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孩子们朝村里涌了进来。
“还,还真是于都督啊!”吴老汉将于秋的形象与自己曾经远远的见过几次的模样对上号之后道。
“对,就是我,这不是要过中秋节了么,我寻思着,来看看大家的秋收情况,给大家送点过节吃用的东西。”
于秋说着,就朝孩子们一招手,顿时便有一些孩子抬着一箱足有十二只一斤多重的梭子蟹的竹筐,提着两提足有八筒,共八十个用红纸包着的月饼,抱着一箱足有十二罐的水果罐头和两个折叠捆绑的方方正正的布包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给,给我们送吃用的东西?不用,真的不用,我们在洺州种地,又不用交税,田地里收上来的粮食有好些,吃都吃不完呢!你看,晒场都晒满了还摊不开,吃用的都够多了,怎么还能让于都督破费呢!”反应过来的吴老汉急忙推迟道。
“您老就放心收着,我再让这些小家伙帮您把屋子打扫打扫,您老就坐在这里,和我唠唠嗑,聊聊天,看看村里还缺啥,怎样才能让大家过的更好。”于秋让吴老汉坐下,自己也拉了一个马扎在他旁边坐下,示意那些孩子们按照自己在路上交待的,该干什么干什么。
很快,那些孩子们就在各个班级的老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往各家搬东西,看的想要阻止的吴老汉连连叹气,他这半辈子辗转流离,也算是待过不少地方,别的地方到了秋收的时候,都是地主豪强税吏上门收租子,索要钱粮,只有洺州,不仅不用交租,还反倒给你送吃的穿的。
他害怕这样会掏空洺州的财政,让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办法持续下去,其实则不然。
就于秋发的这点东西,对于洺州的财政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在于秋看来,本来就应该发。
因为,生活在洺州城,洺津渡的百姓们,享受到了洺州发展带来的红利,那边的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值钱,当初分配给他们的宅基地,都因为建房出租,而让他们赚到了很多钱。
而这些在稍远一些地方的百姓们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红利,虽然,他们迟早有一天也是会享受到的,但是,同样是在为洺州贡献自己的劳动力,他们现在的所得,确实要少很多,于秋如果不对他们加以照顾,因为所得不均而引起的矛盾,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当然,除此之外,于秋考虑的,还是系统积分问题,就这一会儿,于秋就收获到了吴老汉五点的感激分,七点的忠诚分,要是全村几百口子人都给他贡献这么多分,那么,这点钱就花的太值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弄积分,是因为他掌握了中级飞行器制造技术,准备开始建造飞艇了,其中用作气囊的高科技布料,需要的积分很多,但是原材料收集任务却不难,他只需要完成一些麻布料的收集任务,就可以用积分,大量的兑换布料,来解决飞艇的主要原材料问题。
吴老汉作为乡老之一,平时也是参加过里正组织的各种讨论大会的,倒是有不少见识,既然于秋问起来了,他也正儿八经的当政治任务汇报了起来,摸了摸有些干枯的白胡须道,“您要是问我们下湾村还缺什么,倒真是有一些东西,可以让咱们这里变的更好。”
说完之后他就拿拐棍杵了杵脚下的水泥地道,“咱们这个村子依水而见,湿气大,粮食不用这样的水泥晒谷场,很难晒干,晒不干的粮食,就容易发霉,就容易浪费,可是,咱们村有三百户人家,一万二千多亩地呢!有民政署下发的肥料肥田,咱们今年把地全都种上了,收成很好,亩产小麦三石多呢!可这点晒谷场,却不够大家晒麦子的。”
于秋闻言,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一边写一边道,“确实,我当初给在各县务农的农户们每户分了四十亩田,你们村有三百户人家,一万二千亩地,产出可不少,用这几亩大小的晒谷场晒谷,确实小了些,得扩建,您老人家这个建议十分有用,还有哪些方面,都跟我说说。”
说完之后,他就用钢笔,把处理意见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准备回头给各村统一解决。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于秋的施政方略
吴老汉又说了好几个问题,比如,洺水县水源充足,适合多种植一些水产作物,引水成塘,做水产养殖产业等等,于秋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而随着吴小七的锣声在村子里面敲响,整个村子顿时也热闹了起来。
这些村民们对于海产,月饼,罐头,倒是不陌生,最近集镇上都有的卖,但是对于以前从没见过的秋衣,就表现出了惊讶和惊喜。
他们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样贴身保暖的衣服,而且穿在身上,一点也不妨碍行动,一个秋衣大礼包里面就有八套秋衣,男女,大人小孩各两套,而于秋给每家送的,是两个秋衣大礼包,就算是人口多一些的家庭,也都妥妥的够穿了。
围拢过来的许多妇人们顿时就夸赞,于秋对于洺州的百姓来说,就像是这秋衣一般温暖。
然之后,于秋系统里面的感激分,信仰分,忠诚分,自然是一轮爆高,一个几百人的村落而已,就为他贡献了三四千积分,比花几十万贯金银铜钱得到的还多。
书院的孩子们干起活来还比较稚嫩,然而,大家并没有嫌弃他们,只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以前在村里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才去了书院几天,就变的聪明懂事了,等自家的小子成长起来,也一定要想办法送他们去书院读书。
而在这些村民们羡慕的目光,感激的语气中,这些孩子们就干的更加起劲了,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喜欢听到别人的夸赞表扬,尤其是小孩子,而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他们将会有很强的荣誉意识,养成做好事的习惯之后,他们就基本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于秋教这些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要同时竖立他们的思想品德,即便是这些孩子因为国籍或者种族的原因,最终还是要回到故里,但是,当他们回去了之后,还是推行洺州这一套的话,那么,迟早他们所谓的故里也会变成和洺州一样的。
在下湾村待了近一个小时左右,于秋便挥手与大家告别,去往另一个村子,这边的村落,规模都差不多,距离也不是太远,于秋让许聪给孩子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