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新罗国的采珠女,夏王如果喜欢,我可以挑一些姿色最佳的作为侍女,服侍你的日常起居。”
“呃,我们,是来看珍珠产业的,这个,采珠女就免了吧!”于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你们男人,都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不过,采珠女的皮肤再白,也没有我的白,要不,今晚我就让你见识见识”
“那个谁,找个地方降落吧!我看看这边的海蚌情况。”于秋岔开话题道。
要是再被金德曼这么撩拨下去,于秋恐怕就会把持不住了。
很快,在赵河等人的窃笑声中,飞艇降落在了沿海的一处沙滩上,于秋快步下来,与金德曼拉开了距离,找到了很多被采珠女捞起来的海蚌,貌似很认真的查看了起来。
他有初级海产养殖技术,对于这东西怎么养,自然是不陌生,不过,他需要思索的,是利益分配问题。
“你们新罗国,每年可以产多少珍珠?”于秋一脸正色的向金德曼问道。
“这个可不好说,不是每个海蚌你都有珍珠的,甚至,大多数海蚌里,都没有珍珠,这些采珠女从春上雪融化了之后开始下海采珠,一年到头,也未必能采到一百箱珍珠,有时候,数量达不到进贡所用,寒冬腊月,她们也要下海去采,可怜的很呢!”金德曼嘟着嘴道。
自从杨广征高句丽失败了之后,她们新罗国可不止是要给中原朝廷进贡珍珠,还需要给高句丽进贡珍珠,要说她们新罗国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一箱有多少?”于秋又问道。
“这得看大小,如鸽子蛋一般大小的,一年也出不了几颗,只需要有六到八颗,就能抵一箱,如黄豆大小的,可能要数百颗才能算一箱。不算朝贡时易货的份额,光是我们每年白白敬献给唐国皇帝和高句丽国王的珍珠,就需要二十箱。”金德曼答道。
“如果,我能让你们新罗国的珍珠产量翻百倍以上,而且逐年增加,让你们不需要那么多采珠女下海采珍珠,也不需要在寒冷的天气下海,只需要每年定期捕捞就可以得到差不多大小的珍珠,你父王可以分润几成的利润给我?”于秋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新罗国的珍珠总产量之后,笑了笑道。
未来,他还打算做一个化妆品集团的,需要大量的珍珠原材料,这边比较天然的养珠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百倍产量,那可只是他的起步要求而已。
“百倍以上,还逐年增加,此话当真?”即便是心思不在这上面的金德曼,听到于秋说出来的数字,也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她甚至都无法想象,上万箱珍珠堆在一起,是个什么景象。
“自然是千真万确,只要你们按照我提供的方法来做就行。”于秋着点头道。
闻言,金德曼脑袋里再也不想怎么睡于秋的事情了,拉着他就往飞艇上走,她要即刻回王宫跟她父王商量这个事情。
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
于秋很无奈的发现,自己居然进入了一种很奇葩的恋爱状态中。
金德曼这个小丫头,居然能左右自己的情绪,整天把自己搞的哭笑不得。
所以,他决定,让她继续再这么天真一段时间吧!先把正事处理完要紧。
接下来的几天,他是真的开始根据新罗国的各种资源做起了规划,而且,让金白净组织人,具体实施了。
八百里沿海的养蚌产业未来要是整体做起来,基本能满足未来整个欧亚大陆的化妆品市场对于珍珠粉的需求。
十万亩参田要是能够全部种起来,未来在滋补保健品这一块,将无人能与夏国制药集团竞争。
当然,以新罗国的财力,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项目,还需要大量的贷款投资,于秋直接给他们批了三百万贯贷款,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期的建设款项。
要知道,现在的三百万贯的购买力,可不是两三年前了,如果买粮食,都足够整个新罗国的百姓吃两年的了。
在于秋访问新罗国待的第七天,高句丽的使者直接来这边接人了。
本轮对外的国事访问,高句丽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有几百万的人口,而且居住的非常集中,也就是说,非常的适合于秋收割积分。
金德曼非要上于秋的飞艇跟着一起去高句丽,知道她将代表新罗国出席八月在洺京举行的联合执政联盟首轮会谈,于秋也就只好顺道捎上她了。
而飞艇起飞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飞行舱的大小问题,上面只有九个比较狭小的房间供休息,十八个成员,必须每两人一个房间,现在,飞艇上十七个都是男人,只有金德曼一个是女人,她别无选择的只能和于秋同住一个房间。
这对已经知道男女之事的金德曼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然而,这对于高句丽的使者来说,却是政治大事件。
新罗国未来的继承人成了夏王的女人,那么,新罗国,未来很可能就是夏国的了。
以往的时候,夏国并不与高句丽直接接壤,对于高句丽的影响其实不大,而以后,可就不同了。
半岛出现强邻的话,高句丽的话语权,会直线降低,首先,来自于新罗国的进贡,可就别想了。
而满打满算不过二十几万人口的百济国,也很可能直接倒向夏国,使得高句丽国来自于外部的进贡将全部断绝。
要知道,由于此前夏国在东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导致东北诸部全部都成为了夏国的从属部落,这些部落原本向他们高句丽进贡的物资已经没有了。
而由于鹰派的渊氏与夏国展开了合作,这件事情直接就不了了之了。
少了进贡,穷的是谁?
王室而已。
因为所有来自外国和从属部落的进贡,都是直接归王室内府库的。
现在高句丽国内的情况就是,以渊氏为代表的士族与夏国展开了深度贸易合作,财力势力越发壮大,王室则因为开支不断增加,收入断崖式下跌,变的越发羸弱。
高句丽国王高建武已经明显的察觉到这种情况了,当渊氏掌握的财富,军队,都超过了他们高氏,那么,大权旁落,甚至王位不保,就近在眼前了。
所以,在最近一直都在思考出路。
最初他想过向唐国称臣,借助唐国的力量,打压渊氏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毕竟,高句丽的军队减少,对于李唐来说,是件好事情。
但是,后来他又觉得,这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对外作战的情况下,财力,几乎就代表了一切。
渊氏可以通过他们与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