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5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于秋轻笑道。

“据我所知,洺州军还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吧!”孔颖达有些不信的道。

“有没有,其实不是我说了算的,你搞明白他们为什么把族中子弟送到洺山书院来读书,就知道洺州对他们有多强的约束力了。”

于秋懒得与他做过多解释,回了一句之后,他就直接招手让在远处观察这边动静的犬上三田耜过来,问道,“你打算让多少倭国学子进入我洺山书院读书?”

“不多,就三百男童,我们倭国愿意出其它各国学子双倍的入学费用。”听到于秋这么问,犬上三田耜有些兴奋举起三根手指向于秋答道。

他可是在洺山图书馆开馆之前就返回了洺州,见识过了各种洺州出产的好东西,以及划时代的洺州图书馆,就别说开馆仪式那天,那种神奇的可以放大人声音的扩音器和高音喇叭了,就是化妆镜,穿衣镜和可以看到远处事物的望远镜,都足以让倭国的银钱大量流入中土,若是他们倭国人自己学会了制造这些东西,则是可以避免这一情况。

“三百么?那我就当你这一批学子送过来之后,以后再也不送了吧!就这三百学子在洺山书院读书的费用,我给你算一笔账。

外籍战略合作伙伴国的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的学费,每年是一万五千贯,你们倭国加一倍,那就是三万贯。

三百人乘以三万贯,等于九百万贯,你倭国一船银子,也就够冶炼出价值一万贯的纯银的。也就是说,你们倭国每年要运九百船银子到洺州给这些孩子交学费。

就算他们个个都顶尖聪明,学习的过程中一级不留,等到他们中学读完,也至少需要九年,我很怀疑,你们倭国有没有八千一百船的银矿啊!

此外,如果一些学子具备学习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学习时间可能会再增加七年,那个时候,你们付出的,可就是超过万船的银子。

记住,这只是你今年送过来的三百学子在洺山书院就读的费用,往后再送,这个数字还会再累加,甚至翻倍。

那么,我就想问你了,这样高昂的代价,难道不比你们把银矿的开采权交给我们洺州,白得两成利润,让你们治下的百姓有工做,有工钱拿,更大一些?

而且,你们自己具备开采出这么多银矿来交学费的能力么?”于秋向犬上三田耜问道。

被于秋算的一愣一愣的犬上三田耜呆立当场,而在脑海里幻想着九百船银子是多少,一万船银子到底可以堆成多大的银山的刘政会和孔颖达,也有些懵逼,纷纷将眼神看向了犬上三田耜。

“呃,这个,学习洺山书院的知识,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犬上三田耜有些不信的问道。

“你应该通过一些小道消息,知道我的学问是出自灵鹫宫,那么,你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随师尊学习,学习了多久,才有了今天的水平的吗?”

于秋这么一说,所有的人的目光就都向他看了过来。这可是以前于秋从来没有对外透露过的密辛。

在所有的人好奇心提到顶端,耳根子都快竖起来的时候,于秋才缓缓开口道,“我今年二十二岁了,七岁的时候,我师尊就秘密教授我灵鹫宫的学问,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年了,而我的水平,才只是到了高中级别而已。

再往上,大学生级别,研究生级别,博士生级别,每一个层次所代表的学问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可能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学习,才能完成。

而即便是到了博士生级别,也不是终极,还有更高层次的学位,所学习的内容,通常都超出了这个世界,比如说,去天外的办法,到别的星辰,别的星系,甚至别的世界去的办法,就算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全部搞懂。

所以,你觉得在洺山书院读书的代价太大的话,你完全可以不学的。让你们倭国人安心的做海岛上做个凡人不好么?”

“人,人真的可以去到天外,去到别的星辰上面去?你们洺山书院,教的不是读书的学问,是修仙的学问?”刘政会此时脑海里想的已经不是倭国的那些学子能不能在洺山书院读书的事情了,而是于秋所说的这些话的真实性。

于秋点头道,“当然不是修仙,一切都是学问,孔夫子的学问,是教人道理,而我灵鹫宫的学问,无所不包,如果几位有兴趣,晚上的时候可以去山顶处已经修建好的观星台,在那里有个很大的望远镜,相信通过这个望远镜,可以让各位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而搞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如何利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来让我们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我们洺山书院,今后教导孩子们的主要方向之一了。”

第三百零七章 对于书院的一拨推销

犬上三田耜纠结了,他现在有些后悔回国了之后劝说厩户拒绝于秋的要求了,并且更加后悔发动倭国的大族出人手帮助山东各家。

如果于秋真的有他说的那么厉害,那么,山东世家断然不是他的对手的,倭国之次恐怕要糟。

操场上,没有什么人搭理的吞弥阿鲁朝噶尔东赞扬了扬手,指了指操场两边飘着香味的自助食摊笑道,“想吃就去吃吧!少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必要克制自己的食欲,于秋将这些食物摆在这里,就是给我们吃的。”

噶尔东赞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口水道,“洺州的食物太过精致,我怕吃习惯了,以后回到吐蕃,心里还会想念这里。”

“没什么的,人总是会被欲望推着往前走,没有野心,不够贪婪的人,是做不成大事情的,你只要在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心里记得自己是一个吐蕃人就好。”吞弥阿鲁笑了笑,自己也学着那些洺州的孩子们,取了一个摆好了筷子,碗碟,汤勺的餐盘,朝食摊的方向走去,从洺州城来,赶了一上午的路,他的肚子早就饿了。

噶尔东赞和随行的几个吐蕃人也是有样学样,不过,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洺州本土的那些孩子身上。

他们很懂规矩,注意礼节和干净卫生,当然,吃起来并没有什么顾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或许是他们习惯了吃于秋提供的食物,也或许,他们知道自己将会给于秋什么样的回报。

将自己的餐盘里夹了满满的各种食物之后,噶尔东赞又给自己装了好大一碗牛肉汤,这才挤到已经开始用餐的吞弥阿鲁