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让所有病患都能得到医治,有良药可吃,他这才动身来了书院,准备接下医药科的教学任务。

“孙神医也是你们灵鹫宫的弟子么?以他的年龄,应该比你入门早很多吧!那他的本事岂不是更厉害?”刘政会没有再纠结身后坐着的那些妇人,再度向于秋询问道。

“他要是入门比我早,又怎么可能是我师弟呢!他不过才入门一年而已,不过,本事已经很大了,洺州的各种药丸,就是他制作出来的,就治愈病患的效率而言,他一个人就可以顶天下一半的医者了。”于秋轻声的答道。

然而,他这句轻声轻语的话,却是如惊雷一般,在刘政会的脑海里炸响。

灵鹫宫,就是出这样的怪物的地方么?

一个入门一年的医师,就能抵的上天下一半的医者,那么,台下的这五六千孩子成长起来,哪怕是只学习到他们一成的本事,这天下,还有什么是人类需要发愁的东西?

宣读完了校训的许聪,开始一一介绍起了出席嘉宾的身份,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意义重大,这是告诉全世界,洺山书院是合法的,是得到各个国家和组织的认同的。

然之后,就是有请于秋这位首任院长上台讲话了。

对于今天的这次讲话,于秋原本是准备了稿子的,但是总感觉经过雕琢的词语,太官方,很多没有读过书的人,未必会听的懂,于是,他只是将自己想要讲的中心思想列在了纸上,尽可能用大家都听的懂的白话,跟大家聊几句。

“大家一定以为,我站到发言席上来,会说一些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是吧!”于秋向台下问了一句,顿时,操场上传来了一阵洺州本土百姓们的大笑声,就像于秋在扫盲班的教室里给大家讲解农耕知识的时候一样,气氛瞬间轻松了许多。

“言归正传,首先,我想请今天加入了洺山书院的同学们,给今天到场观礼的嘉宾和送你们前来书院的父母亲人一些掌声,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养育,你们今天才得以站在这座有史以来最大的学院,学习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科学知识。”

“啪啪啪啪!”

一句简单的话语,让现场瞬间变成了响起了一阵山呼海啸的掌声,尤其是洺州本土的百姓,他们都是平民出身,往上数好几代,家里都没有出过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世世代代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艰难渡日的农夫,甚至是农奴。

可今天不一样了,他们的孩子踏入了世界上最好的学习圣地,将彻底的改变他们后代的命运,说他们不激动那是假的,同时,他们也对台上讲话的这个创造了这一切的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台上的于秋,也激动的不得了,因为,感激指数是可以为他增加系统积分的,就是刚刚这一下,他的系统积分就增加了两万多,所有洺州本土人都给他贡献了两点以上,一些外籍学子,或者外籍人士,则并没有贡献什么积分给他。

看来,以后还得多参加一些公开的活动啊!这样收割积分简直是太快了。于秋心里这么低估着,立即在系统里面选择了一款八千积分的高端拍立得相机,假装从口袋里面取出来,对着台下所有鼓掌的百姓们拍了一张远景。

“哗啦哗啦哗啦。”

于秋快速的摇晃着从相机里面拍出来的照片,笑着朝许聪招手,给他看了看相片道,“给台上的诸位嘉宾传阅一下,然之后,让人将其张贴在书院牌坊两侧的公告牌上。”

看到照片里面的画面,又朝台下的场面看了一眼的许聪明显有些发愣,但是,在山庄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他早就见怪不怪了,快速的调整好了心情之后,便按照于秋的吩咐,将这张彩色照片一一的给坐在舞台上的嘉宾观看。

目瞪口呆,惊讶,不可置信,各种表情很快就出现在了这些嘉宾脸上,不过拿着照相机的于秋并没有结束讲话,朝台下鼓掌的人们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之后,他又道,“刚才,我使用了一样高科技产品,它叫做照相机,可以留下人此时此刻的一些画面,等大家下山回去的时候,可以在牌坊两侧的公告牌上看到。”

于秋说着,再度朝大家照了一张,取出相片,在手上不断的甩动。

这两张照片,有很大的差距,那就是一张大家在鼓掌,一张是大家都安静的在听着于秋讲话。

第三百零九章 什么是科学技术

于秋既然打算在洺山书院教科学技术,那么,自然是需要向大家展现一些科学技术,才会显得更加有说服力。

照相机,就是一个凭古人的脑洞,完全想象不到的东西,要不是洺州弄出来的新奇玩意很多,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魂魄被什么东西摄取了。

发言席上,于秋的讲话继续。

“我想,在座的人大多都知道,我洺州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快速崛起,是因为我们拥有科学技术,可是,什么是科学技术,大家的脑海里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今天在这里,我就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科学技术,让在坐的所有人知道,你们送孩子们来学院,能够学到什么东西。”

于秋说到这里,主席台上所有见过了照片和台下还在好奇照相机是什么东西的人们的思维,便全部都收回来,开始注意听于秋所讲的内容了。

“去年二月,我初到洺津渡,那个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只有寡妇和孩子,没有青壮男丁,所有人,只能按计算好的份量,吃谷糠粥的穷村落。

那个时候,我心里唯一想的事情,就是多种几亩地,让大家都可以吃一口饱饭。

可是,当我告诉喜儿,我想开荒种地的时候,她拿给了我一把木铲,半个月的时间,我足足挖断了十几柄木铲,然而,田地却只是开出来了两亩地不到,很多泥土比较硬的位置,我甚至根本翻不开。

当村里最后一柄木铲被我挖断的时候,我意识到,用这种落后的工具和笨拙的体力来蛮干,是完成不了开荒种地的工作的,根本不可取,我需要应用在师门学习到的科学技术,来改变这个现状。

于是,我先教会了村里的妇人们蒸馒头,用蒸馒头卖出来的钱,换取了铁制工具。

这个蒸馒头的技术,就是一种科学技术,叫做发酵技术。

这种技术是大家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