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的异样。

有东西从上游飘了过来,是一些被水泡的发涨的尸体,而且不止一两具,三三两两的,根本数不清。

“大头,别撒网了,咱们回家吧!”于秋看到接手了憨子手中渔网的大头,朝他喊道。

“别啊!我这都还没有试过呢!这几条鱼,也不够大家饱餐一顿的啊!”大头被于秋喊住之后一脸郁闷的道。

众多孩子们也是一脸诧异的看向于秋,大家好不容易把这张渔网织好,就是为了能够打到鱼,弄点吃食,这才刚刚打几网就不让打了,算怎怎么回事嘛!

然而,于秋却是语气十分坚决的道,“这里的水已经污了,鱼不能吃,捞上来的这些也丢掉吧!改明日咱们去山里的溪边撒网。”

听于秋说让他们把打上来的鱼扔掉,小家伙们顿时不干了,也不怕腥臭,直把那些鱼往怀里塞。

其中憨子还开口大声喊道,“不好了,秋哥儿又犯怪病了,大家快跑。”

于是,一堆小家伙们一哄而散,生怕于秋将他们捡到的鱼重新扔回河里去了。

类似的事情,于秋可不是头一回干了,前两天有几孩子在树林里采了蘑菇,都下锅快煮熟了,还被他抢过去倒进了粪坑里,甚至连锅都没有给人留下,非说那蘑菇吃不得。

这在村里的孩子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算是吃坏了肚子,顶多也就拉几泡稀粑粑而已,总比没的吃,肚子咕噜咕噜造反来的好。

而这次,也不过是河里飘过一些尸体而已,居然连河里的鱼都不让吃了,这肯定是没有挨过饿的大户人家出来的人。

像前几年河北各地战场打的最激烈的时候,就算是河里飘过的死尸,也有人捞起来看新不新鲜,如果没有臭,指不定就会被谁拖回家下锅了,从这些孩子们出生的时候开始,洺水上游飘尸体过来,就从来不是什么新闻。

反而像张喜儿这样,在洺水上捡一个活人回去的,才是大大的新闻。

归根结底,大家其实并不把于秋当着一个正常人看待,他们认为于秋是一个时不时就会犯病的病人。

看到这些小家伙们坚决的态度,于秋知道说服不了他们了,这事就是拿到村里大人面前去说,也没有人能理解他,同样只会认为他犯病了。

于是,他大声朝那些孩子们喊道,“你们非要吃这些鱼也可以,但必须得是我亲自杀的,内脏和鱼头都不能要。答应我的话,明天带你们去山里打,找更多吃食。”

闻言,小家伙们不跑了,人类在接受化教育开启智慧之前,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对于渔耕种,寻找食物的本领,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理,很自然的就想要学习,他们这些孩子们也是一点都不例外,长这么大,他们可还没有出去打过呢!

于是,当大家回到村里的时候,都乖乖的将鱼交给了于秋,并且进行了一番重新分配。

杀鱼的事情,于秋是十分熟练的,有系统赠送的那把黑铁刀在,他三两下就能将一条鱼的鳞片打的干净,鱼头直接跺了,内脏掏的是丁点不剩,杀好之后,用缸里的干净水将其冲洗了两三遍,才将最后剩下的比较干净的鱼肉,逐一分到每个孩子拿来的陶碗里。

“记住,这些鱼可以放些蒜泥,姜片蒸了吃,也可以用陶锅整个煮烂了吃,但千万不能切片生吃,你们以后喝水也必须是煮的翻滚冒大气泡的溪水和井水,不然,我就不带你们捕鱼打了。”

对他这番言论,小屁孩们连连称是之后,就一哄而散,于秋知道,他们现在依旧觉得自己这是犯了怪病的不正常反应,只是怕自己反悔,收回他们的鱼,才点头称是的。

在村里的人看来,烧水费柴火,喝生水更清甜,还方便省事。

而鱼脍,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公认的鱼的最佳吃法,不仅鲜嫩,还比较补人,谁叫这个时代的烹调技术不发达呢!

看到于秋将打来的鱼一点不剩的分给了憨子和大头他们这些孩子,张喜儿心里多少有点酸酸的,然而,她留下于秋的唯一办法,就是遵从他的意愿。

一碗腊田鼠加酸菜煮的汤被她端到了于秋面前,闻了闻汤的味道,于秋最终还是将陶碗退还给了张喜儿道,“你只煮了半只田鼠,却加了至少半斤碗酸菜进去,所以,这碗酸菜汤,还是你喝吧!面呢?磨好了吗?”

张喜儿嘟着嘴将另一个陶碗伸了过来,于秋看了一眼只是在碗底有些粉末的陶碗,郁闷道,“你怎么这么抠门啊!这是按粒磨的吗?十粒还是二十粒?”

“手捣的,很慢,要不,今天先吃谷糠粥吧!明天再给你磨面。”

于秋闻言面色一板道,“别再跟我提谷糠粥,村里不是有石磨的么?你怎么还用石杵捣呢?你想饿死我么?”

张喜儿终究是个村妇,一下子做吃粮种这种太出格的事情,她是接受不了的,瞄了一眼丝毫没有悔改之意的于秋,终于是忍不住吼道,“把粮种拿到村里的石磨上去磨,你这是想让大家都知道咱们把粮种吃了么?这样我们会被大家骂死的。”

两人的吵架模式此刻正式开启,于秋冷哼道,“大家都吃才好呢!我自有办法帮她们解决问题,你这么用石杵捣,麸皮和面粉整个就黏到一块了,很难分离,到时候你又舍不得把这些沾了面粉的麸皮扔掉,所以,接下来我可能还得吃麸皮粥,这绝对不可以。”

被猜中了心思的张喜儿眼珠子有些飘忽,强挺着单薄的胸口道,“黏在一块用筛子筛一筛就好了嘛,有带面粉的麸皮粥吃,已经不错了,讲究那么多干嘛!”

她始终认为吃掉粮种这事不靠谱,要不是于秋之前弄了两袋粮种,她是打死也不会将刚才那一把麦种捣碎的。

村妇就是村妇,眼界就是那么一小点,于秋也懒得跟她说什么人活着就应该追求享受这样的人生大道理,强硬的从粮种袋子里装出两大碗麦子倒入石捣让张喜儿捣面粉之后,又自顾自的找了个陶盆,在灶台下面扒起了粉末状的灶灰,并且往陶盆里面加水,不断的搅拌。

“你在干嘛?”看到于秋不跟自己吵架了,却拿陶盆去玩起了灶灰,张喜儿有些不可思议的道。

几岁大的熊孩子也不会这么皮的吧!于秋可是个大人啊!不至于做这么无聊的事情,难道,他真的是有什么脑疾?

“这叫做制碱,它能够让面食变的更加美味,以你的智慧,也搞不清楚原理,只需要看我怎么做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