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9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实管不了,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生下来的骨肉,连见都不见,有点说不过去。

“母亲大人,您快点回去看看爹爹吧!他吐血了,还要喝酒”两个小家伙一脸鼻涕眼泪的跪到了李秀宁的面前,顿时让李秀宁心里一软。

可是,想到柴绍做的总总事情,以及他现在的状态,李秀宁心里就升起了一丝恶感。

一个大男人,怎么可以如此自甘堕落呢?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也帮不了他,我只盼你们不要学他,将来能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李秀宁将两个小家伙从膝盖下面扶了起来道。

说完之后,她又招了招手,让青鸾和白凤各端了一个盘子过来,让她们分别交到了柴哲威和柴令武手上。

“这是我名下在关中以及苇泽关的所有产业,价值数百万贯,今日,我就将它平分给你兄弟俩,待得你们成年懂事之后,是自己接手经营也好,是继续委托这些人帮你们打理也好,也算是为娘,为抚育你们尽一份心了。

只希望你们今后不要恨为娘,为娘身为李唐的平阳安国公主,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去做的,有许多责任,是需要我的承担的,你们拿了这些东西,回去吧!”李秀宁说完之后,有些悲伤了转过去了头。

此次孑然一身去洺京,她也算是彻彻底底的跟过去,跟李唐,做了一个了断。

待得两个哭哭啼啼的小家伙被青鸾白凤拉了出去之后,早前就作为送亲使者来到公主府做准备的李建成,再度的来到了她所在的客厅之中。

“三娘何故对两个孩子这么绝情呢?”李建成一脸忧伤不忍的样子,看着两个被拉出去的孩子的方向道。

“帝王家,那来的情之一字可说,大哥若是一个念情之人,又为何要对二郎下毒?”李秀宁面无表情的回了他一句道。

“此事并非大哥所为,不管三娘你信不信,大哥我都是这么说。二郎不尊父兄,妄图颠覆社稷传承,如果让他成功了,祸乱的将是我李家后世所有子孙。”李建成奋力解释道。

虽然他知道,解释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李世民在东宫自己设的宴会上中毒,没有人会相信此事跟他没有关系,但不是他做的事情,他就必须要申辩。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那个人不会允许。”李秀宁摇了摇头,也懒得再多看李建成一眼,朝后堂自己的房间走了过去。

这两天,他可是被李建成给烦死了。

“那个人会不许?哪个人?于秋?”李建党愣在大厅里道。

难道,于秋已经厉害到可以左右李唐后世子孙的皇位传承的地步了吗?

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宁奏三事

这个世界上,如果问谁对于秋最了解的话,那肯定是非李秀宁莫属。

她虽然没有经常跟于秋在一块,但却是从最开始认识他,就一直在分析他的做事意图。

而她得到的结论就是,于秋这个人心里是有善念在的,甚至是一种对所有人类的大善。

虽然他在发起狠来的时候,连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哥哥都杀,但是自从他开始聚集饥民百姓开始,走的其实一直是一条救民之路。

因为在此之后,无论是拯救被瘟疫侵袭的百姓,还是抵抗突厥的入侵,将他们逼道谈判桌上,等等等等,最终的目的,无一不是想要救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这个人是并没有什么家国概念的,无论是突厥,吐蕃,高句丽,甚至是已经覆灭的吐谷浑和倭国,他都可以让其为自己所用,这一点,从洺山书院收纳所有国籍的学子就可以看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秀宁又可以隐约感受到于秋内心里的野心。

如果没有吞并天下,或者说兼济天下的野心,他又怎么可能没有家族,种族,国籍之分呢!

如果真要找什么词来定义于秋的话,李秀宁认为应该是:枭雄。

在她看来,一个做起事情来可以极其狠辣,极其利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却又有着为国为民理念的人,就是枭雄。

这样的人需要人在旁边盯着,因为,一旦他生出了什么不好的想法,整个世界没有人能阻止的了他。

她自己在夏国待过一段时间,只是学习了夏国的皮毛,就用短短两年时间,将公主府的产出翻了近十倍,可以说,她太知道夏国的战争潜力有多大了。

而她觉得,现在整个李唐,只有自己能够胜任这份盯着于秋,甚至是引导于秋的工作。

他相信于秋心里存在的那股善念是真实存在的,相信自己从中调和,是能够让李唐和夏国继续保持现在这样和平发展的状态的。

所以,即便全天下都知道,她与于秋之间是一场政治联姻,是一场没有多少爱情支撑的婚姻,她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接受。

对于两国,对于整个东亚数千万百姓的福祉来说,她个人的爱情,渺小的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次日一早,李秀宁就随李建成进宫了,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站在了太极殿上,以平阳安国公主的身份,议政奏事。

“父皇,臣女出嫁之前,有三件事要上奏,忘父皇准许。”一身华贵的公主仪装,看上去十分威严的李秀宁,在朝会开始以后,直接走到了大殿中央,拱手向李渊道。

“三娘且讲来。”李渊眼神复杂的看向这个神情看上去有些陌生的女儿道。

“这第一事,便是父皇,乃至诸位臣工,今后治国理政,必须以民意为重。”李秀宁十分简略的道。

“善,古人常言: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要君舟不覆,需得民心思定。

父皇,此一策,当立为我大唐基本国策。”李世民在李秀宁讲完之后开口赞道。

“准奏。”李渊点了点头笑道。

过往的时候,任何一个帝王上位,都会喊出以民心为重的口号,他觉得,这种场面上的话,讲出来也是为皇室脸上贴金,李秀宁既然郑重其事的说了,自己怎么有不顺水推舟,往直接脸上贴金的道理。

不过,李秀宁在李世民说话之后,却是转头白了他一眼,让他闭嘴,又转头拱手向李渊道,“父皇,臣女所讲的以民意为重,可不是客套话。

民意和民心是两码事,民心安定和民生向好发展,也是两码事。

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尤其是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作为百姓的君父,您应该要知道百姓们心里想要什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才叫以民意为重,而不是只要他们不闹事,不造反,就以为天下民心安定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