有关系,那边是我们联合执政联盟的成员国地界,亦关乎着我们夏国的商业市场,我们夏国的商品每年有近一半,都是销往那些地方,保证市场的稳定,才能保证我们的经济持续的增长,如果仅仅是靠国内,我们种三十年的地,搞三十年的生产,也未必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经济水平。”于秋给他解释道。

这又涉及到李渊不懂的领域了,李唐过往的时候,别说派兵去插手西方局势,就是打听他们的消息这样的事情,也从未派人去做过。

一般都是人家今年来了,今年跟人家做生意,人家明年不来,就没的生意做,商贸发展,跟通常是跟运气挂钩,不会主动搞什么规划,确保增长之类的。

于秋这算是给李渊上了一课,为了富民,为了发展,用尽一些手段,谁阻挡了,就干谁,或许,这才是一个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

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钱的学问

李渊在夏国看了几个月,积压了很多问题,就是想临行前,找于秋问个清楚。

虽然他现在改主意了,决定等夏国的阅兵仪式之后再回去,但好不容易和于秋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也不打算把自己的问题继续存着了。

两杯酒下肚之后,他便跟与自己左右而坐的于秋开门见山的道,“你觉得,朝廷治下想要学习夏国的话,应该怎么改,或者说,从什么地方先改起?”

于秋看了看李渊的眼睛之后笑了笑,心里虽然想说,当然是从你改起,但是嘴上却是道,“可以先从通商口岸改起。”

“怎么个改法?”李渊继续问道。

于秋再度答道,“设立经济特区,比照夏国,实行全新的制度。”

“设立经济特区?像苇泽关这样的通商关口位置,我都设立成经济特区么?”李渊似有所悟的道。

于秋点头道,“苇泽关现在应该算是朝廷治下最接近经济特区的位置,它可以作为一个向北的经济特区,还有向南,向西,向东,和中部的经济特区,都要设立。

先在特区改革制度,再慢慢的延伸发展到全国,可能就会轻松一些了。

当然,管理这些经济特区的官员,必须得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新潮的思维模式。”

“那又如何得到一批这样的官员呢?”李渊再度追问道。

于秋想了想之后答道,“可以开培训,针对性的教育,然后,选出学的最快,最有悟性的人当官。”

“开培训班?”李渊有些懵逼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