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合种夏豆,所以,于秋打算多耕些田地出来,进行一轮深层的施肥,再开始播种,这样他不仅可以领取到系统的奖励加成,还能让田地的收成更好一些。

倒是看到于秋冒雨在田地里耕了一上午地的李三娘,此时对他又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通常一个热衷于耕种的人,品性一般都不坏,虽然于秋的生活习惯和村子里的人们有些格格不入,让她有点看不清于秋的出身或本性,但此刻的她,在内心里却已经更加愿意用善意的目光来看待于秋了。

“歇一会,喝点热菜汤吧!”又到了午后歇息吃东西的时刻,孙大娘带着村里几个负责帮忙烧火做饭的女孩子们熬了青菜汤和糜子粥,喊于秋道。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过后,任何寡淡的食物,都会变的美味,于秋尝了一口青菜汤,虽然香气很浓郁,但喝入口却没有什么味道,这是盐没放够的缘故,扣扣搜搜的毛病,全村的寡妇都有。

于是他只好回屋拿了盐罐子,给汤锅里加了两大勺,又往正煮着糜子粥的锅里各放了两大勺盐之后才道,“以后煮饭菜,都要多放点盐,至少要有点咸味,这样大家吃了才有力气干活,至于盐的价值,大家不用担心,要不了多久,咱们就不会再缺这些东西了。”

河北之地的盐井和盐矿山其实并不少,原主的记忆中,卢氏就掌管着最大的一口盐井和好几座矿山,其中洺州境内就有一座,经过和苏定方的一些交谈,全方位的了解了洺州城四周的地理情况之后,这座盐矿山的位置,于秋心里大致就清楚了。

这个时期提炼盐,一般是采用卤盐法或者是煎盐法,而且没有过滤和用炭去毒的工序,导致弄出来的盐杂质较多,还经常会毒死人,那些纯度较低的盐巴,通常会被矿主丢弃,农户们则是将其捡回去做盐布,说白了,就是将这些含有盐成份的矿石与麻布一起煮,然后将这些麻布晾干,上面有一定的含盐量,能煮出咸味,并且无毒,也方便携带,与醋布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军中会直接将盐布和醋布混合使用,使其即能补充人所需要的盐分,又能起到调味的作用。

至于精盐,则大多数是由天然纯度较高的无毒盐矿研磨出来的,于秋作为穿越者,掌握了炭能够脱去盐毒这个知识,就能够将那些盐矿主们宁愿扔掉也不愿意下力气煎卤的粗盐矿或者毒盐矿弄回来制盐。

所以,从最初两次采购盐巴之后,食盐已经不在于秋的采购之列了,现在有了从苏定方那里借来的马车,费点体力和柴火,他就能得到很多的精盐。

对于秋这句话,李三娘是持怀疑态度了,整个大唐,或者说整个天下,都十分的缺盐,偏偏你这个满是寡妇和孩子的小村子不缺盐,这可能吗?

倒是于秋大方的将盐拿出来给大家食用这一点,李三娘还是蛮佩服的。

同样感觉到自己应该努力干活来报答于秋的,还有所有吃到了加盐的青菜汤和糜子粥的雇工们,他们充分的感受到了于秋干活时的身先士卒,和对他们的慷慨大度,这个世界上,上哪可以找到冒雨耕地,给雇工盐的雇主啊!

村里的寡妇倒是知道于秋有将粗盐巴变成精盐的本事,却也知道,粗盐巴也是需要很多钱买,变成了精盐之后,份量足足少了六七成,于秋没有把这么少的盐变多的本事,所以精盐在大家的眼中也依旧珍贵。

“秋哥儿,要不后面的地,我来耕吧!”劈竹篾的孙大娘就着青菜汤吃完一个馒头之后道。

“不行,这地,必须全部由我亲自耕,你劈竹篾的任务也很重要,今后咱们村子里的产业想要发展起来,还需要大量的竹子箱笼和工具呢!”

闻言,许多村里的寡妇面色一僵,心道:原来秋哥儿冒着冻雨耕地,不是因为他有多勤劳,而是他的怪病又犯了。

不过,从前几次的事件大家又得出一个结论,当于秋固执的要做一件大家认为是傻事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现,已经大致的了解寡妇村的一些过往的李三娘对于可能出现的神奇的结果很好奇,或者说,她开始对于秋越来越好奇了。

第四十一章 蓄水养鱼

对异性产生好奇,通常都是恋爱开始的前奏,亦或者是忘掉一个旧人的前奏。

在寡妇村的日子里,李三娘几乎就没有再想长安的事情,制作猪毛牙刷并不是善于舞刀弄枪的她擅长的事情,推广使用,则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村里的寡妇和孩子们在用牙刷刷牙的时候,通常舍不得吐掉嘴里的咸水,会硬生生的将其咽进去,这让于秋十分无语。

春雨连绵,一直下了三天,这三天于秋都用双头犁在村子里冒雨耕地,一天至少能耕出五六亩,加上之前零零散散耕的十几亩,他一共耕了近四十亩地,相比于让系统的奖励提升了两个层,他更大的收获,是热爱农耕,风雨无阻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也因此,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显得干劲十足,一天持续的劳作时间超过七个时辰,村子四周也在他们的建设下快速变样。

雨停了之后气温就开始猛升,时间也来到了三月中,于秋觉得,该是种豆的时候了。

由于泥土是湿的,点豆子的时候,于秋根本不需要浇水,施肥的工作之前就交给了雇工们去干,于秋只需要用铲子在田垄里铲个口子,丢两粒饱满的豆种下去就成。

然而,即便是这么简单的点豆动作,于秋一个时辰忙活下来,也只能种下一亩地,一天最多也就种个三四亩而已。

连续几天没有在城里买到牛奶的张喜儿很失落,双手没事就揉搓自己的胸脯,于秋觉得这很不雅观,但她依然坚持。

倒是因为她同样风雨无阻的进城卖馒头,让寡妇村囤积的大豆也累积增多超过了一千石,随着村东头豆腐作坊的临时生产线开始投产,大家的主要食物也开始逐渐的从馒头,转换成了豆腐脑,豆腐干之类的。

十多万斤大豆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雨停了之后,雇工们没有急着修建豆腐作坊,反而是先盖起了屯仓,这方面,只要是个农民,都很有经验,因为他们爱惜粮食就和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绝对不允许粮食霉变腐烂,亦绝对不允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