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4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上最顶级享受的生活,这些股份,我会禁止子孙出售。”

别的国家的皇帝和王室,恨不能多把国家的税收往自己的内府库里扒拉一些,可于秋却从不在钱财上面担心,这个反差,顿时就让很多外国元首觉得他很有魅力,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并不需要民脂民膏的供养的时候,可就很难站到百姓的对立面了。

很快,在一些地方官员,提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于秋一一给大家解答之后,就正式向大家宣布了夏国明年税收的起征日,八月初一。

然之后,会议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根据我们夏国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我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四项大工程。

第一个工程,是火电厂建设工程,地点设在煤矿较多的武安县,未来,它将会供应本土所有乡村,集镇,城市的照明用电。总投入可能超过三千万贯,而且,需要大量的人手投入到建设中,国务院,必须抽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第二个工程,是环夏国轨道交通工程,这个轨道交通是什么,没有去过洺山书院的人,可能不知道,就是将矿产集团运送矿石车的那种铁轨,铺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发动车头拉动,或者推动它在铁轨上快速行走,让周边所有县城的人员,货物,在一个时辰内,可以到达洺京城内,加速洺州城内所有工厂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所有工厂的生产成本,同时,满足洺京城内的所有民生需求。

这同样是一个投入超过三千万贯的大工程,需要很多专业的工人,投入到建设当中。国务院,也需要抽调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第三个工程,是环夏国水利储备和灌溉系统的建设,主要用于保证我们夏国的居民和灌溉用水,具体,要细化到每个村。

这一整套水利设施修建好之后,要能保证夏国未来不会受到旱灾和洪灾的困扰,所以工程量也是非常大,先期投入在两千万贯以上,后续视情况追加,需要国务院派专人统筹,各区县镇乡,所有层级的执政官员配合动员。

第四个,就是农垦专属区的开发工程,这个工程在钱财方面的投入稍微小一些,一千万贯足以,不过,在人力方面的投入会很大。

三年时间,开发八百到一千万亩大田种植,需要大量的先进工具,和一些水利建设的支撑,人手方面,我建议国务院除了申请军方援助之外,还要增加对外招工,多管齐下来解决。”

于秋这四点讲完,整个会议室顿时就沸腾了,尤其是一些喜欢算账的人,搞不明白,为什么洺州一年才一千八百万贯的税收,却为何敢同时开四个总体加起来超过九千万贯投资的大工程。

关于这方面,李世民只是稍微动了一下脑筋就想明白,他们肯定是走银行贷款。

同时,他也明白了,原来自己那一千二百万贯的贷款只是小数目,人家一下子九千万贯,才是大手笔,而有了银行作为资金的中转站,发展起事业来,真的是可以没有阻碍的。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于秋最厉害的本事

夏国的第一次政务会议,需要讨论的问题有很多,足足三四个小时,于秋基本就没有停止过讲话和回答,直到天色渐黑,大家已经肚子饿了,于秋才找到一个理由宣布散会,今后像这样的会议,能不开的话,他是不会开的了,交给冯智戴和马周他们主持就好。

然而,即便是散会了,于秋也没有闲着,因为,很多人都需要向他询问一些这些政策的意义何在,这么做对洺州有好什么处,别的地方能不能模仿之类的问题。

所以,晚餐于秋又要破费了,在于氏大酒店开宴,和大家边吃边聊,直到深夜才散场。

于秋居住的小院中,现在应该说李秀宁居住的小院中,于秋让厨房顿了一些燕窝汤送过来,过来看看李秀宁,顺便喊在床边照顾她的长孙氏回去睡觉的李世民闻着了香味,也给自己盛了一碗,被抽了那么多血,他也是很需要进进补的,反正厨房煮的是好大一罐子。

“三姐这么晚了还不困么?”吸溜着燕窝的李世民向在暖炕上斜躺着发呆的李秀宁问道。

“白天睡了一天了,晚上还怎么睡的着,听说你今天去旁听了夏国的政务会议,可有什么所得?”李秀宁与其它女人不同,对于军事和政治,向来比较感兴趣,只可惜,此时的长孙氏和杨氏,还只能陪她聊一些育儿经之类的东西,对于夏国的政治,她们是一窍不通的。

“于秋这种将政务拿出来公开讨论的手段,很了不得,他将所有要实行的政策,要做的工程,在报纸上一刊登,就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了,这样中间层没有了欺上瞒下的机会,吏治基本就清明了,而吏治清明了,一个地方就不可能不富,更何况是像洺州这样,全民常年不停的劳作产出的地方。

而且,洺州的银行也非常了得,能够帮助于秋转活所有钱财方面的供给需求,让他做事的时候,几乎没有障碍。

所以,我这次回去之后,准备建议父皇在长安也开一间银行,并且发行报纸。”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点头,好像告诉李秀宁,这两件事情自己肯定做,必须做一样。

然而,李秀宁却是笑了笑道,“你确定朝廷的体制,能够管理的好银行么?还有,像洺州一样印报纸,朝廷支撑的起费用么?”

闻言,李世民表情一愣,却变的沉默不语起来。

朝廷的权力构成错综复杂,没有洺州那么纯粹,而且,别小看了银行,经营它需要非常庞大复杂的管理制度,以及各种技术支撑,即便是有于秋亲自设计和教授,洺州银行也不敢把业务搞的太复杂,李世民想在长安招募人手经营这个业务,可不是那么简单。

再说了,真要是容易的话,有几大顶级世家人才支撑的李建成早就搞了,为何还巴巴的跑到洺州来寻求贷款。

至于像洺州这样,在一张纸上印过千字,每份都有十几页厚,内容超过数万字的报纸,而且还是每天印数万份,甚至十几二十万份的印,朝廷的财力确实支撑不起,为了保持吏治清明,花比贪官们贪的还多的巨额钱财,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三姐是不是有事教我?”李世民反应过来了之后,将装燕窝的碗放下来道。

“听说卢公在长安帮于秋盖了一栋大楼,就是为了做洺州银行长安分行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